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写作交流(3)

老张悟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来教师每天都在教研</h1> 分享了两期本主题的美篇,在一些群引起了一定反响,感谢鼓励、质疑或批判的所有朋友,大家的观点都促进我不断思考,也坚定了我写完十期的动力。本期写点关于教育与教研的“大话”。<div><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教育工作是人影响人的工作,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发展多是隐性的,教育工作一定是复杂的。祖国的强大、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资源,但是受教育者也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变化,教育者也要与时俱进。</div><div> </div><div> 教育教学工作是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劳动不像科研或技术的发明制造易于被认可,很多时候教师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创造性劳动,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更不把教师工作视为创造性劳动,甚至有些管理者“低视”教育工作,任意驱使教育工作者。建议重视教育从认识教育规律开始,教育工作者更要不断学习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div></div> 教学研究是教育者工作性质的需要。个人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最佳状态是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方式,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态度,研究成为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方法,研究成为教师追求卓越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研能获得幸福,助推成长,改变命运。”排斥不如主动迎难而上,还能让自己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幸福感,何乐而不为。 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每天再做这样的事情吗?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教研。For example:备课,“备”即研究,“课”教学内容,备课即在教研。我们竟天天在教研。<br> 只是我们的研究层次达不到浙江特级教师吴加澍老师的境界,吴老师的备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而引导他们去探寻知识的渊源,揭示知识的本质,感受物理的美感,从而全面发挥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吴老师是大人物,见贤思齐,我们可以向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向他靠近。 前几天给本科生上课时,谈到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又说道了苏霍姆林斯基,苏认为:学习能力即阅读、思考、表达。学习三要素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表达是学习能力的最高层,书面表达是学习能力体现的金字塔塔尖,为什么本硕博都要花大量精力写论文原因就在此了。 个人认为:教研亦如此,书面表达需要对已有素材进行再加工,有条理的表达书面表达需要表达者对内容深层思考、再创造。教师每天都在教研,多没有达到教研的最高表现——书面表达。 说了这么多,希望上述内容能引起读者些许思考。无论读者是否有收获,把上述内容写出来,自私的我一定进步了。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