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扬州工”后学有人</p><p class="ql-block"> ——追随“非遗”大师的</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新年之交,我频繁来往于扬州“非遗”集聚区大师工作室和扬州装裱研究院,除拜见“非遗”大师外,竟意外见到立志学艺的青年才俊或听到未谋面的大师艺徒。他(她)们很热情,应我之请,他们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已立志学艺的心路历程;大师也不吝啬,热忱讲述自已“爱徒”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王海:</p><p class="ql-block"> 做好扬帮装裱的忠实传人</p><p class="ql-block"> 我叫王海,拜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卜万水师父门下系统学习扬帮书画装裱已经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我大学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是动画设计,毕业后从事的是博物馆陈展设计,主要负责艺术表现,曾参与国内多个重大历史题材博物馆的陈展设计,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等。</p><p class="ql-block"> 初次听到书画装裱,是在大学期间选修的书法鉴赏课上,当时就被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吸引了,想学习这门技艺的种子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埋下的。 </p><p class="ql-block"> 我的专业其实和书画装裱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因为是美术生,再加上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许多美术方面的东西在学艺过程中还是派上了用场。我是幸运的,因为能从学艺生涯的最初就路子很正的系统学习,机会实属难得。但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从天而降,应该说是努力和缘分共同的结果。大学毕业后其实很想学习书画装裱,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再加上还要生存,所以只能把这心愿暂时放在心里,以工作为主。我认为,不管你多渴望做心中想做的事,手头上的工作一定要做做好,立生求发展,而不是空想,所以工作和生活的同时,我还是会时不时关注一下书画装裱方面的一些资讯和状况。</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有了回响之后还得尽力去争取,争取到了你还得去珍惜,所以平时的学艺过程中始终不敢马虎。</p><p class="ql-block"> 学习扬帮书画装裱,除了因为喜欢而想学,还因为其具备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创业,如果不想被市场轻易复制而淘汰,那所从事的行业就必须具备知识与技术的独特性,只有掌握了这种核心的东西,才可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扬帮装裱就具备技术的独特性,我决意做好扬帮装裱的忠实传人。</p><p class="ql-block"> □郑慜嫱:</p><p class="ql-block"> 我在扬州拜师学做雀笼</p><p class="ql-block"> 我对传统技艺一直喜爱。去年,我与家人来扬州旅游,在486非遗项目展示区参观时,有幸与扬州雀笼工艺大师王玉生老师相识。王老师很热情,留我学习雀笼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都有制作雀笼技艺。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因地理气候因素,使得雀笼制作方便取材。扬州历史文化使扬州雀笼制作自成一派,在制作工艺和雀笼款式、材料、功能、观赏上不断发展,让“扬派雀笼”散发着精致高雅的独特魅力,逐步由原来的功能性逐渐成为观赏性的工艺品。这从南宋竹刻名匠制作的雀笼可得到证明。</p><p class="ql-block"> 雀笼的榫卯结构,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榫卯使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巧妙组合,有效的防止木件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被称为榫肩。雀笼技艺人利用材料的特点与传统建筑榫卯技艺相结合,制作出精致的雀笼。这些知识和技艺,在向王老师学习之前,我是不知道也是不可想像的。学习期间,我更多地在榫卯结合上有了多训练、多实践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叹古人的技艺精湛,同时被老师的精神所打动。老师对作品的要求极高,零件制作不管多复杂,耗时多长时间,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瑕疵,哪怕直观看不出,老师也会重新制作。老师说,“做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一件事”。这从老师身上也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专注、精雕细琢,是对雀笼品质的追求。在极致的探索中,看似枯燥的重复再重复,经年累月,终将技艺之美在自已向作品上附上了技艺人的情感和温度。这就是传统技艺人的精神内核吧!</p><p class="ql-block"> 身为年轻人,应当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向王老师学习雀笼制作技艺,我懂得了学技艺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学做“非遗传承人”的精神,多向外界宣传雀笼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高雅精致的扬派雀笼。</p><p class="ql-block"> □李娟:</p><p class="ql-block"> 沪上机场难留扬派刺绣学艺心</p><p class="ql-block"> 她原在上海浦东机场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工艺美术大师卫芳和扬州刺绣的故事。一种家乡的荣誉感,让她专程回家拜访了卫芳大师,看了卫芳大师的作品由衷折服,不由感叹:这是何等的艺术又是何等的作品!以后见人总是夸耀:我们江苏是苏绣,有苏州的苏绣、也有扬州的扬绣。于是,婉拒机场挽留,毅然辞请回扬拜师学艺。现在,李娟的扬绣工作室已在瘦西湖掛牌迎客,既为园内一景,又为“扬州工”不可多得的一个展示窗口。</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河南姑娘卢兮陵,跟着卫芳学艺10年,以时尚青年的精明,以新传媒带货、网络直播等“新潮”桥梁,将扬绣艺术带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 卫芳大师集4代大师“扬绣”精华,创扬派“仿古山水”、“水墨写意”刺绣独特技艺,麾下己有众多成就弟子,她曾一次性排列众弟子名单,其中就有李娟、卢凝兮等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与扬帮装裱、雀笼“别墅”、扬绣创新等独门精技一样,人们有理由相信,扬州“非遗”项目“扬州工”,长江后浪推前浪,扬派非遗传人长。</p><p class="ql-block"> 策划采编:水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记忆(18)</p><p class="ql-block">2270</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7日编于小秦淮河边</p><p class="ql-block">配图摄影:老汤</p><p class="ql-block">图注:题图:2022元旦扬州工大师展演活动中嘉宾欣赏扬州漆器;图1,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集中展示区;图2,王海在扬州装裱研究院随卜大师学习扬派装裱技艺;图3,王慜嫱在486非遗集聚区大师工作室向王大师学习雀笼制作;图4,486非遗集聚区卫芳刺绣工作室,集设计、刺绣、展示、传承扬派刺绣于一体。</p><p class="ql-block">文注:本文第一、第二部分作者为当事人,第三部分采编参照了扬州日报部分素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