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 2022全国基础教育论坛生涯规划同课异构点评

万叔生涯会客厅

<h5>按:本文据本人2022年5月13日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全国基础教育论坛暨学科教育联盟成立大会”<b>生涯规划·探索自我之性格特质</b>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现场发言整理,略有改动,以此为准。</h5> 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万勇,很荣幸代表重庆市教育学会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委员会参加本次教学研讨,与全国的生涯教育同仁一起参加这个难得的、高规格的学习活动。 时间有限、水平也有限,要对今天的两堂课做出全面、恰当的评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两堂课优点很多,课里呈现的某些问题也可能还存在争议。刚才我们市教科院龚博士已概括“五个亮点”和几个问题,我非常赞成,就不再赘述。我今天的分享,我只是想从追求生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补充、追问几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h1><b><font color="#ed2308">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font></b></h1>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是“增量”评价,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我们的生涯课目前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更需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来研究教学目标,体现生本化,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i>第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了解性格的定义及对自身的影响、学会使用MBTI工具,还学会通过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与分析了解性格并无好坏优劣,通过自我反思懂得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及通过修炼性格,规划人生。第二堂课学生确实可以通过主题探究,了解性格的多元,认识到千人千面,不同的性格都有其价值,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描述,提升自信并针对性格进行改良,达成内观与外映的统一。非常的治愈!</p> <h1><b><font color="#ed2308">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font></b></h1> <i><font color="#ff8a00">(这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font></i>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两堂课都是40分钟,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预设,解决生成问题,在“双减”背景下,值得提倡——当堂课解决问题。 <h1><b><font color="#ed2308">问题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font></b></h1> <i><font color="#ff8a00">(这是探讨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font></i>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给他的,还是他通过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可喜的是,我们今天的两堂课都是先学后教,是基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展开教学。 <h1><b><font color="#ed2308">问题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font></b></h1> <i><font color="#ff8a00">(这是要问一堂课的达标率,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font></i>这既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有限的观察还看不到或者很难做出评估。这也可能与老师对学生学习达标的关注不够有关! <h1><b><font color="#ed2308">问题五:是否体现我们生涯课的教学特征?</font></b></h1> <i><font color="#ff8a00">(虽是全新的课,课型也比较多样,但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font></i>我们不可能拿所有的指标去衡量这两节课,但我认为从教学目标达成、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师基本功、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时效性等维度来看都是可圈可点的。比如: 一、 从<b>教学目标达成</b>上看,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是选择教法的依据、引导学习的指南、实施检测的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制定和达成情况,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教学目标设置要做到<b><font color="#ed2308">“六要”</font></b>:既要符合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遵循教材内容,又要适应社会发展;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体现差别。这才能使得学生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成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两堂课都十分<b><font color="#167efb">注重学情分析</font></b>,<b><font color="#167efb">目标设置适宜</font></b>,体现<b><font color="#167efb">生本化建构</font></b>,能体现<b><font color="#167efb">课程素养对教学实践素养的引领</font></b>! 二、 从<b>教材处理</b>上看,胡琦老师的课是针对高一学生的最后一生涯课,是在前期进行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包括高校参访、企业研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探究。徐娟老师的《不一样的烟火》是选取高教社《励生涯》高一第四单元 生涯成长 第十一课《成长万花筒》第二节“绽放自己的精彩”(教材只有三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b><font color="#167efb">有效拓展,非常好!</font></b><u><font color="#ed2308">不是教教材、教知识、教工具,而是在运用工具解决具体的(包括虚拟情景中的)问题,<b>若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好</b>。</font></u> 三、 从<b>教学过程与课堂结构</b>上看,胡琦以学生喜欢的“剧本杀”这种游戏化的课堂来引导学生展开个人特质探索。通过课前科普、宣布规则导入新课,三幕剧情层层深入展开教学,三个问题引导反思剧情(升华拓展)。课堂非常生动、真实!徐老师的课通过元宇宙背景下的虚拟动物形象设计、展示和剖析。徐老师的<b><font color="#167efb">“问题串”</font></b>和胡老师的<font color="#167efb"><b>“活动串”</b></font>都用得很好! 四、 从<b>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b>上看,胡老师的课运用贴近学生的元素进行大胆假设,如“多元世界终于在2022得到统一”白雪公主、灰姑娘、唐僧、绿巨人、孙悟空、猪八戒、毒皇后竟然在一个班级里成为同学,<font color="#167efb"><b>这本身就是令人欣喜的!</b></font>通过性格进行各种推测与分析,引入适时评价,不断穿插“教师奇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课堂探究引向深入!<b><font color="#167efb">非常佩服!!</font></b>徐老师的课是<b><font color="#167efb">非常引人入胜</font></b>的,让学生能在一种宽松、愉快、自由的课堂上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表达自我,被点燃被唤醒,实现自我的集体的成长。<b><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们《励生涯》所提倡的教学理念!</font></b> 五、 从<b>教学基本功</b>上看,徐娟 教学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语速得当,教态大方,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非常喜欢徐老师引导孩子们的话——<b><font color="#167efb">“对你自己的某些性格稍加约束、弱化”,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font></b>胡琦老师能像大朋友一样,与学生玩游戏,很受学生欢迎! 六、 从<b>学生参与度</b>上看,两节课的学生参与度都较高!第一节 学生参与很深(入戏很深),毒皇后起身答问还有宫女托裙子!只是第一节的课堂显得嘈杂,老师应该适时干预,确保学生活动与教学相关,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提高课堂效率。 七、 从<b>教学实效性</b>上看,第二堂课对生成把握非常好,虽然花了6分钟对班长“不正经”评价的引导,但<b><font color="#167efb">我觉得是值得的!</font></b>这个孩子一定会因为徐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智慧点拨对自己还有更准确、深切的认同,从而悦纳自己(性格),“我不是不正经,只是不爱受约束”!<b><font color="#167efb">我要给徐老师点赞!</font></b>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因为这样的澄清,对自己的性格也有全新的认识。<br>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比较粗浅的感受,挂一漏万,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5月13日 于西南大学附中</div>

学生

教学

老师

性格

课堂

生涯

问题

两堂

目标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