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的美篇

老姜

<p class="ql-block"> 我的秘书生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我从教育战线转行出来后,在计生部门干了不长时间,就被选调到县委机关工作。从1992年3月至1998年10月,先后在县委政研室和县委办呆了六年半。六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工作是为县委领导做政务服务,也就是做文字秘书。这段时间不算很长的秘书生涯,对我的影响和改变都很大,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1994年10月,随县委考察组外出考察乡镇企业,摄于海口</p> <p class="ql-block"> 高龄嫁接起步晚</p><p class="ql-block"> 我大学毕业后,在学校的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年时间。十多年过去,转来党政部门,另起炉灶,重新起步,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有点偏晚。</p><p class="ql-block"> 从政时间过于滞后。1980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和中专学生毕业分配时,国家就有意识地选拔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和乡镇。到90年代初,这些毕业生已经在行政领域打拼了十多年了,加之1983年前后的干部制度改革,重用有文凭的干部,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已当上了领导干部。我到政研室上班时,两个副主任,一个比我大三岁,1983年才参加工作;一个比我小半岁,1981年参加工作;而且,他俩还都已经解决了正科级待遇。到政研室的第二年,在抄发加班补助表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真真实实的尴尬和幽默:单位的一个年轻干部(我教高中时的学生),拿着补助表去找财务人员,一本正经地说:“小汤(财务员),你抄表的时候,怎么把江老师的名字抄到我前面呢,我可是副科级呀”。财务员笑着回答:“江老师年纪比你大,又是你老师,抄个补助表,名字排在你前面,就那么影响你了吗”?玩笑归玩笑,道理是道理。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步入行政行列的时候,年龄确实是大了一点。</p><p class="ql-block"> 熟悉业务改弦易辙。我在政研室和县委办,做的都是文字工作,任务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材料、信息报送、理论文章、领导报告等,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写材料”。为了要把材料写好,就要学习、掌握与材料写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而这一切,对我来说,几乎是空白。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工作、我的学习和努力方向,都要来一个全新的转变,都要从头再来。于是,我清零了过去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以一个新学徒的心态,投入新的工作。白天,或跟着政研室的领导和同事们跑部门、下乡镇,熟悉摸信息、搞调研的途径和方法;或在办公室帮助抄写、油印领导报告、典型发言等材料。晚上,则主动自觉地找来行政公文方面的书籍和一些典型的范文,反复阅读、琢磨。该明白的想办法弄明白,该记住的逼自己背诵、记住。让自己在工作中实现身份转变,在熟悉业务中跟上节奏和步伐。</p> <p class="ql-block">1994年10月,随县委考察组外出考察乡镇企业,摄于三亚</p> <p class="ql-block"> 任务特殊日子苦</p><p class="ql-block"> 在政研室和县委办做政务秘书,服务对象是县委的主要领导,工作任务是文字材料。因为工作性质的特别和不同寻常,难度比较大,要完成任务、做好工作,日子过得很苦。</p><p class="ql-block"> 工作上的苦,是非常之苦。我在不同的单位,经受过不同的辛劳和艰苦。但与政研室和县委办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这里的工作之苦,超乎寻常,超乎人们的想象。工作超负荷,累身。我在政研室,做一般干部和副主任时,主要任务是负责调研报告、经验材料和书记的理论文章等文稿撰写,任政研室主任和县委办副主任后,继续负责书记的理论文章,统筹指导各类文稿的写作。任务繁多,忙碌不停。政研室人员少,要应对的工作项目多,要么是一个人要做几项工作,要么是一项工作一个人从头到尾包着干。一般情况下,手头有几个材料是常事,为了完成任务,办法只有一个:不停地做事!在做秘书工作的六年多里,我没有请过一天假。县委每年的四级干部会议(县、区、乡镇、村),主要任务是部署全年工作,时间通常安排在农历开年的元宵节前。为了在会前把书记的主题报告弄好,我们只好在春节假期里加班。1996—1998年,连续三个春节,我都是带着报告到岳母娘家拜年(政研室有个惯例,谁当主任,谁负责书记报告的统稿)。别人在喝酒玩牌的时候,我却在忙着修改、完善材料。任务紧急,没有正常作息。除了任务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任务急。县里的工作,下接乡镇,上联省、地(地区)。县里发生了重大事情,上级领导要下来视察,或者召开临时会议,这些情况下,要组织材料,时间都非常急迫,一天、半天或是一个晚上,就要拿出一个材料来。碰上了,要么休息日加班,要么通宵熬夜。1994年冬天,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我们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通知,省委书记要于次日上午来溆浦考察,人已在长沙上火车。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要准备一个全县性综合情况的汇报。我们所有人员全体加班,每人负责写一个部分,然后由主任统稿合成。又冷、又急、又困,当我把负责的一部分稿子拉出来后,已是凌晨四点多了,眼睛直打架,恍惚只想睡。但是,接下来,还要打印、校对、装订。没办法,只有硬撑,用冷水搓搓脸,强打精神。等到把材料装点完备,天已经亮了!工作多折腾,累心。给领导写材料,一次顺利过的情况较少,大多时候是要历经反复。其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把关层次多,材料成型不易。一个材料,要经过政研室主任、县委办主任审阅,再交给书记。各个环节都过了,才算交差。再者就是领导刻意,文章完稿很难。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报告和署名的理论文章都很在意,时不时地要改变思路和观点,质量要求也高。有些文稿多是边写边变,一稿多写。1994年下半年,县委书记要参加省、地(地区)论文研讨会 ,我为主执笔,撰写了《领导市场经济要谋深虑远》一文。交稿时,书记已认可。没过几天,找我讲了一些想法,要我重写一稿。后来,又联系了地委政研室,要我们到那里找人指导,关门写了几天。最后,这篇论文在研讨比赛中获得地区一等奖、省三等奖,而我则被折腾得精疲力竭。</p><p class="ql-block"> 生活上的苦,是举家之苦。如果说工作上的苦是一个人的苦,那么,生活上的苦,就是一家人的苦了。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常年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家里的大小事情,我很少能够顾及,家务重担全由妻子承担,让她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1995年11 月下旬,才两岁的儿子感冒高烧,迷迷糊糊。恰在这个时候,领导要我带着书记的论文(我执笔写的)到常德石门县参加一个理论研讨会。请假,没有合适人员替代;去参会,儿子正病得厉害。真是不去不行,去又不忍。当我无奈地离家出行时,口中嘱咐妻子多辛苦,眼里噙着的满是内疚的泪花。我父亲离世后,母亲一人生活,且体弱多病,大妹妹和三妹妹主动把她接到家里住,分担我的牵挂。1996年7—8月间,我县发生大洪灾。我当时任政研室主任,被派往龙王江乡作抗洪工作队队长,要求吃住在乡下一个月,还要电话联系,主持政研室工作。这时,母亲由于患脊椎瘤,到湘雅医院住院做手术。为了让我不影响工作,我的妻子、大妹妹和弟弟轮流到长沙陪护,直到母亲康复出院,历时将近一个月。家人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让我感激,又令我惭愧。除了承受家务负担,工作上的一些苦累也分摊给了妻子。我初到政研室时,常做一些抄写、油印、校对、装订等事情,其中,油印是最为难的事。妻子是个老机关,也是个油印老手。所以,一旦分到油印任务,妻子就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加班加点,帮我印刷材料。每在这个时刻,看着辛苦帮忙的妻子,我自然就会想起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深切地感到,我在政研室的工作,不论是成绩,还是辛苦,都有家人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1995年秋,与县委办的同事们下乡调研,摄于小横垅乡政府</p> <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收获多</p><p class="ql-block"> 在政研室和县委办的几年里,工作和生活确实是很苦很累的。但是,在这里经受的锻炼则是难得的,得到的收获和回馈也是很多的。</p><p class="ql-block"> 学到了不少知识本领。在领导机关工作,最好的机会、最大的好处,就是接触领导时间多、学习锻炼机遇多。可以学敬业精神。县委办张光田主任,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通过长期自学和实践磨炼,文字功底很好。他对文稿的要求,既严格又细致。不论是工作计划、书记的重要讲话报告,还是县委的决议、通报,报到他手里后,他先看一稿,提出意见,要我们改;看第二稿后,他会把我们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地向我们指出问题、提出意见,逐段逐句地与我们修改敲定。我记得,1997年年初,县委一份《关于开发乔艾坪、创办经济实体的方案》,前后就修改了五、六稿。经他过手的每一份材料,文字、标点改动和句子内容的斟换,圈圈点点,密密麻麻。这些色彩斑斓的文稿,不仅让我们把材料弄得越来越好,更使我们感受和领悟了精益求精的敬业情怀。可以学工作方法。县委的领导都很会抓工作,陈志强书记则是典型的代表。陈书记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时事学习。他每天都要看各大报纸的头版和新闻联播,随时了解形势与政策。有时下乡回来晚了点,先是到值班室把“新闻联播”看完,然后再回家。二是注重调查研究。没有会议和接待应酬,他常常在乡镇和村子里跑,看现场、访农户、搞座谈,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的现状、成绩和不足,而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三是注重团结聚力。陈书记是我县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20年代近三十年里团班子团得最好的书记。他在溆浦三年时间,不仅乡镇、县直单位人心凝聚,政令畅通,县四大家和人武部领导班子对他也是真诚地拥护和支持。正是全县上下的拥戴和力推,让陈书记荣幸地被评为全国“百优”县委书记。可以学处事能力。政研室主任戴恩惠的闹中取静。我们上班时,来协调、联系工作的人很多,办公室常常人来人往,很难静下心来写东西。但是,不管是谁来,不管来的人多少,只要不是点名找他,戴主任都一概不掺和,照样凝神静气,伏案工作。张英和副书记的快速表达。张副书记当时分管工业经济,这块工作线长面广,矛盾复杂、问题多。不论工作有多复杂,不论问题有多严峻,他或是看了现场,或是听了情况汇报后,当即就能提出意见和指示。这些即席做的讲话,不仅紧切问题,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而且思路缜密,条理清晰,表述简洁。正是在领导身边的这些熏陶和耳濡目染,让我不断地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p><p class="ql-block"> 得到了很多关爱回报。老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在政研室和县委办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得到的关爱与收获也是很多的。由于我的勤勉、诚恳和敬业上进,各层级的领导对我很看重,也很关顾。舒象东、戴恩惠两位主任亲自带我下乡搞调研,告诉我怎样听汇报、看现场,怎样整理素材写材料。1993年夏季,戴主任刚接任政研室主任,需要配一名副主任,他向组织部门推荐了我。因为有人作梗设障,组织部门找戴主任协商,建议另找人选。戴主任态度鲜明地表示:要配就配小江同志,若是配其他人,占着位置做不好事,我宁愿让位置空着。由于戴主任的坚持和争取,1994年2月,我出任政研室副主任。1995年7月,陈志强书记调任怀化地区常务副专员,临走之前,他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感谢我几年来给他的服务,并问我个人工作上有什么想法。几个月后,又安排行署办领导专程到溆浦考察,准备把我调到行署办工作。由于家庭原因,加上张光田主任的挽留,我放弃了机会没有去。之后,在张主任和戴主任的关心下,我1995年12月接任政研室主任,1998年1月,升任县委办副主任,分管政研和文电工作。对我的家庭生活,领导们也很关心。我妻子在妇联工作,单位地址在城南,上班往返路程有五、六公里,照顾孩子上学比较困难。为了让我安心工作,领导们出面协调,把我的妻子调到了县委大院里的老干局工作,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1998年10月,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工作异动,张光田主任向书记鼎力推荐,在我转行离开教育战线八年之后,让我回到教育部门,担任了局长之职。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只有几年时间,而且也没有乡镇基层任职的经历,能安排这么重要的岗位和职务,在我县是不多见的,也足见领导们对我的关爱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秘书工作很苦很累,其苦其累令人刻骨铭心;秘书工作也有滋有味,其滋其味让人经久回味。我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撞入秘书队伍的,也是得益于秘书工作和生活,实现了人生的转折和发展。我感恩我的秘书生活,我珍惜我的秘书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