凤翅山牡丹园的石刻对联缘何遭人诟病

宜川县摄影家协会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陪几个外地友人参观凤翅山牡丹园,其中有一位楹联专家在端详了石牌坊上的对联后说:“撰写对联的人连常识都不懂,胆儿够大的。这雷珍民也算是书法大家,这种文字也敢写的往石头上刻。”我一听不由心头一颤,心想:“坏了!”因为2014年,县林业局局长李东林曾邀我给牡丹园拟三幅对联,大门牌坊一长一短两幅,牡丹亭上一幅。急忙心怀忐忑地仔细去读对联,一看不是我的原撰,朝外的一幅似乎有我的个别词语;朝内的一幅纯粹是新撰的,牡丹亭的对联是把我的原撰删改了的。</p> <p class="ql-block">牌坊朝外联:</p><p class="ql-block">天香馥郁万花焕彩暎山川</p><p class="ql-block">国色雍容群芳璀璨耀丹州</p> <p class="ql-block">牌坊朝内联:</p><p class="ql-block">凤翅晨烟花开丹州名天下</p><p class="ql-block">圣水垂虹文盛宜川出英才</p> <p class="ql-block">我原来的撰联:</p><p class="ql-block">牡丹源(石牌坊横批)</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休夸那国色雍容占断物华追本原来出斯地</p><p class="ql-block">且看这天香馥郁冠压群芳溯源果真在此山</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心系祖地,花魂不随流寓去</p><p class="ql-block">梦回丹州,倩影常到故乡来</p> <p class="ql-block">我撰此联的本意,是强调宜川是中国牡丹的发源地。所以联中有“追本”、“溯源”、“出斯地”“在此山”、“祖地”、“故乡”等词句。我曾建议牌坊横额书写“牡丹源(原)”或“牡丹之原”,现在却写了“丹艳”两个字。丹艳的意思是,红而绚丽的光芒。出自唐代诗人孟郊吟咏“石楠树”的诗,不知和牡丹有什么关系,更与“牡丹之原”谬之千里。</p> <p class="ql-block">再看牡丹亭的对联,我原来撰写的是:</p><p class="ql-block">凤翅岭上松青柏翠迎朝旭</p><p class="ql-block">牡丹亭外魏紫姚黄送晚曛</p> <p class="ql-block">现在改为:</p><p class="ql-block">凤翅岭上迎朝旭</p><p class="ql-block">牡丹亭外接晚熏</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说我撰的就十全十美,别人不能修改,问题是修改,就应改的更好,而不是改的更糟。那位楹联专家批评的不懂常识,所谓常识是指拟写对联必须掌握的五个特点: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二是上下联彼此对仗。</p><p class="ql-block">对仗包括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词类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p><p class="ql-block">2、结构相应,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p><p class="ql-block">3、上下联的节奏要一致,</p><p class="ql-block">如:</p><p class="ql-block">七字句上联节奏是二—二—三,</p><p class="ql-block">下联节奏也是二—二—三。</p><p class="ql-block">三是上下两联平仄对立。</p><p class="ql-block">如:</p><p class="ql-block">松青柏翠迎朝旭 平平仄仄平平仄</p><p class="ql-block">魏紫姚黄送晚曛 仄仄平平仄仄平</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的对联主要问题就出在平仄犯忌上。对联有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定例,不能随意打破。我们看看牌坊朝外对联的最后七个字:</p><p class="ql-block">万花焕彩暎山川 仄平仄仄仄平平</p><p class="ql-block">群芳璀璨耀丹州 平平平仄仄平平</p><p class="ql-block">而且山川和丹州虽都是名词,但却不能对仗。</p> <p class="ql-block">四是上下对联字不重复,特别是同一位置的字。上下对联完全同义,叫“合掌”,是诗词和对联所忌讳的。像牌坊朝内的那幅对联中的“宜川”和“丹州”就犯了“合掌”之忌。而“凤翅晨烟(仄仄平平)”和“圣水垂虹(仄仄平平)”则犯了“平仄”之忌讳。</p> <p class="ql-block">五是上下两联语意连贯。如“山川”和“丹州”;“天下”和“英才”,语意上都有牵强拼凑之嫌。</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上的对联,删去了我上联的“松青柏翠”和下联的“魏紫姚黄”。青松翠柏代表凤翅山上的盎然生机,魏紫姚黄本是两种名贵牡丹的名称,在这里借代牡丹亭外那些所有牡丹。这一删,就把生机全灭掉,只剩下一座死寂的山岭和亭子在这儿“迎朝阳”、“送晚霞”了。更可笑的是把我下联里的“送”改为“接”,把“曛”字的日字去掉。一个“接”字就犯了“合掌”和“平仄”两个忌讳,而且从语意上讲,“曛”是落日的余光,落日你怎么接?到西半球去接吗?去掉“日”字旁为“薰”,作为名词,古汉语中可以通用,但“熏”字还可以做动词和形容词,这一改容易让人产生歧义。</p> <p class="ql-block">从2015年到现在已六七年了,本来我无意提及此事,怕人误解为吹毛求疵,反正又没著名,与己无关,何必多事。后来,一位北京的朋友也提出这个问题,我仍然没当回事。可是今年“五一”期间,一位西安的文友对我说了一句:“你们在网上摇唇鼓舌地大肆宣传‘文出宜川’,宜川文人就是出这号对联的水平?”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使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就写了这段文字。我不想责难谁,只是由此事联想到关于景点建设的几个问题,想给有拍板权力的“有司衙门”提几点建议:</p> <p class="ql-block">1、任何景点的规划建设,都不能推倒重来,特别是有文化内涵的遗存应尽量保留。如牡丹园原有的碉堡、宽深的战壕、掩体、高低错落的自然地貌,这都是“宜川战役”的遗迹,为什么要全部铲平,弄成这样一个一抹平的“苗圃”。留下来就不能建花园吗?有高有低,有藏有露,有战争文化内涵,不更好吗?</p> <p class="ql-block">2、凤翅山牡丹园景点的主题定位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牡丹之源”,不然,你和人家洛阳、菏泽的牡丹怎么比?可惜除了我写的“丹州牡丹源释”那个广告牌,(原说要勒石的,所以我是按碑文写的)再看不到丁点这方面的东西。甚至连山门上的园名也成了与牡丹都毫不相干的“丹艳”两个字。宜川是中国牡丹的发源地,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牡丹园更是应当利用一切手段、各种方式,着力宣传这一核心价值,包括建筑物、广告牌、各种文字、建筑小品、LOGO等。</p> <p class="ql-block">3、景点往石头上刻字,一定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不留瑕疵,因为这是要长期遗存的。</p><p class="ql-block">4、千万不要低估游客的素质水平,游客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文盲,也有专家学者;有专门赏花的,也有关注文字的文人墨客。</p><p class="ql-block">5、景点的设计建设无小事,即是一花一草木,一石一栅栏,一门一路径,一墙一字墨都不能含糊,一定要做到设计精致,制作奇巧。</p> <p class="ql-block">6、旅游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特色是吸引游客的灵魂。特色就是独特地域文化的彰显,丢掉了特色的景点就是“丢魂失魄”的同质化大路货。我县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像圪针滩古渡小镇的建设,名为“古渡”却不在水上做文章,整个景点就是一个文安驿的微缩版。为什么不做从古到今,各种水上交通工具的摆渡(从古老的羊皮筏子、木船到现代的摩托艇)以及黄河三门漂流探险游项目?为什么不建圪针滩战争文化展馆(从春秋时期的晋翟大战到抗战时期的千里黄河保卫战)?为什么不恢复当年作为粮食集散地的古集贸市场,销售今天的陕北小杂粮?丢失魂魄的景点,就必然导致游客的冷落和经营的萧条。</p><p class="ql-block">最后,友情提示:撰写对联并不难,只需读懂《诗词格律》,读过,最好能背过《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撮要》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天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3日</p> <p class="ql-block">王天翔,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宜川县作家、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著名剧作家。他创作的舞台剧曾获“中国戏剧奖”、“田汉戏剧(剧本)奖”“牡丹提名奖”“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等国家大奖;有六个剧本获陕西省各届艺术节编剧一等奖,以及“陕西省2015年度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编剧一等奖”。创作的电影剧本《就恋这一片黄土》获“陕西省2020年度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专著有:《人间仙境蟒头山》《王天翔剧作选》等书籍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赵洁艺术简历 </p><p class="ql-block">赵洁 男 1966年生 汉族,宜川县农机中心工程师。现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风景摄影网摄影记者,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记者,延安市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延安黄土地摄影俱乐部会员,宜川县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宜川县电影电视艺术协会副主席,宜川县新的各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被陕西宜川中学,聘任为光影宜中摄影协会,摄影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赵洁自幼怀揣摄影梦想,涉足摄影艺术四十年,以敏锐的眼光,以宜川古丹州历史变迁、发展变化为主题特色,拍摄了大量的珍贵资料1985年10月和1990年10月,以四十年代宜川古城为蓝本,在同一个机位拍摄宜川县城的变迁。</p><p class="ql-block">摄影作品在国内外,省、市、县多次荣获大奖。</p><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被延安市摄影家协会评为(2011-2020)年度优秀摄影家。</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被中共宜川县委宣传部、宜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2019年度文艺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1日摄影作品在“花开富贵、醉美宜川”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10日摄影作品《安居》在“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荣获此次活动贡献奖。</p><p class="ql-block">赵洁新华社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丹州记忆变迁的记录者!</p><p class="ql-block">宜川改革开放发展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四十年的变迁!四十年的追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赵洁在他的人生光影之路上,努力践行着他的梦想,用镜头图说宜川,用爱心记录乡愁,用梦想永续发展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