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之名来源于“梵天净土”,仅从这名称的来历我们就知道,它是一座佛教名山。事实上,梵净山真的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山上有全国唯二的弥勒道场。</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非但跟佛教结缘,这里还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它是贵州第一名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是珍稀动物黔金丝猴唯一栖息地,还分布着大面积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珙桐。</p><p class="ql-block"> 到了贵州,梵净山应该是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有东西两个入囗。西入口在印江县,据说徒步从西入口进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梵净山,但是比较累;东入口在江口县,这里有缆车上山,相对轻松一些。我两上梵净山,均是从东入囗进。</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上山时,在摆渡车停车处看到景区公告:负氧离子32723个/cm³。第二次上山时,看到的更是89193个/cm³。我查了一下资料。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中负离子标准浓度应大于1500个/cm³;浓度达到4000个/cm³的环境则具备养生保健功效。城市中负离子浓度的典型数值只有80—160个/cm³。梵净山这数据简直逆了天了,多好的养生保健之地!</p> <p class="ql-bloc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缆车到站平台回望群山万壑,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有缆车就可以轻而易举登上山顶。正在我们吃力上行时,出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大叔就出现了中暑症状。我们团队的陈医生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一看情况紧急,赶忙上前帮忙处理。松开大叔衣领,拿出一块巧克力糖让其吃下。陪坐了十几分钟,他才慢慢恢复过来。</p> <p class="ql-block"> 两次上山爬这一段比较,我觉得第二次要轻松得多。为什么呢?爬这么陡峭的台阶,不能太急,不要追赶,要慢悠悠地上,这样关节和肌肉才能得到放松,否则就很容易因连续高强度工作而产生疲劳。</p> <p class="ql-block"> 越往高走,越能感受到梵净山的独特之处。据说山底下海拔才500来米,到山顶最高处已经是2572米,山底到山顶的高差超过2000米。一到山顶,就可以看到树上都长满苔藓,那略带微黄的苔藓把树装扮得特别好看。</p> <p class="ql-block"> 那像城廓一般矗立在山顶的岩石,给人钢筋铁骨般的坚硬印象。据说这特殊地貌的形成距今已有14亿年,是中国南方最早由海洋抬升起来的陆地。沧海桑田,梵净山记录着地球亿万年间的地质变化。</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虽被周围广袤的喀斯特地形包围,可它却是典型的变质岩山体,巍巍矗立在武陵山脉最高处,成为大自然的一朵奇葩。这里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p><p class="ql-block"> 蘑菇石和红云金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样具有标志性的地貌,绝对是上天赋予贵州这片贫瘠的土地的厚礼。</p> <p class="ql-block"> 环绕在红云金顶底部的狭窄通道上,排着密密麻麻穿着各色服装的人流,宛如给山体戴上了一条银色项链,格外醒目。远远望去,高高矗立的红云金顶,又像是一只竖起的大姆指,像是大自然在为我们雄奇秀丽的黔贵大地点赞!</p> <p class="ql-block"> 从蘑菇石往上走,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距离才能到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 其间要穿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线天梯</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卷书</span>等几处名胜。一线天梯是实打实地“路难行”,几近垂直又逼仄湿滑的天梯搭在一线天上,有些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即便双手拉着两边的铁索,腿还是会抖,心也跳到嗓子眼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万卷书”传说是唐僧西天取回的经书,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回来路过梵净山时,白龙马马失前蹄,把部分经书遗落了下来,落地生根而成“万卷书”。这个传说当然经不起推究,但它切合了文人雅士的囗味,也为梵净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处天桥时,我被那屹立于悬崖边的一块巨石震撼了,果然是天造地设!悬崖边上、巨石一柱擎天、旁边人造天桥,这景点太有张力了!怎能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可以远远望见老金顶了。又逶迤上行一二百米,总算到达了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 燃灯殿香火很旺。绕到旁边观景台往下看,眼前薄雾拂来,红云金顶已经被包裹隐身,蘑菇石失去了巍峨耸立的雄姿。之前在缆车停车处看到的景象和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又冒出来了。只是此刻,我已不再有那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想得更多的反倒是自己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从老金顶下来去红云金顶,需要经过护国寺。我们在这里稍事休息,又向红云金顶进发。顺着右边上行通道,我意外留意到崖壁上的石刻。从山下上来时,我们是从江口县进来的,可石壁上清晰地刻着“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字样,难道这山顶在印江县境内?有趣!</p> <p class="ql-block"> 在另一块石壁上,更有“天桥功德碑记”字样,落款是“皇清康熙五十二年”。由此推知:金顶天桥是1713年建成,距今已有3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从逼仄的岩缝间摸索上行近半个小时,终于可以看见横旦在两峰之间那一线天上的金顶天桥了。</p> <p class="ql-block"> 再走近看,“金顶天桥”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矗立在桥头,让我们感慨:聪明智慧的中国人用巧夺天工的设计与作为,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因山势高峻,梵净山的天气常常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顷刻间就会是另一副模样。</p><p class="ql-block"> 这不,红云金顶不见了,整个新金顶仿佛裹了一层白纱。若是雨后,甚至可以看到彩虹,那道道霞光,就像佛光一样保护着金顶。</p> <p class="ql-block"> 清风一路相伴,终于回到山下。在梵净山大门牌坊处再回望蓝天白云下的梵净山,那样干净!那样鲜明!那样清爽!<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神</span>不觉为之一振!</p><p class="ql-block"> 抖落一身疲惫,拂去一身俗尘。</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果是一方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