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教研组长园本教研能力提升项目纪实

慧评教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5月12日,北京市怀柔区幼儿园教研组长园本教研能力提升培训课程顺利开展。原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室主任李莉老师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以“发挥以研促教作用,助力教师提升课程实践能力”为主题,分析和探讨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园本教研应该何去何从,并重点讲解了教育教学的“道”、“法”、“术”、“器”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园本教研该如何发挥其支持作用。</p> <p class="ql-block"><b>一、课程改革的突破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李莉老师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所有的教育实践过程,都是以课程作为轴心来开展教育改革的。教育研究背景下的课改,是以低结构教育方案为载体,以师幼的有效互动和共同成长为要点开展的理论与实践对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李老师为大家梳理了在以往的课程建设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课程模式小学化,教育要求知识技能化,重教育、轻保育,以教师为中心,以及教材缺乏童趣性等,并通过案例分享,和学员老师们共同回顾了园本教研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发生的变革:</p> <p class="ql-block"><b>二、服务课改——教育教学的“道”、“法”、“术”、“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解了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园本教研的作用以及该怎样做出变革后,李莉老师又从实操的层面,带领学员们一同思考了园本教研究竟该如何服务课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用“道法术器”形容事物的不同层面,李莉老师告诉大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能够提醒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深入内在,帮助我们掌握规律,把握原则,了解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和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道”是规律,是方向,是指导思想。园本教研的本质与规律,即以幼儿园为本,依托教师为主体进行研究,本质上,园本教研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科学的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以实践为导向”的园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与发展,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是我们园本教研的大前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是在探求“道”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思考、归纳总结出的规则体系和方法原则。针对如何基于园本教研去探究“法”,李莉老师列举并分析了某区县幼儿园“结合四季主题课程建设和教师对24节气活动研究”的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该园教师在支持、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时所产生的困惑,以及教研活动是如何通过对比分析幼儿与老师需求的差异来引导教师发现幼儿需求、提升支持幼儿活动的能力。案例引发了学员老师们的共鸣和思考,也为大家提供了方法和建议。案例的最后,李老师总结出落实园本教研时要遵循的主动性、实践性、互动性、思辨性,以及创造性五大原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术”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在此环节,李莉介绍了“术”的变通性迁移应用。如:借助马赛克方法了解教师眼中的“儿童身份、儿童权利”。李老师通过园本教研走进大班的角色区角“小超市”的案例,向学员们展示了如何指导教师通过拍摄的照片来“说出”他们认为的儿童身份。教师的“拍照”与访谈,让学员们看到了在日常实践中“儿童观”、“教育观”知行脱节问题的症结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有形的工具。李莉老师指出,从教育的视角,可以将园本教研作为一个“器”, 应用到课程建设的梳理过程中,这是由“器”及“人”的思考,可以帮助大家在课程建设中实现质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最后,李莉老师提示大家:答案永远在现场,即对幼儿教育真谛的研究探索,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或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儿童之中,在课程实践之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与归宿。李老师希望学员们在今后的园本教研工作中,能够基于幼儿园课程实践,基于师生原有水平,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发现教师发展的无限能力与潜力。</p> 培训收获和体会 <p class="ql-block"><b>雁栖镇中心幼儿园白迎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使我对园本教研的本质与规律、马赛克方法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反思我组织的教研活动,也出现过“不能很好的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现象,李老师理论结合实际的细致讲解,让我知道了怎样利用教研过程中出现的碰撞点来“研透”教研内容,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发展的方法。在今后组织教研活动时,我会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提高我组织教研活动的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怀柔六幼徐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今天聆听李莉老师的精彩培训,使我真正意识到开展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力途径,我们要引导教师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师参与教研的目的,力争做到让每一位教师“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到“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上升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本着这一工作思路,在这学期中,我们的教研工作激活教研活动,推动教师教育观念切实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活动的形式要求活、求实、求新,让教师真正走上研究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渤海镇中心幼儿园蒋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教研室组织的教研组长能力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我对教研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李莉老师在培训中谈到:“道”—教研的本质和规律。“法”之原则: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思辨性、互动性。“术”的运用要倾听教师和倾听幼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课程建设教研进行了细致对讲解。这些都可以在教研活动中有所运用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中李莉老师还用了大量的实例让我清楚教研要发现尊重教育规律。答案永远在现场,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与归宿。园本教研要基于幼儿园课程实践,基于师生原有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发现教师发展的无限可能与潜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象煮茶、品茶一样研生、研学、研课程。教研X课程等于成就香醇的自己和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怀柔一幼刘美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教研组长培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列举的“某次教研活动”的案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幼儿园恰巧也在周二进行了一次体验式教研活动,体验的内容是“清理地毯”。开始前老师们都信誓旦旦的觉得自己能够站在儿童立场预设了几个幼儿清理地毯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而,教师体验后最深的感触就是“我预设的问题都不能和我自己的行为对接,教育实践中真的要想做到‘儿童立场’想儿童所想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李老师所讲内容和我与老师们的这次体验式教研,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课改、观念转变、教研实效……这些关键词要想落地,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不仅仅是教师要学习如何站位于儿童立场,更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行动起来,真的和儿童一起或先于儿童行动起来,从“心”出发,重新体验、感受、认识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一个成人能够站在儿童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儿童所需的有效支持,促进儿童发展。也正是通过此次培训和体验式教研,我对我园的“园徽”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教师的爱心和孩子的好奇心”是交相呼应的,教师因为爱走进儿童、了解儿童、欣喜于儿童的好奇,儿童因为好奇心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热爱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国科学院柏泉分园:佟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今天李老师《以研促教,如何利用园本教研助力幼儿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老师带我们一起了解了课程---教育研究---课改的概念以及相互的关系,让我们了解了现在的学前教育的基本状态,明确了概念以及重要性,之后一起了解了园本教研服务的课改。从而我们一起进行思考和分析,我们根据这些基础应该去研什么?怎么去研?以及什么对幼儿更有意义,是孩子们之间不同的解释,导致他们去争议、去动手、尝试去猜测去推理,并去协调自己与别人之间不同的看法,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有意义。其次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参与者主动、实践、互动、创造、思辨,让每一位参与者有所学习有所成长。然后我们一起对文化、课程、教研关系进行了梳理,让我知道了教研通过课程建设,能探索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我们可以以环境为依托,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以思考为纽带,在文化、课程、教研之间建立起支持的关系,与行动相结合,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有意义的课程建构要关注幼儿,引发思考,促进变革。让教师基于实践有足够时间去探索,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实践问题,在探索、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更大的空间、更自主的方式、更活跃的形式展开课程,帮助幼儿构建认知经验,应用经验,展现师生无限的发展潜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的培训让我知道了课程与教研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不是单一的个体,只有相互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每一次活动。才能让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怀柔四幼李伟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常感谢教科研中心请来李莉主任为我们讲解:“以研促教,如何利用园本教研助力幼儿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李老师用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进行讲解,使我们更为清晰地明确了课程的侧重点,要在课程中看见儿童,听见儿童的声音。也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儿童观影响着我们与幼儿的互动,对幼儿教育真谛研究探索,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在孩子之中,在课程实践之中,园本教研能够基于幼儿园课程实践,基于师生原有水平,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发现教师发展的无限可能与潜力。</p>

教研

课程

教师

园本

儿童

李莉

幼儿

教育

实践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