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哪一种非遗最能代表山西人的性格胸襟和气魄,威风锣鼓理应榜上有名。当2022初夏的风吹拂平城之境,在阴晴不定的天气里,阵阵隆隆的鼓声划破校园的宁静,在云中大地上发出久违的虎啸龙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五小学校,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威风锣鼓的展演。为了落实教育局双减政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增加学生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校将威风锣鼓渗透于音乐教育课堂,使这项古老的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五月中旬,学校以年级为单位,采用分班抽签进场的方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威风锣鼓展示评比活动,引起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评比展示主要内容为威风锣鼓中的《出场谱》《威风锣鼓一段》《结束谱》,鼓班、铜器班、绸扇班按顺序自己选择进行展演。</p> <p class="ql-block"> 李建生校长和学校各部门领导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纷纷前来观摩。李建生校长深入到学生队伍中,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为孩子们加油鼓劲,鼓励孩子们舞出气势,打出威风。</p> 盛况展示 <p class="ql-block"> 数百人整齐列队集体围观的绿茵操场上,一百多名风华正茂的少先队员,在指导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挥动手中的鼓锤,举起手中的锣镲,舞动手中的绸扇,合奏出一曲气壮山河的国风音乐大赏。</p> <p class="ql-block"> 听,密集的鼓点,如同大雨倾盆前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响亮的大镲碰撞出的,是属于三晋大地独有的恢宏大气;舞动的绸扇仿佛红色的长龙闪转腾挪,在绿茵的衬托下分外壮观。</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出色表演受到了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孩子们的掌声将气氛一次次点燃。</p> 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 这些可爱可亲的音乐老师们,用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引领着同学们,用他们激情和汗水感动着孩子们,用他们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引导着孩子们,用他们勤奋刻苦、砥砺前行的精神感染着孩子们。他们不仅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也是孩子们训练路上的同行者。</p> 背后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展演活动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师生夜以继日的刻苦训练。师生需要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以后,才能进行威风锣鼓的教学,这就要求师生需要把双倍的努力,投入到单倍的时间里。每节课的流程往往是这样的:前20分钟刚刚结束紧张的音乐教学,后20分钟就又投入更加紧张的威风锣鼓训练中。孩子们在无比充实的训练中,音乐知识和威风锣鼓技能都在悄然增长。</p> 历史文化渊源 <p class="ql-block"> 平城区四十五校威风锣鼓自1999年五名音乐教师南下运城取经学习以来,已经走过了23个春秋。威风锣鼓的发展史就是学校的建校史,这个几乎与学校历史一样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也是平城区教育系统的一朵艺术奇葩,更是全市大型文艺汇演中的常备项目。</p> <p class="ql-block"> 创建初期,学校精选队员,把队员分成大鼓组、小鼓组、大钹、大锣、小锣组,由音乐教师分别担任各组的训练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教师们的不辞辛苦,倾力配合,学生们的刻苦训练,在不断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磨合与锤炼,我们的威风锣鼓队已培养出了7批队员,总数达数千人。威风锣鼓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已成为传统特色课程。</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李建生校长的带领下,威风锣鼓演出队从当初的80多人,逐渐发展到200多人,再发展到400多人,再到如今的全校4000余名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会演,筚路蓝缕的演化进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曾遭遇了巨大阻力,音乐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学校用发展的眼光和对传统文化的虔诚态度,将威风锣鼓发扬光大,变成了一项全民技能。</p> <p class="ql-block"> 而这,也成了很多四十五校毕业的孩子们最珍贵的经历和他们的集体记忆。每当聊起那段威风锣鼓时光,满满的回忆和感动。</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创业容易,守业不易。平城区四十五校23年如一日的坚守着威风锣鼓的这门优秀人类文化遗产,既弥足珍贵,又让人心生敬意。学校既有数字化校园的超前布局,也有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永远不忘初心,永远豪情满怀。希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让更多的人认识平城区四十五校,记住威风锣鼓,也希望这项技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