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粤东会馆

飞舟

<p class="ql-block">永远的粤东会馆</p><p class="ql-block"> 周华鹏</p><p class="ql-block">  八桂大地,右江河畔,解放街上,有一座明清风格的广西百色粤东会馆,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历经三百年风雨。到壮乡百色,这里是必到的网红打卡点。百年过去了,人们总不停地谈论它,可见它的风采依旧,魅力无穷。见证威震南疆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的粤东会馆,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会馆里藏有许多秘密,至今还看不够,还没有弄明白,许多秘密尚未解开。每年到百色起义纪念园,到粤东会馆参观瞻仰的约一百多万人,络绎不绝,大家来旅行,来欣赏,来探考。了解两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史,探索伟人崛起的奥秘,追寻伟人成功的足迹,思考伟人红色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阁楼夜话</p><p class="ql-block"> 有客商聚集的地方,就有会馆的踪影。会馆哪个城市都有,但这里就是与众不同,与别人不一样。它的美,它的文化价值,它的历史价值,让人心驰神往。粤东会馆由广东商人1728年众筹修建,捐款商家,个人的捐款,都在馆里刻碑铭记。会馆是个大四合院,巧夺天工,古色古香。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60多平方米,厢房20多间。坚实的砖木石结构、精美的水墨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塑,仍然透着当年的繁华和气派,被誉为“会说话”的一座古建筑。是商人聚会和洽谈业务的会馆,也是商人祭祀,交流的会馆。当年的粤商大举入桂,为“不通舟楫”“鲜少商贾"的桂西地区注入了活力,粤商沿珠江源溯右江而上,来到滇黔桂三省交界三江会合的地方一一百色,登码头上岸,购销土特产,转运食盐,带来工业品,展销五金建材,经商办实业,风生水起,右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粤东会馆成为重要的据点,粤商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走进粤东会馆,熟悉的景物,熟悉的气息,熟悉历史深处的细节。1929年12月举行的百色起义,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即红七军军部旧址。在会馆的二楼,藏着一个小阁楼,走过一条青云窄巷,转过l一个轩廊,拾十几级木梯而上, 邓小平、张云逸的办公室兼卧室顿时映入眼帘。身临其境,只见摆设十分俭朴,简单,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非常简陋,每人一张办公桌,面对面。每人一张床铺,面对面。军长政委都坐着床铺办公。靠右墙的是邓小平政委的床铺,靠左边的是张云逸军长的床铺。所谓的床铺,根本无床,由松木板和长条凳临时搭建而成,行军被叠得四四方方,蛟帐靠墙,桌上的马灯格外引人注目。一双破烂的草鞋,一顶陈旧蓑笠,诉说革命的峥嵘岁月和艰难困苦。阁楼下,有两株左右对称,枝繁叶茂的石榴树,生机盎然,给大院里增添一抹新绿。当时官兵平等,军长政委和指战员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铺盖,吃一样的饭菜,清苦的生活,革命意志更坚定。张云逸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邓小平说我们明天到百色去。连续走了两天,到达百色。从此,邓小平就和我驻在一起。”夜幕降临,万籁俱寂,阁楼马灯亮出微弱的灯光,照亮革命的前进道路。两位军政首脑,头枕着右江的涛声,开始了漫漫夜谈,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仰让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谈就是通宵。后人称之“阁楼夜话”或“百色谈话”。谈话的核心内容外人无从知晓,至今也没有历史文献记载。但后来发生在百色起义前后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应证反映了“阁楼夜话"的内容。邓小平选择落脚点在右江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他自己回忆说:“广西右江地区,是一个比较有群众基础的地区。这里有韦拔群同志那样优秀的,很有威信的农民群众的领袖。”邓小平在粤东会馆主持召开筹备举行百色起义的党的会议,研究决定发动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大事。确定广泛发动群众,整顿和改造部队,武装工农等等。邓小平还指导创办《右江日报》,由张云逸军长题写报头,公开宣传党的政治主张。邓小平和张云逸缜密决策,将计就计,“智取熊镐",为百色起义扫清障碍。12月11日,山城百色,军旗猎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三千多人集会,千余名官兵在红七军的军旗下庄严宣誓,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宣告成立,张云逸任军长,百色起义宣告成功。大会现场没有邓小平,此时他已安排妥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不在现场讲话己不重要了,他早己奉中央电令,千里迢迢,绕道广州,香港,直奔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七军的工作。历史上留下近八千字的《七军报告》,实事求是报告了七军的诞生、发展经过与经验不足。这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名符其实的党性分析材料。当时中共中央对广西百色起义评价很高,认定“全国范围内最有组织最有意识的一次兵变"。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北上,转战湘粤赣,长驱七千里,浴血奋战,到达中央苏区,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授予红七军一面绵旗,旗上书写“转战千里"的四个大字,以示嘉奖。“红七军小战士行军”的故事讲到,有的红军小战士为了不掉队,睡觉时就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和班长绑在一起,他们抱着一个信念:只要跟上部队,跟着党组织走,就一定能见到光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人口150万,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仅次于中央苏区。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在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为党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建立和建设根据地,积累和创造了经验,永远载入史册,光照千秋。从百色,从粤东会馆走出去的红七军队伍,人才辈出,将星闪耀,造就了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培养了一大批开国将领,治国英才。现粤东会馆正门悬挂的牌匾,“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这醒目的大字,苍劲的手迹,正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老区人民,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对粤东会馆的深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时说,“广西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初,惨烈的湘江战役就发生在广西境内。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2017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46页。)。现在,中央领导到百色视察工作,都会到粤东会馆瞻仰。</p><p class="ql-block"> 百年匾额</p><p class="ql-block"> 粤东会馆悬挂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匾额.。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称之为古建筑的眼睛。“粤东会馆”四个字,古朴厚重,大气潇洒,镌刻于正门上方,和大门口的岭南风格建筑珠联壁合,相得益彰。粤东会馆是两广交流的产物和见证,木刻“东渐西被 ”牌匾,悬挂于正前门内墙的门楣上,在15块现存牌匾中位置特殊,最为显眼。成书于清光绪104年(1888年),笔刀遒劲,坚贞,体现粤商开疆拓土,文化传播的自信和气派。牌匾赠送者借用圣贤书上对于理想社会的赞美之词,比赋粤东会馆自清康熙朝以来,在两广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的会馆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安抚和教化人心,又无声陈述先人的智慧,勇毅,荣光。匾额是研究两广交流历史重要证据和资料。高高悬挂于屋檐正中的“同声堂"匾,旁边的“颂美重华"“兴汉无极"“至大至刚”“气壮山河"“气寒天地"等匾额,均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湛,技艺高超。或绘景抒情,或述志兴怀。其中“同声堂"匾,它告诉我们不能搞“一言堂”,要集思广益,异口同声。同时也是一幅幅书法精品,穿过百年时空隧道,经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书风大气磅礴,舒展大方。气势如虹,豪迈威武,美不胜收。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魏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研诗,可得笔髓"。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把中国古老文化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传神的题词,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述古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另外,会馆的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也是各具特色,精美华丽,寓意深刻。百色粤东会馆的匾额,正是其中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两广情缘</p><p class="ql-block">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广东广西,简称两广,自古就是兄弟。同属岭南,同属百越之地,同属珠江水系,地缘相沿,人缘相亲,两广一家亲,渊远流长,根深叶茂。不是吗?穿行解放街,这里有灵州会馆,新会会馆,粤东会馆,岭南骑楼建筑,商铺商号,都打下广东的烙印。邂逅路人,听到讲粤语的广东方言,好象见到广东老乡。百色市粤剧团,久负盛名,长演不衰。什么粤菜,早茶,肠粉,烧鹅,卤味,夜宵等广东生活元素,在百色山城落脚扎根。两广,都对一代伟人邓小平怀有特殊的感情,两座城,因一个伟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唱响春天的故事。两广经济互补性强,联系最紧密的合作伙伴。百色每年有20多万人在广东务工,在粤创业数千人。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广东,广州,深圳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主席上百次深入百色帮扶,陈主席的义举家喻户晓。百色利用开放开发试验区的平台和政策优势,加快靠拢广东,加强与珠三角对接,把广东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要素与百色的区位,资源,生态结合,借力发展,一批重要的项目在百色的深百产业园落户。百色保护好右江母亲河,大力植树护绿,共同呵护珠江源,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西电东送,一江春水,有力支持了广东的生产生活,“邓小平足迹之旅"特受青睐,中国红色旅游升温,推红着绿,交相辉映。边关风情,多彩民族,魅力无限。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百色摆脱了贫困,实现整体脱贫,和全国一样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粤东会馆,因伟人著称。芒果飘香时节,跨过厚厚的大木门,踩在古老的青砖上,抚摸着似古而新的城墙,远眺百色古城,在我心中吟诵着这样的句子:古城巍巍,红旗漫卷。百色百年,千姿百色。南国边陲,百色百变。盛世中华,如您所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