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

西域使者

(十)游可可托海有感<br><div> 可可托海因王琪的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而被众多的少年少女所向往,它位于阿勒泰境内的富蕴县,是当地哈萨克语“绿色丛林”的意思,这片“丛林”因为它的非同一般,连同神秘,被写进了历史。我们带着疑问、带着探秘的愿望来到了可可托海大东沟景区,与其说是看风景,不如说是了解历史。<br> 进入可可托海小镇,在当地老乡的热情引导下,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功勋卓著的“三号矿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深100多米,长宽数百米,矿内有76种矿共生,主要有锂、铍、钽、铌、铷、铯、钴、铭、铀等多种稀有元素,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内独有,国外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正是这个矿坑,在60年代曾为我国偿还了前苏联40%的债务,被誉为“功勋坑”。站在这个神秘的“三号矿坑”旁边,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可可托海,它的名气很大,举世闻名,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它很神秘——从1955年到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防发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长期隐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一个保密代号“111矿”替代着。<br> 可可托海矿以矿藏丰富而享誉世界地质矿产业,尤其是三号矿脉被称为世界级超大型稀有金属矿。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该矿。可可托海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壮我国威、军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所以,称三号矿坑为“英雄坑”、“功勋坑”毫不为过。<br> 当1960年前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时,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的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又成功爆破第一枚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多的时间,前苏联用了4年时间,法国用了8年多,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这些成绩的取得,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功不可没。<br> 参观完三号矿坑,我们沿额尔齐斯河逆水而上,前往大东沟景区游览。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跨国河流,也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倒淌河”,它发源于阿勒泰山南坡,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俄罗斯后流入北冰洋。我们沿河而上,只见河谷宽广,水势浩荡,河床中巨石重迭,银波翻腾,河谷次生林宛若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荒漠戈壁中。遗憾的是由于景区正在扩建,为了按时赶到喀纳斯,我们没有进入景区。但因为我们如愿以偿的参观了三号矿坑,也算完成了游可可托海的任务。<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