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读《百年孤独》,依然觉得读来很不轻松。</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年代久远地让人觉得读者可能已是耄耋之人。二十多年后重读此书,读着读着还是会偶尔错乱于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一代至第七代子孙中不断重复着的阿尔卡蒂奥和雷奥里亚诺到底是指哪一个。也许是有了第一次阅读时留下的艰涩记忆,让我重读时有了一份思想准备。要想读完这本书,得有下狠劲啃硬骨头的那份执拗,静下心来满怀敬畏地去读,若只是为了所谓跟风读名著那还是趁早绕开,因为它确实不好读,光就复杂的名字就足以把脑袋绕晕。</p><p class="ql-block"> 翻开首页的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多么神奇的开篇啊!绕口令一般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第一句直接给出一条时间的轴,让人清晰地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转换到地球的另一边,时间拉回到地球另一边那个上世纪90年代末的某个暑期,一个看书不多的傻姑娘读到这本书时惊呆了!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冰块是滚烫的,飞毯是真有的,床单是可以载着美人儿蕾梅黛丝瞬间飞上天的,生猪尾巴的孩子必然要宿命般出现得,所有怪诞的情节好像读起来又不觉一丝荒诞。想不起来当初是哪里偶尔借来的那本《百年孤独》,读后只觉得有一扇门咣当一下豁然打开,有光进来,一阵眩晕。</p><p class="ql-block"> 加西亚·马尔克斯真是担得起“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这一殊荣。他竟然可以把魔幻和现实联结得如此严丝合缝,好像在读着荒诞的文字但又能真切得去感受现实世界。或许他说得对,他本身就是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可能只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诗化,嘲讽或者否定吧。</p><p class="ql-block"> 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后经历了七代的家族,从第一代在一个叫</span>马孔多的小镇上建立到消亡,每个家族成员的身上都与生俱来地带着深入骨髓的孤独特质,他们各自有着坚不可催的心墙,并固执地按各自的轨迹走向幻灭。发疯后绑在栗树下的老阿尔卡蒂奥;经历了三十二场失败战争后沉迷于做小金鱼,完工后融化再接着做小金鱼的奥雷里亚诺上校;至死都控制不住吸吮手指及吃墙皮的丽贝卡;在等待死亡中寿衣不断地织又不断地拆的阿玛兰妲;身份互换连家人都混淆不清的双胞胎兄弟阿尔卡蒂奥第二和雷奥里亚诺第二;在劫难逃般的姑侄乱伦恋;疯狂研究羊皮卷最后一刻解读出家族命运却在顷刻间被飓风抹去的雷奥里亚诺;出生带着猪尾巴转眼被蚂蚁吃空只剩一张皮的最后一位雷奥里亚诺……生命是一种循环,谁都没走出命运顽强的桎梏。</p><p class="ql-block"> 还想说说书中的遗忘。遗忘和某段时间马孔多镇上所有居民的失眠症一样倏忽间到来。多年后的残垣断壁间没人记得马孔多曾经的繁华,没人记得煊赫一时的布恩迪亚家族,没有承认发生过香蕉公司大屠杀,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3000多具尸体被一列漆黑的火车拉走然后被投入沉默的大海,最后马孔多在一场飓风中夷为平地,羊皮卷化成齑粉,寂寥天地间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只留虚无。</p><p class="ql-block"> 文字有些凌乱,有时读完一本书就是这样,有述说的意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摘录书中喜欢的一个句子做结尾吧。“无论走到哪里,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不复存在,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