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学习方式,交流项目化学习成果,推动区域项目化实施进程,使项目化教学真正落地生根,在廊坊市“美在云端”团队一次次的研究、修改后,将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收获颇丰,同学们也从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5月12日,在张景凤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齐聚云端,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经过不断打磨修改,在5月17日,专家组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实践成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优化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p> 团队展示 “云”游五湖四海 <p class="ql-block"> 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刻画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壮美辽阔;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成就了56个民族的绚丽多姿。“感受过天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首先由胡卫利老师为我们展示入项环节:“云”游大美中华。</p> <p class="ql-block"> 胡老师从项目整体思路、项目入项、课堂实操反馈和项目设计亮点这四大方面具体介绍了本次的项目化教学。</p> <p class="ql-block"> “云”游五湖四海生成为班级游记册封面,课后拓展关注了不同层级的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融入了学科素养和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为适应新一轮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课堂评价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课堂评价实践。学习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而不是诊断学生学习结果,课堂教学嵌入评价量规,引导学生高质量“做事”。“云”游五湖四海将师生评价贯穿三段五环节始终,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p> 手绘天下奇观 <p class="ql-block"> 大美中华课中游,美景巧思文中现。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张少云老师汇报了子任务二“手绘天下奇观——范文引路”部分的实践情况。</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梳理了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着重分析了以“提供范例”和“联系生活”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然后张老师展示了教学实践成果:1.了解过渡绘路线,孩子们不仅可以绘制游览路线图,还能恰当过渡串联游览过程;2.明确特点做导游,学会了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双龙洞的小导游纷纷上线,为游客详细介绍景物特点;3.日出美照展风采,一张张照片体现了学生对景物变化的掌握;4.日出美景做介绍,根据不同的照片学生可以清楚地介绍日出时景物变化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部分,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反馈详情谈了“课前分组,以点带面”“组内合作,组间评价”的思考与收获。</p> 初试身手乐享交流 <p class="ql-block"> 大厂县城区第一小学的张秀影老师汇报了子任务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一课时的实践成果。交流平台环节中老师们带领学生利用路线图梳理了丛书中三篇文章的游览路线和变化顺序,归纳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物”这一习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初试身手环节中重在练习写作方法,以“巧用过渡句”的方法将写作难点分解,助力学生完成习作小练笔。接着张老师展示了这一课时的教学实践成果:1.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写景小妙招;2.学生依据自己游览经历绘制推荐美景游览路线图;3.孩子们化身小导游带领家人云游身边美景。</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中始终贯穿以学促教,以练促学的教学原则,带孩子们从学方法到用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还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p> 线上云游理写景妙招 <p class="ql-block"> 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李冬菊老师展示了子任务二“手绘天下奇观”第七八课时“云”游颐和园,“线”上入天山,理写景小妙招的教学实践成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首先明确了两篇习作例文的教学任务:继续体会“借助过渡句,把游览过程写清楚,写生动;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描写,并写出其景物特点”的习作技巧。</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借助三段五环节教学流程图,梳理了两篇习作例文的教学过程:1.课前:搜集资料,结合阅读丛书,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云游祖国大好山河、分享天下美景的愿望。2.课中:云端游历探寻足迹,清漪、天山,移步换景,理写景妙招,并学以致用,制作定旅行路线卡和美景推荐卡。通过徐霞客角色扮演展示学生作品。3.课后:观看航拍中国,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喜欢的景点,重视自己的真实体验,主动建构与景观世界的联系,策划制定最佳旅行路线,延展成果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教育,借助多样化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整个过程教学亮点不断,学生创新点频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唤醒了更多孩子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p> “笔”颂江山如画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廊坊市第十八小学的王梦竹老师为大家汇报出项成果。</p> <p class="ql-block"> 课前同学们积极准备展示材料,课中积极展示,同学们填写赞美卡或者建议卡,线上传递想法,做到了实时反馈。</p> <p class="ql-block"> 本课时我们围绕三段五环节展开教学,课前巩固所学,发放预学单准备材料,在课中结合预学单,梳理展示内容,合作探究,赠送赞美卡或建议卡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训练的过程,学思结合,取长补短。课后制作电子游记册和成果展示,使本课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显。</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流程,要善于引进“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设计紧贴情景主题,层层递进,最终达成目标。游览足迹贯穿始终,有跨学科学习之功效。活动展示多种多样,增强参与感,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前后课时衔接紧密,体现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评价方式和成果展示的途径也不拘一格。</p> 专家指导 <p class="ql-block"> 在团队成员汇报之后,专家组的老师们对我们的项目化教学的展示给予肯定,专家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学理支撑到实践展示再到语言组织等多角度多维度地对我们的展示进行剖析指导,为我们下一步的优化指引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美在云端”团队的成员们持着一颗学习交流的心参与了这次教学汇报活动。通过汇报与交流,成员们吸收着知识的养分,碰撞着思维的火花,或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或重温教学研究中的经典议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立夏已至,终见暖阳,让我们期待项目化教学的光明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