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宫~金·“八大水院”之(六)“潭水院”(香山寺、双清别墅)

瑞雪

<p class="ql-block">辽、金行宫为什么多以寺庙为行宫</p><p class="ql-block">金代女真人统治者特别喜欢骑射狩猎,骑射狩猎一般是有季节的。</p><p class="ql-block">辽代为“四时捺钵”,也称“四季捺钵”;金代捺钵称“春水秋山”;元代捺钵称“两都巡幸”。</p><p class="ql-block">“捺钵”(契丹语:行宫)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安排,因而也称四时捺钵。四时捺钵分为春水、秋山、坐夏和坐冬。</p><p class="ql-block">金代延续了辽代的“捺钵”活动,皇帝通常一年之中有部分时间不在京城,外出进行“春水秋山”游猎活动,“春水”游猎:鱼、鹅。“秋山”游猎:鹿。</p><p class="ql-block">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以寺庙为行宫,皇帝不游猎时由和尚憎人等管理,比较安全。</p> <p class="ql-block">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潭水院”位于香山寺、双清别墅。</p><p class="ql-block">香山的清凉和林泉,吸引金章宗多次亲临赏玩,《金史》典籍中屡屡提到会景楼、祭星台、梦感泉和护驾松等,并对香山的泉水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描述。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连篇累牍,择其要者抄录如下:《宸垣识略》记:“金大定二十六年二月,香山寺成,世宗幸其寺,赐名大永安寺。……又云,寺即金章宗之会景楼也。香山寺殿五重,崇广略等。……山多名迹,有葛稚川丹井、金章宗祭星台、护驾松、梦感泉、棋盘石、蟾蜍石、香炉石。寺始金大定,正统中,太监范宏拓之,费七十余万。”“……宾轩为金章宗祭星台。其西南道上,章宗经此有松密覆,因呼为护驾松。”“寺亦名甘露。石梁下有方池,正统间,遣中官以金鱼数十投其中,今巨者盈尺矣。上有金刚殿,后有古椿六。又上由画廊登慈恩殿。其右为香炉冈,冈下有蟾蜍石二,状如蛤蟆。石下二井,相去丈许,水深三四尺,俯手可濯。……又有梦感泉,金章宗尝至其地,梦矢发泉涌,旦起掘地,果得泉。”相传金章宗看见双泉涌出,欣喜之余,遂题“双井”二字刻于石上。至清代,乾隆皇帝手书“双清”二字,镌刻摩崖,作为静宜园二十八景松坞云庄景区。</p> <p class="ql-block">香山作为距离北京金中都城最近的山林地带,夏季时所具有的凉爽宜人环境优势,自然被来源于东北的女真人所看重。由于金代帝王对香山地区的精心营建,使得香山风景区遂经千年风雨,仍留下了不少源于金代的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香山的历史古迹悠久且众多,最早的源于唐代,部分源于辽金元,更多的是明朝遗物,而且是自辽金元一脉相承而来。</p><p class="ql-block"> 明代时的香山诸景,无不是以金元遗存下来的景观为基础的。</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历史悠久,据记载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将二寺合一,金章宗赐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称“永安禅寺”。清乾隆年间,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民间一直有“先有香山寺,后有静宜园”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香山寺</p><p class="ql-block"> 香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曾为西山诸寺之冠。香山寺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仅存知乐濠、听法松、娑罗树御制碑、石屏等遗物。</p> <p class="ql-block">早在辽代(916-1125 年) 初年,辽国把幽州蓟城作为陪都,改称南京以后,香山地区就开始了营建园林的历史。辽代中丞阿勒弥曾在今香山寺基址上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后舍宅为寺)。</p> <p class="ql-block">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完颜雍下旨将原有的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为一,进行扩建并命名为“大永安寺”。从这时开始,香山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营建高潮时期。”</p><p class="ql-block">后来金世宗的孙子金章宗完颜璟(1190年~1208年)继位,金章宗对香山非常喜欢,继续在这里建设亭台楼阁。此时正是金国最强盛的时期,为金章宗能够有财力和兴趣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提供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 三月癸己,香山寺建设完成,金世宗幸其寺,赐名永安,并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二万贯作为寺院资产。此寺建筑华美,规模宏大,同时作为皇帝游览和行宫之用,其建筑格局遗迹,在元明两朝时尚可见之,惜今已不存。</p><p class="ql-block">香山地区寺庙设施的规模巨大和庄严壮丽吸引了金章宗经常想到要来此游赏,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七次之多。</p> <p class="ql-block">金章宗时的大臣赵秉文有两首关于香山的诗,描绘了香山的秀美景色和著名的红叶。一首为《香山》:</p><p class="ql-block">山秀熏人欲破齐,</p><p class="ql-block">临行别语更徘徊。</p><p class="ql-block">笔头滴下烟岚气,</p><p class="ql-block">知是香山境里来。</p> <p class="ql-block">另一首是《香山寺飞泉亭》:</p><p class="ql-block">霜风吹林林叶干,</p><p class="ql-block">泉声落日毛骨寒。</p><p class="ql-block">道人清晓倚栏杆,</p><p class="ql-block">自汲清泉扫红叶,</p><p class="ql-block">一庵冬住白云间。</p><p class="ql-block">金代诗人赵秉文(1159年~1232年),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省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任应奉翰林文字。金宣宗兴定元年拜礼部尚书。金哀宗即位时,改任翰林学士。赵诗多写自然景物,清新简淡。赵秉文著作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p> <p class="ql-block">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曾给钞万锭,用于修缮永安寺,并将寺名更名为“甘露寺”。</p> <p class="ql-block">至明朝时,再次重建,从此开始称为“永安禅寺”。据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香山永安寺碑记载:</p><p class="ql-block">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司礼监太监范弘捐资70余万两,于元代甘露寺之旧址建寺。</p><p class="ql-block">新寺完工后,殿堂楼阁、廊庑、佛像、陈设等均焕然一新,规制宏丽,堪称西山诸寺之冠,其立有“报恩碑”于寺中。明英宗欣然赐额“永安禅寺”。</p> <p class="ql-block">自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宦官纷纷在京城四周占地兴建庙宇或私家园林,香山及其附近的风景建设亦随之兴盛起来,其中明代的宫廷宦官起到了主流作用。</p><p class="ql-block">明代的宦官由于成为皇帝倚重的力量,高度介入国家政务,财富积累和权势的不断提高,使得有权势的太监们有条件纷纷在香山一带寻找退休和百年之后寿地,并因此他们大事兴建寺庙,进一步促进了香山地区的景观开发。</p><p class="ql-block">这使得香山一带的景观建设,除了皇帝所建之处,更多的是太监们所为。而且建设完成后,太监们往往报请明朝皇帝去现场游览,并恭请皇帝给予题词肯定。可见这种行为,对明朝的皇帝来说,总是乐见其成。不用出钱费心,只待建好后前去游览,自然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太监王公诚继志修葺”,“天顺、成化以来累蒙颁赐经典,增饰绘像”。</p> <p class="ql-block">《房山周吉祥塔碑记》记载,碑记在叙述了童年的周吉祥之出身后写道,周吉祥“礼香山永安寺昙季芳者师之,昙卒…”。</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说,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至天顺(1457年—1464年)年间,周吉祥在香山永安寺出家为僧,拜昙季芳为师。这里的“昙”,音坛,法的意思,“昙摩”,佛法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房山周吉祥塔)</p> <p class="ql-block">从时间上看,周太后的弟弟周云端(又名周吉祥明英宗朝国舅)应是在香山永安禅寺建成后进入该寺的。并且,时间当在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之前,因为这一年,在周贵妃的运作下,周吉祥已被任命为僧录司右觉义(从八品),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僧录司是明朝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再至清乾隆年间,则在古寺原址上扩建永安禅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28景之一。</p><p class="ql-block">1920年香山慈幼院在此建立轩房,开设甘露旅馆,古寺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沿香山寺买卖街向西行,尽头处有一方形水池,池上有石桥。此池为放生池,也称功德池,乾隆皇帝命名为“知乐濠”,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知乐濠意为“知鱼快乐之濠”,其命名用了《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濠上问答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p><p class="ql-block">庄子说:“白鲦鱼出来游得很悠闲,这是鱼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p><p class="ql-block">庄子说:“白鲦鱼出来游得很悠闲,这是鱼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惠子说:“你不是鱼,哪知道鱼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庄子说:“你不是我,哪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惠子说:“我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的心理;你本来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个论断就周全了。”</p><p class="ql-block">庄子说:“请寻找这个问题的根本。你说‘你哪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从濠水上知道它的。”</p> <p class="ql-block">庄子说:“请寻找这个问题的根本。你说‘你哪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从濠水上知道它的。”</p><p class="ql-block">庄子濠上问答的典故被传统园林广泛运用,除了静宜园知乐濠,还有圆明园知鱼亭、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北海濠濮间、避暑山庄濠濮间想等。</p> <p class="ql-block">知乐濠的水属香山南水系,水源来自蟾蜍峰下的双井(双清泉),经清音亭、带水屏山绕出园门外。</p><p class="ql-block">山涧曲流湍急,停蓄处苔藻摇曳,轻鯈游泳,如行空中。生物以得所为乐,涧溪沼沚与江湖等耳。知其乐随在可作濠梁观。</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一年《知乐濠》</p><p class="ql-block">潨潨鸣曲注,然否是濠梁。</p><p class="ql-block">得趣知鱼乐,忘机狎鸟翔。</p><p class="ql-block">噞喁云雾上,泼剌柏松旁。</p><p class="ql-block">寄语拘墟者,来兹悟达庄。</p> <p class="ql-block">庆春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香雲”牌楼,四柱冲天式牌楼</p><p class="ql-block">“香云”,祥云,美好的云气。皆乾隆御笔,寓意祥云汇聚。“香云入座”也是形容此地山青水秀之佳境,足可想见乾隆之寄情山水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李白云:“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p> <p class="ql-block">西面为“入座”,未过牌楼,尘世喧嚣不绝于耳,迈过牌楼,便步入佛国仙境。</p><p class="ql-block">“入座”,入,到、至意,“木落林峦入座来”,意味好景致皆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山门殿,歇山式建筑。殿外悬挂“香山大永安禅寺”匾。</p> <p class="ql-block">两侧为八字影壁</p> <p class="ql-block">听法松</p><p class="ql-block">清乾隆皇帝曾夸它是 "百尺高耸,侧立回声,尤为奇古"。</p><p class="ql-block">相传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有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由于讲得义理明澈,竟使愚钝无知的石头蒙受感化。于是乾隆皇帝根据这段神话故事,把这株奇古的松树命名为"听法松"。并在御制《听法松》诗中写道:"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p> <p class="ql-block">《日下旧闻考》记载乾隆曾题写“听法松”三字,由于年久刻字无存,现在树旁刻石上的"听法松"三字是1932年原北平宪兵司令陈兴亚补刻。</p> <p class="ql-block">坛城</p><p class="ql-block">坛城,梵文“曼陀罗”,在佛教中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p><p class="ql-block">南坛城:南侧坛城内原供奉呀吗哒噶,能降服恶魔,有护善之功,称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化身。</p><p class="ql-block">北坛城北侧坛城内原供奉上乐金刚王佛,亦称胜乐金刚,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p> <p class="ql-block">裟罗树歌</p><p class="ql-block">金代修建香山寺时,于山门内植有娑罗树。娑罗树原产于印度,被佛教视之为“圣树”,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初游香山时,就看到这里种植的娑罗树,遂令人在重修香山寺时小心管护。乾隆三十八(1773年),他再度游览香山寺时,惊喜地发现高大的娑罗树依然茂盛,不由得大发感慨:三十年了,自己写下赞美香山的诗歌已有数百首,而香山寺里如此高大的一株娑罗树竟从未吟咏过。于是,即兴写下了《娑罗树歌》,并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树前。</p> <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写了一首娑罗树诗,刻在“娑罗树歌碑”碑首的下檐,诗曰:“香山寺里娑罗树,种自何年不得知。翠色参天叶七出,恰如七佛偈成时。”而今娑罗树已无存,但御制 “娑罗树歌碑”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永安牌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永安”牌楼背面写的是“甘露”,元代重修永安寺时曾改名“甘露寺”,取佛经中如来佛法,如雨甘露。</p> <p class="ql-block">牌楼后面左右两侧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p> <p class="ql-block">石屏</p><p class="ql-block">石屏建于清乾隆年间,汉白玉材质。东面镌刻乾隆御笔敬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大人觉经》,各部经文均雕刻成宝塔形状。西面镌刻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御笔绘制的观音菩萨、燃灯古佛、文殊菩萨像,每幅画像上方均刻有御笔赞语。</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石屏</p> <p class="ql-block">石屏上有五副对联,但其中两副缺上联或下联。</p><p class="ql-block">其中屏风两侧的刻联为:</p><p class="ql-block">灵鹫风香传妙偈</p><p class="ql-block">澄潭月皎印真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翠竹满庭瞻法相,</p><p class="ql-block">白云一坞识宗风”,</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石屏背后就是“圆灵应现殿”。</p><p class="ql-block">“圆灵应现殿”,为琉璃庑殿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是静宜园内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殿内神台上供奉三世佛-神台两侧为七层八角无量寿塔,南北两侧须弥座上供奉十八罗汉像,神台背后供奉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大殿北侧的“听法竹”。</p> <p class="ql-block">正殿后的第三层建筑是称为“眼界宽”的厅堂。</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像颐和园排云殿到佛香阁相似的游廊,一共48间。当你登高时,就拉近了和后苑中“薝蔔香林阁”的距离。“薝蔔”是佛经记载的古花,唐代诗人卢纶有诗“薝卜名花飘不断,醍醐法味洒何浓。”是禅意的说法。薝蔔香林阁很像佛香阁,是三层六方亭式阁楼。一层供奉观音,二层悬“无住法轮”匾,三层悬“光明莲界”,这两层分别供奉横三世和竖三世佛。乾隆皇帝在楼上的水月空明殿休息品茶。登临最高处是青霞寄逸楼。二楼上高悬“鹫峰云涌”匾。登临此处远望,西山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薝蔔香林阁</p><p class="ql-block">穿过眼界宽,正面就是香山寺最宏伟的建筑-薝蔔香林阁,她是一座三层六方亭式楼阁,一层书“薝蔔香林”,二层书“无住法论”,三层书“光明莲界”,背后堆砌着园林造型的山石,两侧是环山廊道。顺环山廊道登上青霞寄逸楼,这里是香山寺的最高处,能眺望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青霞寄逸楼</p><p class="ql-block">青霞寄逸楼位于香山寺后苑区最高处,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一座三间,下层殿外悬挂“青霞寄逸”匾,内供紫降香胎佛五尊,铜佛三尊,上层殿外悬挂“鹫峰云涌”匾。</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建筑是分为上、中、下三层的六方楼,每层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光明莲界”、“无住法轮”、“詹匐香林”、“山巅楼宇”等。)</p><p class="ql-block">远观环山廊道</p><p class="ql-block">两侧是环山廊道,顺环山廊道可登上青霞寄逸楼。</p> <p class="ql-block">楞伽妙觉寺</p><p class="ql-block">楞伽妙觉寺“香山第一联”:风旗不动真乘义,月仰常圆了悟因。横批:楞伽妙觉一切即自然,凡事有法则,道明则理通,一个“悟”了。</p> <p class="ql-block">最东为山门三间,山门的门窗皆以封死。</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有长方石座一对,上有长方凹槽。</p> <p class="ql-block">两侧墙上各开小门一道。</p> <p class="ql-block">进山门后有一个小影壁,砖雕麒麟。</p> <p class="ql-block">背面为砖雕“福”字。院中对称柏树四棵。</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最明显的就是这个井</p> <p class="ql-block">幸存的无量殿,躲过了英法联军的战火,因被民国熊希龄改造过,民国风格甚浓。</p><p class="ql-block">正殿一座,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南北配殿两座,同是面阔三间。</p><p class="ql-block">主体结构应该是光绪年间,近些年维修过,现在是工作人员住房。</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熊希龄对无量殿进行了大规模拆改、新建。将这里改为香山慈幼院的宿舍。</p><p class="ql-block">“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p><p class="ql-block">据记载香山关帝庙,位于香山寺北,楞伽妙觉山门内。应该就是这里,光绪年间状元张謇,曾经想在关帝庙建别墅,因时局和年龄没实现。(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座无量殿虽小,但却意义重大。正是琉璃工匠赵邦庆在此座建筑上的初露锋芒,被乾隆大加赞赏,也受命为琉璃工程的执掌人,才奠定了“琉璃赵”家成了皇家琉璃工程的负责人,就像“样式雷”家族掌管皇家建筑设计工程一样,琉璃赵家掌控了琉璃制造的几乎所有的工程。所以乾隆中后期(乾隆十一年后开始)的大部分有琉璃装饰的皇家建筑,皆出自琉璃赵。</p> <p class="ql-block">来青轩</p><p class="ql-block">金朝行宫就设在来青轩上面。</p> <p class="ql-block">明代时香山及大西山一带被划定为皇家陵寝区域,专门埋葬早殇皇子、公主以及部分皇帝的妃嫔。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出资七十余万,“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明世宗嘉靖皇帝曾至此游览,并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万历皇帝曾至此登高远望,并题写“来青”二字,为香山寺旁的来青轩。</p><p class="ql-block">清代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在遗址上改建公寓。1926年3月香山慈幼院部分学生迁居此处。</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后,来青轩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驯鹿坡</p><p class="ql-block">香山与鹿的结缘,要回溯到金章宗时期了。相传金章宗常来香山狩猎,他听说香山有一只金鹿,便亲自来捕捉,可惜一连多日仍不见金鹿踪影。朝思暮想之间,金章宗梦见金鹿立于岩头,他援弓而射,没有射中,却自岩壁射出两眼清泉,即梦感泉,也就是后来的“双清”。</p> <p class="ql-block">驯鹿坡</p> <p class="ql-block">双清别墅</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有一天,金章宗晚上留宿香山行宫,深夜梦中,对香山的一处山石间,用箭射之,便泉水涌流而出。一到天明,金章宗就下旨所梦之处掘地,果然在行宫不远处,掘出泉水两股,便取名为“梦感泉”。金章宗还专门题镌“双井”二字,刻石为记。</p> <p class="ql-block">时隔600余年,乾隆皇帝相中了香山这块宝地,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静宜园”。乾隆皇帝听过这个传说后,便亲自品尝了泉水,尝过连声称好,但却不喜欢‘梦感泉’这个名字,于是改作了“双清”,就取意于两股清泉的意思,并命人刻在石壁上。</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对瀑诗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清道光对瀑诗位于雙清别墅内,在“雙清”石刻东偏南。从“雙清”石刻沿石漫的步道东行,路边一片叠砌的山石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何 来 匹 練 下 層 峯&nbsp;洗 出 芙 蓉 撥 黛 濃&nbsp;落 日 銜 山 晚 風 静&nbsp;蠋 牎 对 處 涤 心 曾”壬 寅 春 道 光&nbsp;御 笔&nbsp;网上所见介绍文章,多将“蠋牎“的“蠋”以空格·“口”替代,实际是可以辩清的。而“涤心”之后一字多被认为“胸”字,实际摩崖看不清是个“胸”字,而趋向“曾”字。</p> <p class="ql-block">两泉都以干枯</p> <p class="ql-block">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办熊希龄办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别墅,始称双清别墅。</p><p class="ql-block">香山慈幼院由熊希龄与英敛之等人创办,1920年10月开园,设有蒙养部、小学部、中学部、职业部(相当中专)、职工部(相当技工学校)、大学预备部,集婴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图为香山慈幼院校舍鸟瞰。</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p class="ql-block">寺院里的经幢出自皇室</p> <p class="ql-block">梦感亭</p><p class="ql-block">避暑亭专为皇上修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香炉底座</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时期从香山寺搬过来的佛台</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金章宗有一次他来到张北草原行围打猎。走在半路觉得口渴,就来到一户人家要杯水喝。金章宗看到了一位美女正坐在那里绣花。金章宗动了心,下旨召这位美女进宫。</p><p class="ql-block">这名女子叫张秋娘。两年前由家中做主,招了个入赘女婿,小两口从小青梅竹马,婚后感情很好。没想到今儿个祸从天降。</p><p class="ql-block">秋娘没多久就入宫了。可是秋娘在宫里的日子可不好过。一是想念家中的父母和夫君,二是在宫里也百受正宫娘娘的欺凌。皇帝虽然也宠这位秋娘娘,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就派人在西山脚下为她修了一座行宫,这就是香山最早的一座行宫了。</p> <p class="ql-block">蟾蜍峰</p><p class="ql-block">双清别墅东门外向南上山西行,均可路过。</p><p class="ql-block">在欢喜园墙外小山峰的山腰处,凸出两块巨石,状如蟾蜍,金、元、明代均有文献记载,谓之“蛤蟆”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绘画作品中的蟾蜍峰)</span></p> <p class="ql-block">现用铁丝围栏,围住过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草长一人多高,两个石头看不全。</p> <p class="ql-block">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与蟾蜍峰有关。</p><p class="ql-block">据明代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一书中的记载:“在香山,一曰香山寺,以山有巨石如香鼎,上干云霄,重岗叠翠,来朝皇阙。中有古场曰香山,上有二大石,状如香炉、蛤蟆,有泉水自山腹下注溪谷,一号小清凉。”</p> <p class="ql-block">这里所说的两块独特的巨石,就是指的蟾蜍峰,那时还有泉水和溪谷,与现在现存的情况相符。</p> <p class="ql-block">北辽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去世后,葬此寺旁,称永安陵。永安陵俗称为辽王坟,是香山上最古老的一座帝王陵墓 ,陵址在香山蟾蜍峰附近。</p><p class="ql-block">(辽宣宗画像)</p> <p class="ql-block">(辽永安陵陵址示意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学者田树藩在《西山名胜记》中,记载了他所见的辽王坟,“为二丈长一丈宽之三石洞”。熊希龄在1918年前后所建的双清别墅,曾有“双清小八景”之说,辽王坟即为其中一景。熊希龄自己也曾陈述:“园内辽王坟……保存如故。”</p> <p class="ql-block">从双清东面上山,至看云起亭,沿路向西,快到蟾蜍峰时,在路南发现一处被废弃、封闭起来的类似库房的建筑。该建筑背靠山岩,一半在山岩里,建筑的前脸儿砌的是灰砖墙,屋顶有通风口,从建筑外观看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从结构上看,像是地宫改成的仓库,附近有石材,窗台上有疑似城砖,没有沟槽。此废弃建筑正处在早年香山测绘图标注的“辽永安陵”的位置上,若能确定其真伪,使残缺多年的“双清小八景”得以重新圆满,当是令人欣慰之事。</p> <p class="ql-block">后来金朝的永安寺之得名是否与辽宣宗的永安陵的命名是否有关。</p> <p class="ql-block">明·刘侗《帝京景物略·香山寺》里介绍的金“潭水院”最为详细。</p><p class="ql-block">京师天下之观,香山寺当其首游也。一日作者心,当二百年游人目,为难耳。丽不欲若第宅,纤不欲若园亭,僻不欲若庵隐,香山寺正得广博敦穆。岗岭三周,丛木万屯,经涂九轨,观阁五云,游人望而趋趋,有丹青开于空际,钟磬飞而远闻也。入寺门,廓廓落落然,风树从容,泉流有云。寺旧名甘露,以泉名也。泉上石桥,桥下方池,朱鱼千头,投饵是肥,头头迎客,履音以期。级石上殿,殿五重,崇广略等,而高下致殊,山高下也。斜廊平櫩,两两翼垂,左之而阁而轩。至乎轩,山意尽收,如臂右舒,曲抱过左。轩又尽望:望林抟抟,望塔芊芊,望刹脊脊。青望麦朝,黄望稻晚,皛望潦夏,绿望柳春。望九门双阙,如日月晕,如日月光。世宗幸寺,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题轩曰来青。来青轩而右上,转而北者,无量殿,其石径廉以闳,其木松。转而右西者,流憩亭,其石径渐渐,其木也,不可名种。山多迹,葛稚川井也,曰丹井。金章宗之台、之松、之泉也,曰祭星台,曰护驾松,曰梦感泉。仙所奕也,曰棋盘石。石所形也,曰蟾蜍石。山所名也,曰香罏石。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香山士女,时节群游,而杏花天,十里一红白,游人鼻无他馥,经蕊红飞白之旬。寺始金大定,我明正统中,太监范弘拓之,费钜七十余万。今寺有弘墓,墓中衣冠尔。盖弘从幸土木,未归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