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b>长春“90后”男护士在隔离区送给自己一份“节日礼物”</b><br><br> 中新网长春5月11日电 (记者 吕盛楠)5月11日,是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王奕博进入“红区”的第71天。“明天是我工作以来第三个护士节,在隔离区里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br><br> 5月8日、9日、10日,吉林省连续三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王奕博感到心情越来越轻松。<br><br> 1994年出生的王奕博是隔离区里年纪最小的男护士,搬抬重物、为无法自理的患者翻身等体力活他都会主动去做。“我的体力比女护士要好很多,很多活我都能干。在应对突发状况、急救、维修器械时,我也都能帮忙。”王奕博说,他也因此获得了同事和患者们的肯定,这让他十分开心。<br><br> “从3月初进入隔离区到现在已经70多天了,我把这段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王奕博对记者说,第一阶段是吉林省刚刚暴发本轮疫情时,他对阳性患者的常规处置,工作内容包括给药、观察等;第二阶段主要照顾从外院转入的结核病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第三阶段是照顾年龄较大的失能患者。<br><br> 王奕博是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护理人员,隔离区的工作辛苦且繁杂。从最基础的常规医学处置,到给患者喂饭、翻身,处理排泄物、更换尿不湿……<br><br> 王奕博感慨,这段经历让他难以忘记,同时也收获颇多。“我照顾的大多是患骨结核的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他们都没有自理能力。照顾患者生活起居的同时,我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br><br> 从很小的宝宝,到八旬老人,王奕博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学会了和他们沟通,了解到了患者当时最需要什么,并尽可能地给予他们。”<br><br> 对于护士节,王奕博将其看成工作的“生日”。他认为,每经历一个“生日”,自己就一定要有所成长。“过去70多天里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成长,都是我送给自己的节日礼物。”(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男护士战“疫”的“节日礼物”更有“含金量”</b></h1><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05-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h5><div><br></div><h3> 5月11日,是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王奕博进入“红区”的第71天。“明天是我工作以来第三个护士节,在隔离区里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br> 日常生活中,提到护士这一职业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贴心的“小姐姐”们,其实,“小哥哥”们在护理领域也有一定占比。据5月1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透露,到2021年底,我国男护士比例达3%。虽说男护士占比不高,但其敬业程度并不低。从王奕博把自己战“疫”经功和收获看成是送给自己最好的节日礼物,就足以看出他对护理职业的崇敬与热爱。可见,男护士战“疫”的“节日礼物”更有“含金量”。<br>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贯穿人们生老病死的一整个周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还是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时,护士队伍都承担了大量护理服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护士群体用细心服务彰显了职业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br> 重职业操守,才会有这种崇高的境界。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她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打针、送药、测体温、量血压,还要以拳拳爱心去抚慰患者受伤的心灵。王奕博是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护理人员,隔离区的工作辛苦且繁杂。从最基础的常规医学处置,到给患者喂饭、翻身,处理排泄物、更换尿不湿,在照顾患者生活起居的同时,还学会了和他们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如此尽心尽力关心患者,没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是办不到的。<br> 难能可贵的是,将护士节看成工作的“生日”。王奕博是隔离区里年纪最小的男护士,在工作中他不仅仅认为自己比女护士们有力气,干体力活有优势,更注重全局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加强职业修养,将护理技能与爱心奉献融为一体,获得了同事和患者们的肯定。对于如何过护士节,他开心地感慨:“过去70多天里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成长,都是我送给自己的节日礼物。”正因为他日常注重职业操守,关键时期才有出色作为和荣誉感。<b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王奕博用敬业爱岗、奋斗磨砺为自己人生涂抹亮丽的底色。其实,王奕博只是众多护士中的一个代表。如今男护士已经成为护理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已经遍布于各个医疗场所的角落,走进人们的视线。护士节,在向护士群体慰问祝贺的同时,希望男护士职业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这也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的有力弘扬。(久泰平)</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截至去年底——我国护士数量已超五百万人</div> <br><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3日 第 14 版)</h5><br> <br>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白剑峰、杨彦帆)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10年来,我国护士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br><br>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br><br> 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发展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252万人,增幅达到10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量从2012年的1.85人增加到2021年的3.56人。全国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接近80%,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br><br> 护理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护士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提高。<br><br> 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加快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延伸至家庭,努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同时,借助“互联网+”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上门的医疗护理服务。<br><br> 护士队伍的积极性得到一定调动。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对护士的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优先向一线和基层岗位倾斜,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关心、支持和爱护护士队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护士队伍得到了稳定发展。<br><br>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护士队伍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向基层倾斜,满足基层的卫生和护理需求。2021年,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达到115万人,与2012年时的52.8万人相比,增长了62万余人。男性护士的比例不断提升。2021年底,全国500多万护士当中,男性护士的比例达3%。<br><br>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郭燕红表示,“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拓展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在各个领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护理的内涵和外延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要不断增加老年、社区、居家等方面的供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