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尝试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践行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邢台市第二十八中学理化生教研组的教师们,在学校科研处领导下,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组内公开课听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郭梅燕老师讲授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采用分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p> <p class="ql-block"> 史少燕老师讲授的《功》一课,对“功”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那么功的公式W=fs,再讨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后面进行功的计算。采用希沃白板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典型练习,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 潘玲老师讲授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综合性比较强,既有重力和浮力的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浮沉,也有将重力和浮力展开成含有密度的计算式。本节课逻辑性很强,环环相扣,从力学基础知识和前面两节的浮力知识的分析讲到了物体浮沉情况,再由浮沉条件讲到了浮力的三个应用。为体现物理课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了多做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嘴、动手、动脑学物理。</p> <p class="ql-block"> 张晓燕老师讲授的《化学用语》一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 乔静老师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拓展拔高以及实际操作”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张路恩老师讲授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以古诗欣赏导入新课,以微课展示各种鸟儿的繁殖和发育过程,通过分组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并探究各结构功能,整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杨倩华老师讲授的是八年级下册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精心准备的课件视频等资源,多问题、多角度与学生探讨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次组内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授课教师在课前都做了积极的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学无涯,教亦无涯,探索的路上,我们定会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