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乌龙江大跨越

行者自娱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大桥跨越</p><p class="ql-block"> 闽江之水,汇聚大半个省域之源流,形若飘逸网状的大布囊,从西北往东面倾斜收紧,穿过福州平原狭窄布袋口颈,从闽江口投入东海的怀抱。是福建省最大的、非常重要的母亲河,是水路交通的大动脉,其在福州境内的干流长达150公里。从省情地图查看,闽江正源在沙溪的上源——水茜溪。水茜溪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三明市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村严峰山(海拔1016.9米)西南坡,为台田溪。1991年和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先后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经过分析比较,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认了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溪为闽江正源,并在源头的峭壁上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地图上现标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主流全长六百一十七公里,干、支流跨越省内三十一个县、市,流域面积为六万零八百平方公里(闽江口琅岐岛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闽江在南平以上有沙溪、富屯溪、建溪三大支流,均在南平市区附近汇合。沙溪流程最长,为主流。南平以下至闽江口长二百二十二点七公里,为干流,年平均流量1777立方米/秒。闽江是清水河,水量充沛,没有结冰期,自古以来就有灌溉和航运的便利。干流通过福州平原,灌溉方便,水产丰富,成就市区鱼米之乡。但因系山区性河流,上游坡陂流急,滩险较多,下游水势平缓,漫沙冲积,易形成诸多江中岛屿。清末至民国初,闽江至南峡和陶水汇聚,江面宽广,以后泥沙淤积,洲渚逐渐出露,形成新墩等岛屿。闽江之水在福州南台岛前分成两股:闽江北港与闽江南港。闽江北港有洪江、台江,闽江南港有洪塘江、乌龙江。乌龙江一般认为从永泰大樟溪流入闽江起算,主流全长20公里。与北港汇合马尾罗星塔前而止。这段流域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是方山脚下的小溪流,与闽侯县内七里之母亲河淘江及永泰大樟溪汇合而成。俗传“乌龙出世”把小江冲成宽广、浩瀚的乌龙江。把抌峰山劈成两片,形成峡南峡北对峙互锁的峡兜渡口。</p>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是以半日潮港为主,属感潮河段,汛期中受上游洪水影响,峡南平均高潮潮位为4.72米,平均低潮潮位为1.30米,最高高潮水位6.79米。水深流急,最大流量每秒2万立方米,经常白浪掀天,寒气迫人。其河流宽度,涨潮时约1150米,退潮时约900米。峡北村的清凉山,峡南村的金牛山,两村之山把乌龙江扼阻约在500米之间,水势迅流激异,有正逆两个流向,在夏秋台风季节,江水呼啸,尤为险恶。古时偶遇风涛则不可行,多有风波之险,素有不可逾越的“天堑”之称。古诗云:“漫言闽海三千岛,休论延津二百滩,怎及乌龙江咫尺,行人未渡胆先寒。”古代闽南一带来省上京的商贾文人视此为天险,当安全北渡后,才敢发信报以平安。宋林亦之《过西峡江》诗:“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锦囊破裂原无用,席帽嵚崟还更来。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能便脱脱尘埃。扁舟且趁平羊渡,莫问于今第几回。”明孙昌裔《雨中渡峡江》诗:“一苇凌江渡,风尘万里烟,山形雄障海,水势远浮天,急雨蛟龙斗,盘涡鸥鹭旋,有情难有遣,愁见此茫然。”通桥前,南往北进之路几易其成,方选定这清凉山、金牛山之间的峡兜渡口。这里历来是福州南行莆田、泉州最好的捷径、重要的渡口。是一个由商人发现开创出来的,惊险闻名的古渡口,渡口峡北旧码道有乾隆郡首李拔题刻“龙江飞渡”。</p> <p class="ql-block">  追查福莆古道时,从《三山志》驿铺南路可知,古时出福州城先后主要有两条古道向南,会于福清相思岭。其一当是最早的古道,从方北铺过方山渡南取方南铺后循山而行。“陟方山岭,又有佛岭、白蒲岭、热隔岭、而后达太平驿。”宣和六年(1124年),俞提刑向以方山渡“江面弥漫,无风二十里,有风七十里,沿两沙洲,随潮涉二时乃至,既有倾覆之患,又有候次之劳。风潮弗律,候或一二日。”行往甚是不便,经查西峡水面五里宽,时有私商往来,便命本邑治理道路:“由玉泉院、浦尾、鼓山,入新路;经弥陀庵、西方院,五里真隐,又五里峡江北岸亭渡,五里枕峰,十八里白鹿寺,逾岭十二里抵福清县界。”并命路边植树,溪上建麻溪桥、濑溪桥,履道坦途,行者得以方便。于是,路从方北铺移于西峡路石铺桥头,方南铺移于枕峰院前,大田铺移于大义驿下,接常思铺。绍兴九年(1139年),峡江路旁诸寺贿赂州吏官员,想恢复之前故道。张丞相浚召问驿兵详细了解驿道情况后,认为现路跨渡短,更易到达对岸,“遂不复易。”</p> <p class="ql-block">  古道在境内长约21公里,起闽县府前铺(福州)过黄山、峡北,渡乌龙江,到峡南、经枕峰、兰圃、青圃、傅筑、坊口、大田驿(今大义蝴蝶山村)、相思岭,进福清县境。路面宽2米,用石板或卵石铺砌。元至元间(1341~1370)元帅唆都募民户置渡船于乌龙江边一十有三只,两岸各有亭以为行人憩息之所,岁久而圮。明成化间(1465~1487),太监陈道重修,今已无存。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避渡乌龙江峡兜之险,改道西行侯官县白鹭铺,由阳岐渡江至文山,经本境肖家道、门口、中院、凤港、沪屿、宏屿、大田驿与原路相接。翌年,西行侯官县再改由吴山鸡母屿渡江,至本境肖家道,过渡头岭、方山驿、山后、义客岭、上尤、代坊厝、到大田驿接原路。但新改路线迁回曲折,崎岖难行。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复归旧路,由“官募大小舟十艘”,在峡兜乌龙江隘口来回摆渡。</p> <p class="ql-block">  民国22年(1933年),福厦公路福州路段建成时,渡船由峡南、峡北两村的把头掌握,仍用小船摆渡。是年11月,十九路军建立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财政部,在峡南峡北建成临时码头,用小汽船拖带小型木质渡船渡送军车,这是峡兜渡口有轮渡之始。1934年2月,省公路总工程处才设计建造正式码头,码头用块石基础混凝土路面,宽6米,两岸共长83米,小方舟靠码头时,用活动跳板连接。建成后亦只渡货车,不渡客车,乘坐客车的旅客由对岸客车另行接送,至1935年3月,客车才可直接过渡。1939年,渡口码头遭日机轰炸毁坏,轮渡中断。1946年由省公路船舶管理局按原样修复,北岸码头长43米,宽6米;南岸码头长40米,宽5.5米,共建混凝土路面500平方米。1948年6月,福厦公路修复通车至莆田时,渡船已由一渡一车发展到一渡双车。新中国建立后,于1952年5月重修了混凝土码头路面,1953年后方舟设备也在不断改进,运载能力从一渡二车发展到一渡四车、一渡八车,直至一渡十车。</p>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大桥于一九七O年一月开始测量钻探,于一九七一年十月建成通车。桥梁为“T”型钢构附挂梁的静定结构,桥面宽十二米,全长五百五十米之间。其中车道宽九米,可并列行驶三辆汽车。两侧人行道宽各一点二五米,另加栏杆护持。采用大跨径桥梁,桥下通航净高十二点三米,在最高水位时机帆渔船不必卸桅通航,为当时全国之冠。大桥两端都有白色花岗石砌成的桥头堡,桥两侧各为菱形图案装饰的钢管扶拦和13根凌空钢管灯柱,上装乳白色的路灯。入夜时氛,华灯齐放,水光粼粼,大桥倍加风采。大桥西向水面宽阔,烟波浩淼,气象万千,五虎山雄踞其边际;大桥东向与台江相会于马尾港和罗星塔;北为清凉山;南为金牛山。桥因乌龙江而得名,又因峡口别称峡兜,桥名俗呼为峡兜大桥。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唯船过渡,担惊受险的历史,极大提高福厦公路的通行能力,促进桥南桥北的经济开发,对加强战备,巩固海防都具有重大意义,是福厦公路的重要桥梁之一。自建成乌龙江大桥,横跨两岸,雄伟壮观,峡门风涛险恶,“青山吹欲动,白浪涌如崩”,标为“峡北观澜”之景。</p> <p class="ql-block"> 电力线路跨越</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28日乌龙江跨江220千伏电力线路工程进场开工,总长度2x1.17千米,5基杆塔。此时天广线已经竣工,处于扫尾、善后处理及移交工作,部分人马已逐渐回来就位。继天广线,这里亦将有一百多米高的两基大跨江铁塔,为省内之最,在特定时间环境下为变电工程划下炫丽的浓浓色彩。1990年5月,福建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简称电建二公司)成立广西天生桥水电站至广州罗洞变电站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简称天广线)工程处,由公司副经理林宝森兼任项目经理,安监科长丁圣捷任项目副经理,副总工覃茂松任项目总工。全国部属22个送变电公司参加了天广线共11个标段竞标施工,公司中标施工全线咽喉工程——第11标段西、北江大跨越工程,共10基铁塔,总长4.28公里。参加施工有送电工116人,民工15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19人。设西、北江两个工地,西江大跨越由送电二工区施工,北江大跨越由送电一、三工区施工。工程于1990年9月20日开工,1992年6月25日竣工。工程质量总评优良。工程难度最大为北江2基直线跨越塔组立施工,由送电三工区承担。塔型为2k1-126,全高161米,单基重553.8吨。当吊装至34米高时,正式采用公司副总工杨盛辉等3人设计并自行加工制造的52米集控悬浮式10吨双摇臂内抱杆起吊,其抱杆提升是用下承托滑车组进行,历时4个月零8天,完成跨越塔组立,1992年4月20日组立塔完成。而气球-索道式不停电、不封航、不封路跨越张力放线工艺,顺利克服对当地工农业及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极大损失,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起国内同行良好反响。《南方日报》、《佛山日报》、《佛山经济报》及广州、佛山地区电台和电视台均曾报导并予以很高评价,中国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公司也致电祝贺。</p> <p class="ql-block">  峡南街道处在峡南村西面,北起码头、经324国道,东止梅峡省道,有供销社大楼960平方米。工地人马驻扎在供销社大楼对面的废弃的峡南茶场内,有新式两层活动房安置新加入电建二公司送变电二工区的二十多位新人。本人,有幸加入了跨江之约,为送变电事业从此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不知何故这大茶场已不生产茶叶了?据查这闽侯内七里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而茉莉是闽侯特产,又名素馨,是内七里重要产区之一。境内引进茉莉花始于明初,当时是盆栽,为欣赏之用。随着茉莉可作花茶之香料,因而,大面积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七里茉莉花茶生产得到重视和发展。主要产区分布在祥谦、青口两镇的山园,旱地面积有1千多亩,其良种为广东的圆夹形双瓣茉莉花。从五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花期,产的花分别称为“梅花”、“伏花”、“秋花”,以伏花为最佳。全境有800多户栽种,最好年景1993年,产花180吨,1998年全境种2197亩茉莉收成531吨。不远处的方山(今五虎山),据唐代《国史补记》:“福州方山茶,又称方山露芽,列为贡品,其品质甚佳。”和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方山就以盛产露芽茶著称,列为14种贡品之一。而今茶场为送变电工程临时租借利用,早不见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闻不到茶香,更品不到沁人心脾、芳香无比的茶水了。</p> <p class="ql-block">  内七里柑桔栽培的面积居果树面积之首,螺洲、吴山、城门是柑桔主要产地。城门产的柑桔既大又甜,三枚“桔雹”可重一斤。城门乡有首民歌称:“天下城门桔最奇,一雹桔汁涨满你肚皮”。初识柑桔正是跨江电力紧线时身处的峡南村丘陵腹地,随意间举手的采噬,竟无意间打开天颅盖,蔓妙不可言极!古书有称:五虎山上自古有柑桔珍果,因味甘美,被誉为神果。唐天宝六年(748),五虎山改名为甘果山。民国时期(1912~1949),柑桔主要产区是灵岫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柑桔生产发展很快,50年代,陶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总产量万吨以上。号称“陶江桔子红。”饮誉海内外。十年动乱,大面积毁果种粮,柑桔生产严重受损。改革开放后,落实生产责任制,柑桔从平原扩展到沙洲,再扩展到山区,实现了村村产柑桔。柑桔是“平安”、“吉利”的象征,谓之福果,柑桔因处在福州地域,雅称“福橘”。福州地区民间年终岁首,都习惯于用“福橘”供祭祖先,或作礼品相馈赠。所产橘子以其皮红、果硕、味香、汁甜,驰名国内外,是正宗的“福橘”。初出茅庐,无功受“福”,为跨江之役留下甜美的回忆。可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今内七里,城门一带橘子树已所剩无几,幸方山水库旁还有人工大遍培植,有机会游玩五虎山,可以追味。</p> <p class="ql-block">  五虎山,史称方山。四面似城郭,如卧虎举头,又名虎头山,或称内五虎,头五而鼻九,九鼻东向。五虎分别喻为福州虎,福清虎,泉州虎,漳州虎,最后一只作回头状的兴化虎。福州市区远眺五虎山,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方山。盘亘在本境内七里区与侯、福等邑境。诗人云:“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东、西、南、北四峡俱有谷口,谷窄似要隘,史载:“天生砦门元陈友定遣兵守此,遗址宛然。入其中则平畴数十顷,村落几十家。黄子野旧居之。溪流屈曲,相传介炎隐此,有壇、床、棋局。”朱熹有书:“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太守王逵诗:“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场。”石床左右有野生柑桔木,每年结果,味特甘甜,人有幸得到它,可以立即品食,但带不出去的,否则会迷路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实习,不参加组立塔工作,仅限于铁塔十米下方的钢材上拧紧螺丝,无缘攀高望远。见识乌龙江凶险的是电力紧线时期,江中雇有当地熟悉水势水性人员渔舟护线。导线牵引绳从江中腾起,迎空晃荡,刮到船上的人员,跌入江中,经过几天几夜不停的搜救,从此再也没有上来。据说这江面有时看似平静,江下实暗流涌动,礁石利险,值潮涨潮落,有下无回也!那一年,省电视台从长乐机场破土剪彩回来,经过这里拍下难得的一张唯一的现场照片,现在看着看着有点“八年抗战”艰难苦涩的韵味。紧线时正值桔园里桃花盛开之际。护线果园中,青天白日之时,突逢枝上花朵越开越大,直至周边粉红一片,包裹住惊愕诧异的我!突然,那个鼻架眼镜的俊脸又闪烁在眼前。有封信写就送别之恩,思念之情,迟迟不敢发出。送电生涯,八闽混战,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实不敢有所奢望。一念之间,失去了一位可以照明前路的灯火!望着手上的桔子,踏着征程,从此迷失进《人生》。</p> <p class="ql-block">  工程至1993年2月25日竣工,我于元旦前因家中有事,提前回家过年。工程跨越在桔黄花红之时,在乌龙江上完美地划上一道银色的倒挂彩虹,伴着乌龙江大桥,在福州大事迹中有着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人生跨越</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乌龙江电力线路跨越也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全国电力并网,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已然覆盖农业经济的存在;离开送变电事业也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并没有发现就业环璄有多么随心称意!随着高速公路、动车铁轨降临人间,渐渐只能靠着车窗玻璃,瞬间对视乌龙江跨越短暂的一会儿。这一会儿,就象决堤的江河,湿润了眼眶。长这么大了,还是感情用事。感情就象清凉山与金牛山,锁不住浩瀚奔流的乌龙江水,义无反顾的投向闽江口,大海的怀抱。2016年元旦前后,我用自行车绕过大樟溪,骑在了大桥上,留下了骑行风采,留下了跨越风采。这多年来最快意的,莫过于在大桥上惬意来回行走的那些日子了!那年大桥上,每五米一个荷枪战士,据说从省政府大门一直站到长乐国际机场破土剪彩;那年大桥上,迷漫长乐沙滩出土妈祖的圣像;那年大桥上流传着一场津津乐道的“乌龙出世”。乌龙江大桥,比我出世早几个月建成通车,刚开始经常堵车,我坐在父亲开的东风牌大卡车或者吊车,在这里要盘桓多时,看过潮涨潮落,云过云收,才可以缓缓驶入城门,开进福州城。</p>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大桥横跨于金牛山与清凉山之间,便利了南来北往的交通;乌龙江电力跨越,从此加快了工业经济如雨春笋般迅速发展。清凉山上怪石林立,松柏青翠,山根伸入乌龙江,江滨有草地洲,莲花沙洲等百余顷,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旅游景区。清凉山山高150米,山顶有一清凉寺,立在寺前,江风习习,清爽宜人,有“天上广寒宫,人间清凉寺”之称。寺前有口池塘,号为“天湖”,据《福建山经》记载:山有仙迹岩,是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日神仙邀集5位宾朋在此乘凉饮宴,其中有一仙一时高兴,将水盂倾倒地上,形成一口池塘,被人称为“法水岩”,今则称为“天湖”。随后在湖旁建成一座“天仙府”,日久演为“清凉寺”。明《八闽通志》记载:闽县有两座清凉院(寺):一在光俗里,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一在永南里,建于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光俗里的清凉寺在马江南岸营前附近,民国间割属长乐县;永南里的清凉寺在乌龙江北岸,即今清凉山清凉寺。五代晋天福(936~943)创建以来,迄今1080多年,现存主要殿宇重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台湾天宁寺住持认为福州清凉寺是他们的祖庭,台湾同胞屡有组团回乡朝宗认祖之举。今之清凉寺经过全面翻修,增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天仙府,祖师殿,法堂,僧寮等红墙琉瓦,飞檐翘角倒映在天湖碧波之中,绚丽犹若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跨越,恰似人生一大跨越,从舒适自由的学业环境猛然进入艰苦自立的现实大熔炉;从黑白分明的纸片转入飘渺虚幻的人间烟火。浩瀚的乌龙江水无舟不敢飞渡;两山挟持,潮进潮退,有船也不敢酣睡!每个人生都得在人间进行一场跨越,只有在人间跨越之后,才会明白舍得,明白跨越过后的真正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中有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小说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困苦中战胜自己,才会真正成长为钢铁战士,成就真正的曾经“中国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 乌龙江名称传说</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乌龙江以险著名,它始于淮安,终于峡兜。当峡南玉枕山峰之麓与峡北石鳌山之麓间,江水排峡门而达于海,水势迅激,遇风涛辄掀巨浪,古人诗以记之:“云来峡气长,朝旭动海树。地穷天堑见,下马问古渡……风波销客魂,惨淡起百虑。岂不戒金堂,勉强盼归路,登岸慰脱险,回首尚余怖。”有神话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少女,洗衣于江畔,偶从水上浮来一明珠,绕近洗衣处,女捡收于怀,爱不释手,密不告人。一日女不意将此珠含于口中,竟然妊娠。十月临盆,生下胚胎,隐而不见,但闻呱声。女怪之,对呱声说:“汝是吾子,何隐不见?”答:“请母到水缸一窥”,女忐忑不安窥测水缸,突冒乌龙之形。女惊呼失色,龙儿乘此缸中之水,忽泼刺作响腾云而去。潜入峡兜深渊,故形象谓之“乌龙过江”,此为乌龙江得名之滥觞也。然“江深叵测,中流有石如砥柱,曰浮焦石。石下有潭,居民以为龙潜其中,旱祷辄雨,有乌龙江之目。”</p> <p class="ql-block">参考《三山志》《闽侯县志》《福州市城郊志》《福建省电力建设公司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