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原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国家4A级景区中华石鼓园内。它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是黄河流域青铜文明最重要的见证,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是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随着宝鸡文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宝鸡周秦文明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的文化品牌,历时四年的规划、建设,博物院于2010年9月28日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落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博物院建筑外形运用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500平方米,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铜镜、钱币等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45件。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沿台阶登顶,便来到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门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外观被称为“平台五鼎,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内涵。来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可以更加了解商周与秦国的发展脉络,也体会到了不同时期青铜的铸造工艺和审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入门所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院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建筑物处处显示出厚重的青铜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一层是博物院最精华的部分,重点就是青铜文明,有: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邦四个板块。展馆内还通过蜡像复原了一些历史场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何尊”,赫赫有名,铭文中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一词,中国邮政的logo,竟然来自于这里!是它让国人知道了“中国”二字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 铜我。第一人称代词“我”在西周中期是一种多刺带柄,杀伤力很强的武器。长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逨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逨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单五父壶</p> <p class="ql-block"> 下面大量图片不用我注明名称了,几乎每个图片下面都带有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22px;">盘 PAN</span></p><p class="ql-block"> 盘,是水器的一种,常与盉(音禾)或匜(音移)配套使用。商周时期,贵族们在祭祀宴飨前都要行沃盥之礼,也就是一人执匜倾倒,一人奉盘接水,贵族们用流动的水来洗手。盘的腹部较浅内底平坦面积较大,所以盘内更有利于铸出长篇铭文来。例如宝鸡出土的“四大名盘”散氏盘357字、號季子白盘111字、史墙盘284字、逨盘372字。这些长篇铭文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身,是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簋 GUI</span></p><p class="ql-block"> 簋(音鬼),是用来盛放蒸熟的黍、稷、稻、粱等食物的器具,相当于今天吃饭用的大碗。簋常与鼎搭配使用,二者虽然功能不同,却构成了青铜礼器中食器组合的核心,成为“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尺。簋的基本特征为鼓腹圈足,主要变化在耳和底座上。耳的数量从无耳到双耳,再到四耳;双耳或四耳上还常常带有兽头,下部连接有长方形或钩状垂珥。底座有方形,也有圈足下连接三足或四足的。簋的形制多样,异彩纷呈,恐怕很难再有其他器类与之相提并论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鼎 DING </span></p><p class="ql-block"> 鼎,相当于现在煮肉的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的种类很多,功能也各不相同。有煮白肉的镬(音或)鼎,有放熟肉的升鼎,还有盛调味品的羞鼎。</p><p class="ql-block"> “列鼎制度”是西周时期最能体现贵族等级身份的一种制度。级别越高的贵族,使用的鼎、簋(音鬼)数量越多,享用的食物种类也越多。这种礼仪系统的建立和制度化,使贵族成员内部秩序并然。君臣、嫡庶、贵贱、妻妾等使用鼎的规格数量显示的尊卑等级,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了躲避灯光,把字拍清楚,下面所拍图片呈歪歪扭扭状,很不美观。</i>👇</p> <p class="ql-block"> 二层有铜镜展、陶瓷展和玉器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温馨:在这一个青铜之乡展馆里,所有生僻字都有拼音!</span></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我大开眼界,惊叹于先民们的智慧、审美和高超的青铜制作技艺,我在馆中流连忘返,仔仔细细欣赏文物;认认真真阅读文字;匆匆忙忙拍照留存(虽然仅拍了一部分实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文明。每当翻看这些照片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面图片拍于宝鸡市区陈仓老街</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处颇有“小香港”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岭廊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面图片拍于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陕西省岐山县)</span></p> <p class="ql-block"> 庙门口,俯视县城,左边近景为工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刻内容为《前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日本人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对联 & 牌匾</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两张图片拍于傍晚即将进入宝鸡市区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i><u>说明:</u></i></b></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1年10月3日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馆;10月2日参观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u></p> <p class="ql-block">摄 影:Emma</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Em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