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毛笔制作工艺,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morning

<p class="ql-block">  今天小郁竹艺和毛笔制作非遗的危老师一行来到我们班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毛笔制作手工体验课。</p><p class="ql-block"> 而在此之前让我们先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做一个概述。</p> <p class="ql-block">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p><p class="ql-block">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汉字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1、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反映出古人的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种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2、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仓颉字、竹简书、禹夏彩陶、殷墟甲骨、这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汉字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3、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那龟甲兽骨上很显稚气的原始文字,到金文、篆文的圆润繁复的字形,再到隶草行楷那或飘逸如画、或沉稳庄重、或含蓄内敛、或个性飞扬的字的艺术,的汉字的魅力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4、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p><p class="ql-block">5、汉字的智慧,将人的心灵世界演绎的淋漓尽致。传统汉字文化演绎着历代人们敬天信神,修身求道,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使“向道”、“向善”理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美德得以彰显。</p> <p class="ql-block">  由文字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睿智聪颖的。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万事万物的眼睛,有一颗思辩参悟万物变化规律的头脑,有一双勇于开创历史纪元的双手。于是我们便拥有了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由文字得以记载和传承,先贤们以文字记载文明、以创新传承文明。</p> <p class="ql-block">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明毛笔的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p><p class="ql-block">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出了一座墓碑,经测量是5000多年的产物,其中出土文物,有凹形石砚、染色物、研杵和陶制水杯等,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类似毛笔的笔。</p><p class="ql-block">在湖南长沙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说明毛笔到了商朝就已经广泛使用。。</p><p class="ql-block">秦朝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对毛笔的改进对于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与大篆不同,小篆线条婉转曲折,非硬物所能为,故应当是用毛笔书写的。</p><p class="ql-block">据说战国末年秦国将军蒙恬在镇守北方时,见匈奴以兽毛沾颜料绘图,又同时前方战况告急,才改篆刻竹简由丝卷书写军情。声名大噪,并由史官记于史册内。故后世制笔业奉蒙恬为始祖。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聿”、“不律”、“弗”等,后统称为“笔”。</p><p class="ql-block">而毛笔之制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较为进步,功能也较完善。因为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11号墓中,发现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为杆。</p><p class="ql-block">笔杆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的底部藏于腔内,以麻丝裹着并涂漆在上面,带有笔套、大小长度都与今日使用的毛笔极为相像。</p><p class="ql-block">《西京杂纪》中纪述汉朝天子御用的毛笔镶嵌宝石,用秋兔之毫制成。唐代著名的毛笔有诸葛笔。宋代有成安道笔、程奕笔、屠希笔等。</p><p class="ql-block">元祐元年(1086年),中书舍人钱勰出使高丽归来,赠黄庭坚一猩猩毛笔。宋代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在惠州以二十文钱购得两支笔,但不好用,长叹说:“岭南无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p><p class="ql-block">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p><p class="ql-block">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p><p class="ql-block">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p><p class="ql-block">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p><p class="ql-block">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p><p class="ql-block">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毛笔文化也如此波澜壮阔,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在毛笔制作的过程吧。</p> <p class="ql-block">毛笔制作工序是:</p><p class="ql-block"> 一是用松香蜡烛焊毛笔头;</p><p class="ql-block"> 二是上胶,海石花蒸成糊狀胶,给毛笔里外吃满胶;</p><p class="ql-block"> 三是笔尖定型,用竹片或手指将笔尖刮成圆锥体。</p> <p class="ql-block">  毛笔制作工艺也属于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益阳人骄傲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郁竹艺也被选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承载着历史的风帆驶入了这盛世华夏,这是智慧与文明的美好融合,是一代代手艺人的信仰和坚守,是我们华夏儿女理应传承和弘扬的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几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的毛笔制作成功了,下面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成果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聪明睿智的先贤为我们创作了毛笔,在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毛笔所书写的中国字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如旷世瑰宝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字方圆之间自成规矩;中国字龙飞凤舞之中自有意蕴;中国字遒劲有力之间精气神十足……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 希望孩子们珍视这份荣耀,将“非遗”传承并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