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在小区里看见一个小孩,很努力地举着一个风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孩子嘛,毕竟海拔有限,虽然已经很努力地举了,但是,风筝的尾巴依然托在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走了一截,小男孩叫住妈妈:“妈妈,帮(我)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小男孩的妈妈却说:“<b>自己的东西自己拿</b>,这个风筝又不沉,你可以拿得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男孩就这样又坚持了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自己拿</b>。”妈妈义正言辞地说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得出来,孩子有点委屈,但是还是又坚持了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拿。”孩子带着微微的哭腔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自己的事情自己做</b>,自己的东西也要自己拿啊,妈妈也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孩子开始吧嗒吧嗒掉眼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走几步,“啪嗒”一声,孩子就被风筝的长尾巴绊住,摔倒了……随后“哇哇”大哭,站起来,对着风筝那是一顿狂踩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见这样的一幕,说实在的,我的心里真的是有点难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猜这个孩子一定是这个妈妈的第一个孩子,因为这个妈妈的做法就很像我们上学的时候,生搬硬套数学公式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过于教条,不懂变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好的,我也知道,大家都担心宠溺或者是帮助,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却忽略了,有很多事情孩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还是别太轻易对孩子说。</b></p> <h3>当然,不轻易说,不是不说,而是要考虑清楚之后再说。</h3></br><h3>比如,我希望孩子自己完成的这件事,必须是孩子可以完成的,符合孩子的能力发展的。</h3></br><h3>如果不考虑孩子的能力,一味地鼓励孩子尝试,或者一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这对孩子们的伤害远比不做这件事要大得多。</h3></br><h3> <h3><strong>1、破坏孩子的安全感</strong></h3></br><h3>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小男孩。</h3></br><h3>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看上去也比DD大不了多少,他奋力地举着风筝,跟着妈妈的脚步,乖乖地走了那么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不容易了。</h3></br><h3>毕竟孩子的身高都比风筝高不了多少……</h3></br><h3>但是,在孩子向妈妈求助的时候,妈妈却没看到孩子的困难,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用自己举例,试图说服孩子。</h3></br><h3><strong>孩子在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连最最亲近的妈妈都拒绝提供帮助,对于孩子来说,这该有多么残酷。</strong></h3></br><h3>要知道,孩子的世界观就是那种简单的“非黑即白”,在他需要帮助并且向你求助的时候,你拒绝帮助他,他就会认为是你不爱他。</h3></br><h3>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了,还上哪去谈安全感呢?</h3></br><h3>虽然,这位妈妈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实在是没必要以牺牲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h3></br><h3><strong>2、容易让孩子产生极端行为</strong></h3></br><h3>这种极端的行为在小孩子身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乱发脾气。</h3></br><h3>就像我们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小男孩摔倒之后,站起来,气急败坏地踩风筝……</h3></br><h3>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拒绝提供,孩子心里的不满、委屈、不知所措……所有不好的情绪全都在同一时间涌上心头。</h3></br><h3>但是,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排解,就只能通过破坏风筝这种极端的行为来释放了。</h3></br><h3>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的及时回应,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回应呢,对孩子来说都会是莫大的安慰!</h3></br><h3>试想,如果开篇提到的这个妈妈如果说:“宝宝拿累了,那妈妈和你一起抬着吧!”</h3></br><h3>哪怕是说:“风筝的尾巴太长了是吧,妈妈帮你卷起来你再自己拿。”</h3></br><h3>我想,都不会造成又毁风筝又生气的结局吧!</h3></br><h3><strong>3、容易让孩子忘记,遇到问题时还可以求助</strong></h3></br><h3>有一次,我和孩子在姥姥家住的时候,一个邻居带着孩子来姥姥家玩。</h3></br><h3>那个小孩,和DD也差不多,也就2岁多吧!</h3></br> <h3>我把孩子们的积木拿出来给小朋友玩,开始玩得还挺好的,后来,有一块积木,小孩子怎么也搭不好。</h3></br><h3>小朋友开始找妈妈求助,连续几次,妈妈都一直表示:不能每次一遇到困难就找妈妈帮忙。</h3></br><h3>最开始妈妈表示不想提供帮助的时候,小朋友还撒泼打滚、哇哇哭;</h3></br><h3>后来就是哭着来找妈妈帮忙;</h3></br><h3>再后来就是自己在那哭了;</h3></br><h3>直到最后,连哭都懒得哭了……</h3></br><h3>那天,直到他们走的时候,小朋友也没有成功搭上那块积木。</h3></br><h3>期间,本来我想帮孩子搭一下,但是,孩子的妈妈说:“让他自己搭,总这么帮,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h3></br><h3>我知道,这个妈妈是想早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h3></br><h3>但是,从小就这样拒绝为孩子提供帮助,下次孩子再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说出来,寻求父母或者别人的帮助吗?</h3></br><h3>如果他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别人也不会帮他,那以后再遇到问题,也许就会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h3></br><h3><strong>所以说,不顾孩子的能力,一味地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真的是有害无益。</strong></h3></br><h3> <h3><strong>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的能力基础之上的。</strong></h3></br><h3>孩子要求我们提供帮助的时候,既不能全帮,又不能不帮,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h3></br><h3><strong>一、肯定孩子求助的行为<br></br></strong></h3></br><h3>孩子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宝宝正向的反馈,肯定宝宝求助的行为。</h3></br><h3>比如:</h3></br><h3>DD向我求助的时候我就会说:“DD很棒,遇到不会的事情,知道找妈妈帮忙了。”</h3></br><h3>像这样正向的反馈是告诉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请别人帮忙的最直接的方式。</h3></br><h3><strong>二、评估孩子的能力<br></br></strong></h3></br><h3>1、孩子可以完成,只是有畏难情绪的时候</h3></br><h3>比如,我和DD在玩这个学习机的时候,刚一开始,他就说:“想不出来”。</h3></br><h3>▽</h3></br><h3>但是我很清楚他的能力,他虽然说不出颜色的名字,但是找出相同的颜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h3></br><h3>他可能是一时间觉得有点难,所以,根本没有想。</h3></br><h3>孩子有这种畏难情绪也很正常。</h3></br><h3>心理学家指出:从孩子不想做一件事情,到孩子成功做到这件事情,一共至少要经历8个心理步骤。</h3></br><h3>所以说,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其实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尤其考验家长的耐心。</h3></br><h3>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畏难情绪,引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是做成他想做的事情。</h3></br><h3>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路上畏难的情绪才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自信。</h3></br><h3>2、对于孩子来说有点难,但使使劲也能完成 </h3></br><h3>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要做的说到底其实还是引导。</h3></br><h3>我们可以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h3></br><h3>就像,前几天,我和DD读到的绘本中的故事一样。</h3></br><h3>用积木搭一个大恐龙对于孩子们来说肯定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把大恐龙先拆分成几个小部分呢?</h3></br><h3>尾巴、身子、头分开来搭,是不是就简单多了?</h3></br> <p class="ql-block">这样帮助孩子,不比冷冰冰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超级热情地包办要好多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孩子实在是不能完成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提倡,要给孩子的生活留白,但是我们留白的区域一定是孩子有能力完成,或者说有能力完成一部分的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没办法完成,就像我们文中提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身高不够没办法拿风筝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精细动作不过关,搭不上积木的邻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我们就没必要再考虑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的问题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帮助肯定比让他情绪崩溃或者直接放弃来得更好啊!</p> <h3><strong>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懂得及时求助更重要。</strong></h3></br><h3>我们作为家长,可能看了太多避免包办的言论,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多试试。</h3></br><h3>殊不知,这样做得久了,会让孩子忘了,遇到困难还可以求助。造成孩子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胆小鬼,或者一直勇往直前的孤胆英雄。</h3></br><h3>怎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正正好的帮助一直都是一个技术活。</h3></br><h3>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更应该让孩子学会向外界求助。</h3></br><h3><strong>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才会走得更远!</strong></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