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7日惊悉何毓勇先生仙逝,难以置信,不久前还在一起谈笑风生,怎么说走就走了…已届八十八岁高龄的她,思维敏捷、气质高雅,一个状态极佳的老人,因突发心脏病离世。悲痛之中,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忘年交,缘起北大荒农场。初识,我是18岁的懵懂知青,她是34岁的文工团下放干部,典型的文艺青年,从场院、酒坊到榨油磨面班,直至我调到种子化验室,我们始终在一起。她着装简朴仍掩不住天生丽质,看似柔弱却很有韧性,干什么活儿都极其认真负责,她性格开朗,待人真诚,与她交往很放松很开心。无意中发现我们竟然还是同乡,远离父母的我,在她那儿感受到了一份亲切,而真正结缘的是书。</p> <p class="ql-block">当她第一次给我打开家中橱柜,顿时惊呆了,满满的全是书,全是世界名著,敬意油然而生,在那个特殊年代,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若非极爱书之人岂能如此。贫瘠的文化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我和闺蜜下工之后便常去她家看书,如饥似渴(只能看不能借,这是我们的约定)。尤其是工休日,干脆住在她家,从早看到晚,她给我们做饭…现在想想真不懂事啊,她还有三岁、五岁两个女儿要照顾呢。在那遥远的地方,她简单而洁净的家是我温暖的港湾,她领我走入文学经典的世界,之后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熏陶…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至今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期,她和才华横溢的先生离开农场,回归专业。之后,我也回到北京,上学工作,忙于生计,彼此失联。再见,已是三十年之久,竟然毫无违合,前缘后续,相交甚多。单位的春节联欢演出,每年都是老何与同为文艺工作者的儿子一起,帮我们精心策划,创意构思,并亲自辅导排练,当时她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每次都是准时到场。在专业指导下,我们的演出年年名列前茅,尤其是2006年的《长征组歌》,在行业内已传为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的交往,耳濡目染,从她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曾是中央乐团合唱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在重大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领唱,与张越男、张映哲、朱崇懋等齐名。正当她事业如日中天时,她的先生,一位著名导演和书法家,因政治原因,于五十年代后期被下放到东北农垦总局文工团,她义无反顾、相伴相随。之后的特殊年代,文工团解散,他们又被下放到农场…她从来不提曾经的辉煌,也从不抱怨经历的磨难,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很多年前她就说过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不是忘记,而是藐视。她还常说 “不要预支烦恼。” 开朗乐观,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是“其乐在我”的主动。</p> <p class="ql-block">她先生英年早逝,她一个人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个个优秀。看似波澜不惊,个中艰辛不言而喻,更可贵的是不失自我。一生坎坷,从不低头,她的坚强是骨子里的,在大家面前,即便在儿女面前,展现的总是最佳状态,自律、自爱、自尊,且教子有方,孩子们个个孝顺,陪伴左右,晚年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友谊也早已转化为亲情,与她交流没有代沟,思路清晰、谈吐幽默,比很多同龄人都有趣。年轻的心态,优雅的仪容,令人望其项背,八十八岁,童心未泯,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p> <p class="ql-block">她和先生一生坎坷,历经沧桑,但他们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帮助和影响了很多人,其中不乏80、90后。从他们身上看到:成功的标志,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奉献,是精神,是人品,是人们心中的评价。“ 生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般静美。” 如此人生,何憾之有。</p> <p class="ql-block">知交半世纪,感恩一生情。永远怀念您,可敬可爱的老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