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地级)位于岛的西北部,北部湾之东畔,市府驻‘那大镇’。它古称“儋耳”,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的大军“得海上大洲”,始设‘儋耳郡’,海南最早有行政建制地区。<br> 汉朝虽然强大但鞭长莫及,仅是一种“占领”,并未真正降服原住民的主体-黎族,双方多“以暴对暴”。之后的王朝更替,已很难有效管辖,只能“遥治”或放弃,海南岛基本上脱离了大陆王权。<br> 直到‘冼夫人’的出现,这位“俚人(壮族先民分支)”大首领(世袭)筹略不凡,信义卓著而恩威并行,本人“汉俚”联姻,推行中原文明,教导“使从民礼”,镇服了包括海南岛的多数部落。<br> 南朝梁大同十二年(546年)她渡海管辖,将郡治‘南滩浦’(三都区)移往高坡(中和镇),开启了作为治所至民国初的历史。<br>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儋州”出现了。中和古镇的‘宁济庙’始建于唐末,是无数尊奉‘冼夫人’庙宇中的一座。作为“岭南圣母”,不只对儋州,而是对海南影响最大的两位之一。 明洪武六年(1373年)拓址筑城,有残存的武定门(北)。 作为文化传承的“标配”,城内“关帝庙”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西风东渐,中华民国时期建造的骑楼,使古镇有了南洋的格调。 另一位是文坛巨匠苏轼先生,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六十二岁时来到这儋州故城,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后北归。 谪居三年,讲学明道,许多人不远千里接踵而来,使儋州“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教化”日兴。之前的海南尚无人及第,之后的符确(儋州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成为儋州,也是海南的第一位进士。“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他是播种人。<br> 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镇外建起了‘载酒堂’,是先生会友和问字的场所,可以这样说,此时的儋州治所成了荒凉之地的文化中心。旧址后建起了学宫,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改称“东坡书院”,历代儋州的最高学府,他是教化儋州以及海南的第一人。<br> “国家历史名镇”都是“诗书礼乐”留下的深深印迹,这里尊师重教,素称“诗乡歌海”,还有“楹联”、“书法”之乡的美誉。<br> 洋浦半岛有处‘古盐田’,千年以上的历史。传说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们所创造,他们改变以前“煮海为盐”的方式,利用高温烈日的特点,首先把海水浇在用太阳晒干的海泥中过滤,制成盐分较高的卤水;然后再倒入用火山岩打制,像砚台一样的石槽。 最终暴晒结成盐晶,它们味鲜适合腌渍食物,例如盐焗鸡。 儋州热带植物园于1958年建立,位于‘那大镇’西郊,原是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并入海南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标本园,“热作两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当时的战略物资-橡胶。该园现由后者管辖,这里有国内外各类珍稀热带植物,是物种基因库。 热带香料植物有依兰香(香水树),以其黄绿色花朵萃取的精油最佳,芳香浓郁,称“香花之王”。洞房花烛夜,别忘了喷些。 令人畏惧的“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属桑科,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树汁乳白色,一旦经伤口流入血液,有生命危险,古人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猎杀动物或争战;它还有强心作用,哦! 下图的“油楠”属豆科,既可以取油点灯,也是工业用材。 在热带地区,它还适合于庭院和道路的遮荫,一个多面手。 ‘兰洋镇’有处约6公里的温泉带,明万历年间就有记载,水质优良且储量大,含氟、偏硅酸及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你可以煮鸡蛋,打边炉。在一轮一轮经济周期中,开发的蓝洋温泉旅游度假区内,有不同档次的宾馆,就像一石之隔的冷热泉。 1956年,确定在南渡江上游建设松涛水库,以灌溉橡胶为主;1958年开工,1963年首次放水发挥效益;1970年建成,费用总计2.4亿元。其水面面积约130.5平方公里,总库容33.45亿立方米。 这座“宝岛明珠”是海南最大的水库,由于缺少大型器械,土坝依靠“土办法”。为了与汛期赛跑,近七万人日夜不停地会战,食物也匮乏,除了遇难的,绝大多数出现浮肿、肝炎、夜盲等症状。<br> “万里松涛汗血香”,从投入看,“国家”拿到了最低的成本,从产出看,除了100多万亩的受益良田,截至2008年,据统计松涛经济收入总量接近13亿元。他们拿到了什么?那么谁摘了桃子?<br> 随着时代的变迁,干渠现以浇灌粮油作物为主,同时解决岛西北部部分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用水,包括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br> 吃着“米烂”,儋州要成为西部的中心城市,还需“教化”。<br><br><br> 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19点6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