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距离上海市区40公里,坐落在上海之根的一个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小城:松江。方塔公园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体的园林,全园占地面积182亩。园内有国家级文物:宋代方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兴圣教寺塔),四周还有古式建筑群和市级文物,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区级文物宋代望仙桥、明代兰瑞堂(又名楠木厅)、清代天妃宫、清代陈化成祠堂,仿古长廊(内有董其昌怀素贴)、古堑道、何陋轩、塔影舫、五老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它既是古代文人的会聚地,又是松江遗址的缩影。走进方塔园这一神奇的古建筑、古文物云集之地,会使您自然地产生一种怀古思贤的情怀。 </span></p> <p class="ql-block"> 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它的“秀美”誉冠东南,是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少见,也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方塔,本名兴圣教寺塔。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距今约900年。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道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塔身修长,共9层,高42.5米,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呈四方形,故俗称方塔。 塔在南宋和元明时曾多次进行修葺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作大修。</p><p class="ql-block"> 近百年来,塔的砖身出现裂缝,塔内各层的木结构全部毁坏,从1974一1977年松江文物部门力求保存宋代原构件,换下了其他部分的腐蚀构件,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再现了宋代方塔古朴秀美、玲珑多姿的造型,使之恢复了青春。</p><p class="ql-block"> 清代松江诗人黄霆的一首“竹枝词”是这样盛赞方塔的:“近海浮图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p><p class="ql-block"> 古塔周边被改建为花团锦簇的公园。这里还有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和七株古树;从外迁建明代楠木厅、湖石五老峰和美女峰、清代天妃宫大殿等。走进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树绿花红,空气清新,勾勒出一幅和谐安宁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方塔由中国佛教学者赵朴初题词。</p> <p class="ql-block"> 照壁建于洪武三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砖刻建筑物。照壁面阔三间,中间高4.75米,宽6.10米,面积约30平方米,为一巨幅雕刻。琢有走兽、树木、花卉和珍宝物等。中间刻一巨兽,长着鹿角、狮尾、龙鳞、牛蹄。张着大口,露着尖齿,睁着铜铃般的双眼,呈现凶猛的动态,从其挺拔的双角看,酷似龙的形象。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意精湛,立体感强。这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大、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照壁前有一水池,对照壁起了保护作用,至今保存较完整。</p><p class="ql-block"> 196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陈公祠原位于松江区西塔弄底,1999年底,因松江道路改造,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2000年6月落成。1985年7月,陈公祠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陈化成,福建同安人,原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任江南提督,驻松江府。1842年6月16日拂晓,英炮舰向吴淞炮台发起进攻。陈化成驻守西炮台,率兵英勇抗击。因东炮台守将畏敌,致使炮台失陷。英军水陆夹击西炮台,陈孤军奋战。临终前手指青天,连呼三声:“好男子!”英勇就义。松江府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立专祠。</p><p class="ql-block"> 同治元年,祠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青浦县举人黄恩熙等发起重建。1912年12月27日,孙中山先生来松江视察同盟会松江支部工作,当有人安排孙先生就寝之处时,孙先生说:“今晚让我们陪伴陈公一宿,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于是,当夜下榻于陈公祠。</p> <p class="ql-block"> 位于方塔东南100米的小河上有一座望仙桥,它是平桥。桥面用浙江武康石筑成,略呈弧形,其线条十分流畅。全长7 米,宽2.3 米。清代以前松江城里南北干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县志记载:“望仙桥在县东南四百步”,足以证明此桥在南宋前已存在。也是清代以前松江城里南北干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桥墩上部的横梁上有一排圆形榫眼,这是早年安置梁的遗迹,由此可见该桥属木梁承托的木石结构桥。在桥墩的石梁两头,刻有莲花形图案,极其简练素雅。这种“木肋石板桥”的特殊结构,全国仅此一例。建园时,在小河近桥处筑了约10平方米的石板平滩,游人可以从桥下欣赏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望仙桥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原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座北面南。堂内曾悬一“兰瑞堂”匾额,为清代书法家张祥河手笔,匾已毁。清初曾为娄县(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购得宅第,1984年迁于方塔园。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扁作厅堂之式。厅有一特色:“一梁四柱”系为十分罕见的上等木材“金丝楠木”,故民间又称此堂为“楠木厅”。摆设实为松江地区典型的明代风格。1984年,兰瑞堂拆迁至方塔园内。</p><p class="ql-block"> 1990年,兰瑞堂内辟建“明朱舜水纪念堂”。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书的“存古映今”高悬于堂对面大门的上方,寓意深远。1985年7月,兰瑞堂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方塔天妃宫是现今上海地区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1978年,因市政建设影响,从上海市河南路桥桥堍迁建于方塔园。它坐落于方塔园中心广场的东北隅,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气势恢宏。面积为330平方米,高17米,砖木结构,雕刻精致华丽,体现了晚清建筑的特色,殿内悬有当今书法家吴健贤、陈佩秋、周慧珺等书写的匾额、楹联。</p> <p class="ql-block"> 天妃宫前的石狮子仿佛在述说方塔园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园内广场的东侧有一条用花岗石筑成的堑道,由冯紀中老先生设计,其高3米,宽约5—6米,石砌两壁,时高时低,时直时曲,富有变化,使步入其中的游人产生进入了建筑总体的感觉,由此积聚期待,以加重方塔突然呈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堑道石壁下侧,每一转弯处都置有贴脚灯。园林晚上开放,贴脚灯闪耀五彩的光芒,使石壁生辉, 更增加了游人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 郁林掩映处的何陋轩为竹构草棚,位于方塔园之东南角的竹林深处、古河道畔的小岛上,取名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供人游览后的歇息处。飘逸灵动的棚顶下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经过精密的计算,纤细的竹子以30°或是60°互相交错,支撑起沉重的棚顶,产生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每个竹子的交接处干净利落,骨架分明,大方又大胆。黑白颜色的竹子,突出了竹子本身的线条,显示出硬朗的感觉,整座建筑通透,空灵。何陋轩有着简单的造型,但一点都不简陋,造型上可以看出古代与现代的结合,没有一味仿古,还做了现代的変換。“以古为新”的特点,得到了最好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这座具有明代风格的仿古长廊,长约70米,宽2米,木结构,西面有低栏,可在廊中观赏方塔和榭旁湖景。</p><p class="ql-block"> 董其昌临怀素石刻是在1975年,松江教师进修学校搞基建,在校园内(原清代啸园旧址)拆除一堵旧墙时,发现这五块石刻,上有明书画家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真迹和董其昌自叙草书。</p> <p class="ql-block"> 石像出土于松江两处施工工地,分别来自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徐阶一品夫人墓和明代礼部尚书张骏墓。2004年,修复并迁移到方塔园内,成为竹林掩映下的一景。这是难得一见的古墓复原,更是松江明代官宦名人所留下为数不多的实体文物。石道上对称屹立着14座六类不同形象的墓冢石像,由东向西依次为龟趺、石羊、石虎、石马、文臣和武将。它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于墓冢主人生前的地位和功绩。</p><p class="ql-block"> 经松江博物馆鉴定,这里文臣、武将、一石马、一石虎为松江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其一品夫人墓前神道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 五老峰原在明代画家顾正谊的濯锦园中,位于松江城东北前塘,明末园毁,仅存此峰,1973年迁入方塔园。五老峰是五座貌似老人的峰石,均高约4米,外形以“皱”为主,兼备“漏、透、瘦”的特点。根据各峰的形状,分别称为迎客、送客、瘦、高、矮老人。</p> <p class="ql-block"> 府隍廟的遗址在园内,四十年代它被日本人轰炸后烧毁,仅剩在方塔园内的一口井。</p> <p class="ql-block"> 古塔周边被改建为花团锦簇的公园,走进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树绿花红,空气清新,勾勒出一幅和谐安宁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一条S型的湖泊环绕在塔的南面。湖水涟涟,呈映塔影,景致十分优美。</p> <p class="ql-block"> 走出方塔园,清代黄霆的《松江竹枝词》又在我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蓝杳霭中。</p><p class="ql-block"> 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