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由厦门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0余万。</span>厦门岛形似展翅鹭鸟,远古时又是白鹭栖息之地,所以厦门又称鹭洲、鹭岛、鹭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城,1935年设市,1980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2004年,获“联合国人居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鹭江两岸美景(友人提供)</p> <p class="ql-block"> 我有幸两次到访厦门,其中一次还在厦门大学当了一个星期的编外学生。漫步中国最美大学校园,沉浸南普陀寺佛光禅意;徜徉胜似温哥华的鹭江两岸,观赏颇像青岛八大关的鼓浪屿万国建筑,寻访郑成功和弘一法师遗迹;看大海浪花,望金门远影,听琴岛乐音,闻古刹钟声……,真有点流连忘返、乐不思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沧体育中心及周边美景(友人提供)</p> <p class="ql-block"> 来鹭城必上鼓浪屿,它与厦门岛隔600米宽鹭江相望,面积1.78平方千米,西南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故名。它又称琴岛,1.88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拥有500多台钢琴,密度为全国之最。这里有延续百年的“家庭音乐会”,培育出殷承宗、许斐平等众多知名钢琴家。岛上四季如春,景观秀丽,无车马喧嚣,多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渡轮上远眺</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组成,为龙头山顶峰,也是鼓浪屿最高峰,海拔高92.7米,直径40多米,凌空傲立,是鼓浪屿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原名“晃岩”,1641年,郑成功率部来到鼓浪屿,觉得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改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 岩脚的日光岩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696年),每天最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p> <p class="ql-block"> 它初名莲花庵,依托日光岩下天然石洞而建,以巨石为顶,故亦称“一片瓦”。</p> <p class="ql-block"> 眼前建筑系1999年重修,红墙碧瓦,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巨岩上方有三个摩崖石刻,横着的为“天风海涛”,竖着的是“鼓浪洞天”和“鹭江第一”。</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寺西侧山坡上有2008年建的弘一大师纪念园,与周围山水绿化、古寺摩崖浑然一体。弘一法师的石雕像端坐在砖砌台基上,面相安详,亦喜亦悲,眼光深邃,周围一片绿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弘一法师(1880—1942),本名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艺术大师,精通诗词、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篆刻。中年出家,弘法24年,重兴佛教南山律宗,与太虚、印光并称近代三大高僧。出家后有14年是在闽南度过,1936年5月至1937年1月在鼓浪屿日光岩寺闭关修行8个月,研究日本律宗,编辑佛教学刊,并先后编定了《南山年谱》《灵芝年谱》,撰写了晋江《草庵记》《奇僧法空禅师传》,并抄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阿弥陀经》《药师本愿功德经》3部经书。期间,著名作家郁达夫曾慕名来访,并写诗纪念:“不似西泠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传真只一灯。学士清平弹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有一次法师在现鼓声路1号了闲别墅讲经弘法,占领金门的日本鬼子派出的舰队到鼓浪屿海面上游弋,随时可能炮击。信众纷纷劝法师转移,他不为所动,口出一偈:“亭亭菊一枝,高枝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表现了方外之人亦愿以身殉国(教)的大无畏精神。1937年,厦门举行第一届运动会,筹委会请他创作大会会歌。法师欣然应允,挥毫写下“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显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狂猖,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的歌词并谱曲,还由他的弟子丰子恺亲自抄写。1942年10月13日,在写下“悲欣交集”4字偈语后,圆寂于泉州温陵晚晴室。</span></p> <p class="ql-block"> 穿过郑成功昔日山寨的寨门,沿石蹬道拾级而上,很快就到位于半山腰的古避暑洞。花岗岩巨石从天而降叠压成洞,有泰山压顶之感,颇为险峻;洞内明亮干燥,通风凉爽。“古避暑洞”四个大字为清末台湾文人施士洁题写,每字高约0.60米,宽0.90米。</p> <p class="ql-block"> 水操台下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日光岩东面和北边美景。眼前是鼓浪屿鸡母嘴口巨石,对岸是嵩屿码头及未来海岸,还有海沧湾和火烧屿。</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八卦楼、厦门第一码头和海沧大桥及桥下的火烧屿尽入眼帘。海沧大桥西起海沧区嵩屿街道石塘立交,东至湖里区湖里街道仙岳路;线路全长6.319千米,主桥全长1.108千米,主跨长648米;双向6车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6年12月18日动工,1999年12月30日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头仰望水操台遗址,北对鹭江的巨岩上有1918年李增霨题名的阴刻楷书“闽海雄风”,每字高1.58米、宽1.50米;其右上侧为1918年黄仲训署名的阴刻楷书“郑延平水操台故址”(郑成功在明末曾受封延平王),每字长0.30米、宽0.28米。</p> <p class="ql-block"> 继续拾级而上,抬头可见日光岩顶端阳刻楷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日争光”,每字高约0.70米,宽约0.65米。字体很美,意味深长,系</span>朱熙题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5年。</span></p> <p class="ql-block"> 登上日光岩顶,视野更加开阔。鼓浪屿全岛和鹭江对岸的厦门市区尽收眼底;嵩屿电厂和旁边的码头,大担、二担、圭屿、青屿等周围岛屿也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 对面是龙海、漳州港,还有厦漳大桥。该桥是连接厦门和漳州两市的跨海通道,位于九龙江入海口,是同安至招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起青礁枢纽立交,上跨厦门湾海域,中至海门岛立交,南至招商大道;线路全长9.333千米,桥梁总长8.555千米,双向6车道。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3年5月28日通车运营。</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看过去,九龙江入海口、燕子尾、海沧湾,鹭江对岸的高楼大厦,鼓浪屿的白墙红瓦均列列在目,颇有在格兰维尔岛和史丹尼公园看温哥华、在青岛信号山上看八大关时的那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鹭江两岸,绰约的海沧大桥</p> <p class="ql-block">鹭江对岸的世贸双子塔特别醒目</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音乐厅的园形屋顶</p> <p class="ql-block">港仔后的沙滩和灯塔</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临海的四十四桥</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东北麓的巨岩上,有1918年前后朱以德的隶书横刻“重怀旧垒”,字幅高1米,宽5.2米。“旧垒”,指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日光岩抗清复台的山寨遗址。</p> <p class="ql-block"> 当年,日光岩及周边就是郑成功为了抗清复台所建的屯兵山寨,现在成了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古城墙、堡垒遗址新增了一些雕塑。</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战马</p> <p class="ql-block">气宇轩昂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威风凛凛的将军</p> <p class="ql-block"> 这组雕塑重现了郑成功军中独创的“博饼”游戏场景,时至今日,每逢中秋佳节,厦门市民依旧家家博饼欢聚。</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南部,背倚日光岩,面向大海,原是私人别墅,主人林尔嘉,字叔臧,花园以其谐音命名,上世纪50年代起辟为公园。</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滨花园的雄浑壮观,一动一静,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花园巧借地势精心布局,依山傍水,亭榭错落。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联,最适合孩子们追逐迷藏。</p> <p class="ql-block">红墙绿瓦,白浪金沙</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桥,因主人建桥时44岁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卧海凌波,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环岩临海,曲折婉转</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栈桥一直伸进大海,沙滩上,礁石边,不时可见快乐嬉戏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室内陈设像个博物馆,家俱字画古色古香,金银珠宝琳琅满目,古董瓷器多为珍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晚期珐华缠枝纹梅瓶</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的青花酒杯</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的粉彩描金“满大人”瓶</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间松石地矾红描金福庆纹夔耳瓶</p> <p class="ql-block"> 2000年1月,中国第一家钢琴博物馆在菽庄花园落成,包括蛇岭花苑和新建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博物馆包括两个展馆和一条钢琴长廊,收藏着澳大利亚华侨胡友义捐赠的上百架产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古钢琴,还有100多件造型各异的古钢琴把手、50多对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钢琴烛台和4盏油灯,参观一次就等于上了一堂世界钢琴发展史课。 </p> <p class="ql-block"> 胡友义出生于鼓浪屿,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上世纪60年代到香港教授钢琴并经常演出,后赴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定居欧洲。他知道欧洲大陆虽是钢琴的故乡,但由于发生二次世界大战,为躲避炮火,许多历史名琴随主人移居澳洲,于是也不远万里追琴到澳洲。他不惜重金收藏各类名琴,并在墨尔本买下环境适宜的整座山,为“钢琴儿女们”安家。现在又远涉重洋把它们运到建在故乡的这个新家,为琴岛增添了一道别具特色的靓丽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钢琴长廊</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各类钢琴不仅独特造型,还承载着钢琴发展不同阶段的文化记忆,述说着背后一段段有趣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二楼增设了钢琴音乐文化交流及体验的互动场所——听海演奏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摆放着百年钢琴——贝克斯坦,还配备有专业的音控室和音视频录制设备</span>。它面朝大海、视野开阔,菽庄花园、港仔后沙滩等美景一览无余,<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可以开展专业大师班的讲座、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 1788年产苏格兰缪伍德琴,是馆内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架钢琴。此琴没有踏板,演奏时膝盖碰触键盘下的推杆代替如今的踏板功能达到延音效果。由于当时钢琴并不流行,所以传世稀少。</p> <p class="ql-block"> 1801年产英国克莱门蒂四角钢琴,是第一架由音乐家亲自制作的钢琴。因为克莱门蒂在音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去世后被葬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并被后人誉为“钢琴之父”。</p> <p class="ql-block"> 科勒德是英国最古老的钢琴品牌,这架19世纪初伦敦制造的钢琴工艺精湛,音色独特,造型别致。二战期间施密特老太太历尽千辛万苦,把它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1988年,80多岁的老太太要搬到老人公寓居住,无法带走钢琴。经修琴专家介绍,像相亲一般,通过多条渠道了解胡友义先生为人,更亲自跑到“胡氏山庄”去考察,经过半年考虑,才恋恋不舍将钢琴卖给了胡先生。搬琴的当天,老太太竟抚琴痛哭,其情其景让搬运工人和胡先生也感伤落泪。从此,胡友义先生“钢琴人”的雅号开始在澳洲传开。</p> <p class="ql-block"> 这架1811年产的科勒德钢琴,为最早成型的立式钢琴,也是非常少见的只有一个踏板的钢琴,其上面的雕花是典型的欧洲风格。</p> <p class="ql-block"> 产于1824年的英国布罗德伍德钢琴,号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布罗德伍德1732年出生于英格兰,1773年制作了第一架四角钢琴,1781年又制作了第一架三角钢琴,并增加了制音器、弱音踏板,实现了高低弦分别振动音板,为后世大多数三角钢琴采用。其钢琴低音效果特别好,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等作品中低音效果如此震撼,创作灵感可能就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中期制作的德国舒维登钢琴,为交叉琴弦;外壳为桃花心木所制,防虫蛀,硬度高,柔韧性强,年代越久色泽越亮;黑白琴键分别用乌木和象牙制成,可以吸汗防滑;上方还有2盏煤油灯可供看谱时照明。早先没有电灯,就在谱架两边设置两个灯座或烛台,通过油灯或蜡烛的光照,演奏者便可以看清琴谱了。</p> <p class="ql-block"> 1857年产奥地利博森多福琴,是当时最著名的制琴大师博森多福和他的学生为奥匈帝国皇帝佛兰西斯•约瑟夫的游艇精心打造的一架艺术型钢琴。精美绝伦的琴身设计和制作工艺十分罕见,堪称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 1862年产英国科尔门琴,是架直弦三角钢琴。铸铁谱架上有鎏金花纹,似模仿我国明代宣德炉的鎏金工艺。谱架两边的烛台可以前后移动,方便看谱。琴身由桃花心木制成,造型别致,花纹精美。</p> <p class="ql-block"> 这架1866年产美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齐克宁</span>琴,是当时世界上体积和音量最大的四角钢琴,1880年之后该琴就停产了,所以存世很少。齐克宁成立于1823年,是美国第一家钢琴厂,也是19世纪中期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商,60年代才被施坦威超越。齐克宁钢琴为多位美国总统服务过,包括詹姆斯·布坎南,亚伯拉罕·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澳大利亚一位富人去世之后,他所拥有的这台齐克宁钢琴被拍卖,胡友义先生以相当于一栋200平方米的房子外加一座花园的代价,把它买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1868年产法国普莱耶尔琴,被誉为“世界最美的钢琴”,是专门为拿破仑三世定做的,键盘下方两侧的支柱被两个带翅膀的镀金女神所代替;琴身布满了镶嵌的花纹和铜质的雕花,其华美的外壳看起来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普莱耶尔钢琴公司只生产过两三架这种琴,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的仅此一架。</p><p class="ql-block"> 伊纳兹•普莱耶尔是著名的音乐家、交响乐及歌剧作曲家,还热衷于乐器制作。1807年他50岁时制造出第一架钢琴,1910年普莱耶尔钢琴发展到顶峰,主导了法国钢琴市场。肖邦曾说:“当我灵感涌现或强烈地想发出心灵的乐声时,我非得有一架‘普莱耶尔’不可”。</p> <p class="ql-block"> 1853年产英国罗杰斯钢琴,也称“长颈鹿”钢琴。你看它,脖子长长的,像不像长颈鹿?钢琴表面以“中国风”装饰,琴身形如“四扇屏”,上有八宝瓶、山水、杨柳、花鸟等,具有清康熙年间工笔画的典型特征。19世纪的欧洲兴起“中国风”,贵族们均以拥有中国家具和瓷器等为荣,所以此琴带有很多中国元素,展现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 这架斯坦威钢琴是一台九尺演奏琴,产于1888年。其正前方墙上挂的是曾担任波兰总理的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的油画像,上世纪初他在澳洲开演奏会时弹奏过此琴。“施坦威”为世界第一钢琴品牌,号称纯手工制作,每台钢琴需400位工匠历时9个月到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拥有一架施坦威琴,是所有钢琴演奏者的梦想,目前几乎所有国际比赛和演出用琴都是施坦威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胡友义从朋友口中得知有人藏有这架斯坦威琴,费尽口舌依然没能买下。20年后,其主人不幸病故,钢琴被拿去拍卖。胡友义得知后激动不已,连夜乘飞机赶去,终于得偿夙愿。</p> <p class="ql-block"> 1899年产的英国巴士克手摇钢琴,安装在手拉车上,方便流动演奏。它没有键盘,只有一个把手;琴内有一个大圆筒,上面按照音符分布着许多小钉子,摇动把手时,钉子碰到琴锤便击弦发音。小贩拉着它和货物到闹市上作买卖,摇一摇手把,就发出动听的音乐,吸引顾客注意,与我们儿时见过的货郎手上的拔浪鼓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1902年产的德国罗尼西三角钢琴,原供宫廷御用,其发音板上有3个公国徽章。</p> <p class="ql-block"> 德国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作的双键盘古钢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2层琴键,且黑白琴键颠倒,存世稀少。</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初澳大利亚产威尔坦自动钢琴,供不会弹琴的贵族们自娱自乐,亦可像普通钢琴那样弹奏。它是根据纺织机的原理制作的,按音符的音高和音值不同,在一筒卷纸上穿凿大小不同的洞孔,演奏时踩动踏板产生气体穿过洞孔推动琴槌击弦发音。19世纪晚期开始流行,直到发明留声机后才停止大量生产。</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荷兰产理彭琴,为发音板直立的三角钢琴,存世很少。</p> <p class="ql-block"> 1977年产澳大利亚克莱格钢琴,系胡友义特意为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定制,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羽管键琴,可谓镇馆之宝。琴身精致的花草虫鸟图案都取材于澳洲特有动植物,用澳洲细木纯手工镶嵌。此琴模仿十六、十七世纪的羽管键琴制作,声音比较细腻。它也有两层琴键,黑白键跟一般钢琴相反。</p> <p class="ql-block">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鹭江之滨,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而建,占地2万平方米。园名取自郑成功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寄托对民族英雄的缅怀、对宝岛台湾的思念。园内景色迷人,明代风格的建筑与海滨的沙滩、鸥鸟、林木、山峦交相辉映,美如画图。</p> <p class="ql-block"> 大型青铜群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p> <p class="ql-block"> 覆鼎岩上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是园中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1985年8月27日落成。覆鼎岩海拔29.5米,伸出海面30米,与水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地形险峻,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雕像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组合而成,重1617吨;像高15.7米,据说是其本人身高10倍,郑成功个子不高,在国人心目中却是一位伟岸丈夫。雕像面朝厦门市区,寓意他虽死于台湾,却心向故土。公元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郑成功在台湾病逝,享年39岁,原葬于台南州仔尾。37年后,其孙郑克塽迁柩渡海,归葬泉州南安县康店村郑氏祖莹。</p> <p class="ql-block">匍匐憩息的苍鹰</p> <p class="ql-block">粼粼碧波中的狮头</p> <p class="ql-block">看海、拍照、玩沙,各美其美,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街道短小,清新幽静,林木苍翠,繁花似锦,绿树红瓦相映,显得格外漂亮。岛内不通公交,一路步行,正好体会移步换景之乐。</p><p class="ql-block"> 随着鸦片战争失败,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厦门也成为与西方通商的口岸之一。从19世纪下半叶起,先后有14个国家在鼓浪屿割地盘,设租界,建领馆、洋行、别墅和教堂,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汇集岛上,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如今这里还是特色民宿区,既有传统中式庭院、渔村古厝,又有巴洛克独栋别墅、哥特式教堂,还有漂亮的青年旅舍和现代民宿,颇有些爱琴海小岛风味。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海天堂构,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座落在福建路38号,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于1921年购得原租界中最大也是唯一的洋人俱乐部旧址所建,是鼓浪屿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堪称融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典范之作。5栋老别墅,现对外开放3栋。其中,34号原为极具品味的南洋风情咖啡馆,现改成晓学堂·虫洞书店;42号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和木偶的演艺中心,可欣赏难得一见的“御前清曲”南音艺术和木偶世家精彩绝伦的表演;主楼38号成为鼓浪屿建筑艺术馆,展示着老别墅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名人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式样门楼,重檐斗拱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前后两侧楼宇均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也是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中楼最具个性,重檐歇山,缠枝高翘,不中不洋,胜似宫殿。屋顶前部像个重檐攒尖顶的亭子,顶尖还安了个宝葫芦;从内部看却是个条木拼成的八边形藻井,自二层直达楼顶;井壁上有中国花鸟图案。门、窗、廊、厅的楣上均饰挂水泥透雕飞罩,所有檐角均装饰缠枝花卉或吸水纹龙,挑梁雀替均塑龙凤挂落。廊柱为方形,红砖砌就,自然和谐;正厅则有4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相对应;以斗拱装饰的走廊外沿格外庄重。</p> <p class="ql-block"> 金瓜楼,因屋顶像两个“金瓜”而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楼装潢得如城门一般,为中国传统歇山顶风格,飞檐翘角,独具风采。此楼</span>建于1922年,后被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宅邸。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窗户是欧式的,内部房间和厅堂中西结合,既有中式厢房和中厅,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内外装饰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工艺,</span>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和植物浮雕。</p> <p class="ql-block"> 番婆楼,建于1927年。西式风格,中国工艺,造型别致,色彩鲜艳,曾有多部电影在这里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 三一堂,是座罕见的十字立体式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体建筑完成于1934年</span>。居中矗立着八角钟楼,顶端为高耸的十字架,四面开12个门和16扇窗,十分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位于漳州路的英国领事公馆旧址,建于1847年。由院墙、庭院和一座带半地下防潮层的西式单层白色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曲尺形,进深约50米,面宽约26米;正面及西侧围绕宽敞的连拱柱廊;中间通道连接大门;两侧房、厅均为红瓦坡顶,并安装有2个烟道;1870年在东北侧又加建二座小房。</p> <p class="ql-block"> 位于鹿礁顶的协和礼拜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建于1863年,时称国际礼拜堂,为鼓浪屿最早的教堂。1911年重新翻建后改为现名,一度作为厦门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新中国成立后,由罗马教廷驻闽南委员会接管,1951年3月底,交由鼓浪屿三一堂和福音堂负责管理;1952年起停止开放,作为厦门市第二医院使用;2009年7月重新开放为宗教场所。</p><p class="ql-block"> 文学大师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当年就在此举行婚礼,随后一同前往美国留学。如今这里已成为婚纱摄影热门景点,在蓝天白云和浓绿树荫映衬下,淡黄色的古典建筑确实很上镜。</p> <p class="ql-block"> 天主堂,就在协和礼拜堂近旁,原址为西班牙领事馆,后改为法国领事馆。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通过以房换房,把法国领事馆改为主教楼。1917年又在主教楼前面新建教堂,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为纯白色抹灰,正立面装饰比较丰富,沿街侧立面与祭坛部分的外立面都比较简单,主入口前还有一个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教堂前部为方形,共三层:一层为主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后来翻修时楼面和阁楼改为混凝土结构,立面保持了原貌。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基调,尖拱尖窗,连墙面装饰、门楣窗棂、镂空女墙也都是尖形的;中门上方镶一梅花型装饰窗,环以繁花浮雕,显得十分灵秀;顶部尖端置一十字架,高高挺立。</p> <p class="ql-block"> 中部与后部为单层,中部是长方形礼拜厅,后部为半圆形祭台。两排立柱断面为梅花状,柱头为爱奥尼克式飞卷;彩蓝色珠网穹顶,具回声效果。</p> <p class="ql-block"> 八卦楼位于鼓浪屿西北部,是台湾富商林鹤寿于1907年买下英商和记洋行的地皮兴建的私人别墅,为鼓浪屿十大豪宅之一,是厦门近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占地11000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体量和高度为鼓浪屿别墅之最。系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屋顶模仿了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圆顶,82根大圆柱参考了古希腊赫拉女神庙的石柱,大石柱之间平托的花岗岩石梁则来自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楼内的十字通道采用了古罗马教堂建筑的常用技法。整个建筑和谐而大气,其平面呈矩形,四周中间设柱廊,各层室内有十字形穿心廊道;正中均为回廊环绕的八角形大厅,穹顶凸起;楼顶为八棱柱廊托起的红色大穹顶,老远便可望见。</p> <p class="ql-block"> 这里辟有目前我国惟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收藏有近百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风琴,包括管风琴、簧片风琴、口风琴、电子风琴、电影院管风琴等,主要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其中不乏珍品。它们的主人与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所有藏品的主人为同一人,就是出生在鼓浪屿的澳大利亚华侨胡友义。他计划把八卦楼建成世界上最大、收藏最丰富、属于老百姓自己的风琴博物馆,藏品起码要有四五百件。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种类多样的古风琴珍品,还能定期欣赏到管风琴庄严圣洁的演奏。</p><p class="ql-block"> 馆内还挂着一个中国古老乐器――笙,其原理与管风琴是一样的,一根管一个音,靠气体发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所以,旁边贴了一个牌:“全世界最古老的风琴”。随着中国簧管笙传到欧洲,19世纪的一名法国人受其启发造出了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31日,鼓浪屿迎来了第一台管风琴。这就是1909年英国制造的“诺曼比尔”,高6米,宽3米多,是世界上少有的电力鼓风和手摇鼓风并存的珍品,也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系镇馆之宝。这台巨型管风琴共有32个音栓、1350根音管、3层键,全部组件需4个货柜才能装运,安装调试竟达一年半之久。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了这座庞大的风琴,偌大的圆形厅堂才容得下这一架琴。在10米高的穹顶之下,像座小楼阁。它曾经置于一家英国教堂,那里的听众从来只能看到它的正面;入住这里后,游客可以前后左右欣赏,还可登上二楼俯瞰。</p> <p class="ql-block"> 风琴、管风琴在欧美主要被用于宗教场所,被许多教堂唱诗班作为主要乐器。它们已有2300多年历史,比钢琴早出现2000年;风琴是气鸣乐器,而钢琴属击弦乐器;风琴上有各种按钮,这在钢琴上是看不到的;风琴都有多层键盘,还有脚踏键盘,且其键盘没有统一规格,而钢琴一般只有一层键盘,且其键盘有统一规格和标准。管风琴和普通风琴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声方式,管风琴是靠气流通过音管发声,体积通常很大;普通风琴则靠簧片振动发声,可以做得很小;管风琴的历史比其他类型的风琴更为悠久。</p><p class="ql-block"> 这是胡友义在美国波士顿购得的巨型管风琴“凯思文特”,高13米,宽12.5米,重35吨,共有7451个风管和133个音栓。它1917年完工,是当时北美最大的管风琴,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风琴博物馆新搞了个二期工程,专门安置它。</p> <p class="ql-block">它看上去不起眼,却是160多年的老古董</p> <p class="ql-block"> 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折叠风琴,专为流动性较大的街头艺人和传教士设计制作。它有39个键,外形小巧,五脏俱全。折叠起来就像一个手提箱,长0.8米,高0.3米,很方便携带。</p> <p class="ql-block">1900年产的迷你风琴更是小巧可爱</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这台1890年至1900年产的美国塞勒斯蒂娜手摇机械风琴,只有一台打印机大小。只要摇动手柄,就可以带动乐谱滚动,发出美妙的乐音。其发音原理是,纸卷上的打孔乐谱的孔与转轴上的孔对上时,气流便会发出相应的声音。一卷琴谱可以打上三四首乐曲,买、换都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制造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亚历山大簧片风琴,看起来像个梳妆台,上部镶嵌着玻璃镜,下部是个双门柜,门后隐藏着风琴的键盘、音栓和踏板。旁边那两条龙和正面的菊花、竹叶等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而龙的眼睛、眉骨、鼻梁和胡须则具有欧洲人的特征和神韵,可谓中西雕刻艺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这架1891年-1910年美国制造的艾奥里亚(即风神之意)是一架普通的簧片自动风琴,上面那些管子只是装饰。它也是根据纺织机的原理制造的,琴键上方有个卷轴,脚踩踏板时卷轴转动带动轴上卷着的打孔乐谱就会弹奏出乐曲,如果要换歌谱,就到市面上去买,和买唱片一样,想挑肖邦的还是莫扎克的都可以。在发明出留声机之前,因为有些有钱人想听音乐自己又不会弹,所以就有人专门设计了这种自动风琴,用起来很方便。它其实是手弹脚踩两用琴,会弹琴的人用手去弹,就跟普通风琴一样;不会弹琴的人用脚踩踏板,则就是自动风琴,也正因为如此,其内部结构更复杂,由几万个零部件组成。</p> <p class="ql-block"> 1928年美国制造的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爵士风琴,结构非常奇特。其正面像一个敞开的乐器橱柜,架子鼓、手风琴、萨克斯、小号等十几种乐器排列有致;后面是一架电子风琴和诸多风管;在厚纸壳上打出无数形状各异孔洞的曲谱折叠成半月形,直径足有一米多。它由荷兰人设计制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可谓稀世珍宝。只要插上电源,这架爵士风琴就会自动演奏,多种乐器的组合音响绝不亚于一个爵士乐队,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成为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与鼓浪屿的拍岸涛声应和。</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世纪中期,风琴已变得现代化了,外观酷似现代电子钢琴,它的音栓由3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分别控制乐音、声音和强弱变化,音栓也由过去的拉出式改成了手摁式,更方便弹奏。同时,传统风琴的象牙键盘也被塑料键盘所取代。琴键的右上方有一个电源开关,打开这个开关,演奏者就可以通过左、中、右三面的音栓分别控制踏板和上下两排琴键。这样,琴的强弱、乐器声音就有了变化,演奏的曲子也就更加悦耳动听。风琴底部还配置了数据线,可以连接其它对应电子产品录制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英国生产的波齐电子风琴</p> <p class="ql-block"> “迪恩街头”,是一架1955年制造的英国电力自动风琴,用的是通气管,带有响板和鼓面,就像一支小型乐队。琴背后折叠的打孔曲谱类似光碟,可以更换,方便灵活。将其置于街头、游乐场等热闹的地方,放上曲谱,一开电源,飞轮旋转,鼓乐齐鸣,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这台1950年澳大利亚产的澳大拉西亚排钟琴,像个大衣柜。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琴,而属于打击乐器,可发出类似钟声的乐音,并配有扩音延音的脚踏板。小教堂里购置一台,就可替代钟楼。</p> <p class="ql-block"> 和记洋行仓库旧址,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当时英商在香港创办和记洋行,在厦门开设分行,掠卖劳工等资源。在此建了6间栈房,用于堆放货物和关押华工。旧址平面为长方形,南侧略弧,现存花岗岩条石砌建的残墙,高约2-4米,厚约0.4米;南墙上原有2个门,已封堵;东墙保存1窗1门;北墙原有1门,也已封堵。</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20年的船屋,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以欧式风格为主。它座落在“Y”字路口的坡顶处,建筑呈三角形,形如同巨轮甲板上的船舱。室内家具保存完好,花园精巧别致。登上三楼,可远眺大海。</p> <p class="ql-block"> 美国领事馆旧址,是鼓浪屿极具历史风貌的古建之一,坐落于三明路26号一个美丽的花圃庭院内,面朝鹭江,位置极佳。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随后迁至现址办公。1930年,在此重新建造领事馆,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占地约6300平方米。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南面和东面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主立面设4根白色古希腊科林斯式大廊柱,柱头饰以艺术化的百合花叶片,这在鼓浪屿是绝无仅有的;四面山墙设三角形装饰,屋面铺灰色平瓦,宏伟壮重,简约大方。</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面临碧澄海港,毗邻最美大学,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末,初称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普照寺,明初荒芜。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军厦门,在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道场,与浙江普陀山相呼应,称“南普陀寺”,聘请临济宗35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p> <p class="ql-block"> 寺院气势宏伟,建筑错落有序。中轴线上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罗汉堂、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和万寿塔等。</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旁的万寿塔</p> <p class="ql-block">站在放生池边可见世贸双子塔和厦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1925年由方丈会泉主持重建,为歇山重檐单层砖木结构,面阔5间,前有红漆大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武的石狮、石象雄踞两侧</span>。跨门进殿,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span></p> <p class="ql-block"> 殿后敞开,悬“应身千佛”匾,韦陀菩萨覆掌按杵,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的大雄宝殿,1921年重建,面阔5间,崇宏雄伟,具有显著的闽南佛殿特征: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石结构,屋脊呈弯月起翘,紫燕凌空,轻巧灵动,屋脊和飞檐上有剪瓷镶嵌精巧图样;前后门屏采用缅甸进口柚木材料,精雕佛教故事,油漆装金,庄严美观;殿壁采用闽南石材,雕工精湛;地面采用苏州传统工艺的青砖。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仿泰缅佛塔高矗,为闽南所仅见,彰显广庭崇殿之庄严肃穆。殿中赫然高坐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琉璃光如来,均高丈余,结跏趺坐,低眉垂眸,目光慈悲,系空心脱纱工艺漆泥贴金,构造精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庭院宽阔,雨后尤为清新</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20米,屹立石砌高台之上,两段石阶近30级。</span>原为木构八角三重飞檐单层亭阁,1962年重修时主体改为钢筋水泥结构。殿内供奉四面观音,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殿内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质斗拱<span style="font-size:18px;">层层迭架,不用一根铁钉,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span>为国内同类建筑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绿树掩映,闽南风格,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雕栏画窗,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轴线最后高台的藏经阁建于1936年,为歇山重檐2层楼阁,三面台廊回护,白石雕栏;楼下为法堂;楼上是玉佛宝殿,供奉一尊缅甸白玉雕刻的卧佛,长约4米,慈祥和善,极其柔美,呈现释迦牟尼涅槃前的安详姿态。繁复精美的藻井,中心是莲花图案,周围分布着象征吉祥的蝙蝠图案,并有百盏精巧的LED冷光灯点缀其间,繁星点点,如沐佛光。阁内珍藏数万卷中外佛教典籍和大量文物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经》、明崇祯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弘一法师手稿《佛说阿弥陀经》等,还有唐代铜佛、宋代铜钟、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铜铸观音菩萨像、明代著名艺术家何朝宗创作的白瓷观音像和28尊缅甸玉佛,还有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的墨宝。 </p> <p class="ql-block"> 何朝宗是明代福建德化一位雕塑白瓷造像的能工巧匠。他一生只雕塑十八尊观音,藏经阁楼上展示的是其中之一,造型别致,面部刻画细腻,神态安详,线条流畅自然,是瓷雕艺术中的难得珍品;胎质致密,润泽明亮,釉面为纯白色,胎釉浑然一体,透光度极好。</p> <p class="ql-block"> 寺内保存的碑记刻石有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还有清乾隆御碑,为有关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的实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弘一法师与友人结伴前往南洋。途经厦门时,被南普陀吸引,于是驻锡闽南,一住就是14年。1942年10月13日,在写下“悲欣交集”4字偈语后,圆寂于泉州温陵晚晴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内的弘一法师塑像</p> <p class="ql-block"> 寺后的五老峰,直立海滨,横插天际,时有白云缭绕,远远望去,好像5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这就是厦门八景之一“五老凌霄”。</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上巨石累累,披绿戴红</p> <p class="ql-block">山道旁有好多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余,系清光绪乙已年(公元1869年)振慧所书。你看,这位小妹多么虔诚。</p> <p class="ql-block"> “佛”字岩左侧,有侨胞捐建的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的墓塔。</p> <p class="ql-block">近旁还有太虚大师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太虚大师之塔</p> <p class="ql-block"> 攀岩直上,美丽的厦门大学校园和厦门港湾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往下穿过石径,有转逢和尚墓塔</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下是普照寺遗址,唐代陈启公以洞为室,建普照寺。</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倒影迷离</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有兜率陀院,现已修葺一新</p> <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就在鼓浪屿对面,南普陀寺旁边,倚山傍海,风光秀丽,有“中国最美大学”之誉。进门左侧是一排建校初期的老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其中集美楼一楼是文化历史展,二楼开辟了鲁迅先生纪念馆,通过一块块展览板和历史人物讲述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由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眼望不到头的运动场</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的芙蓉湖,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水面倒映着别具特色的建筑,无论晨昏阴晴都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湖上游弋着黑天鹅,湖边还能看到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 湖畔高耸的松恩楼为教师办公楼,也是校内最高建筑,其21层有个阳台可俯看芙蓉湖全景。</p> <p class="ql-block"> 湖畔的科学艺术中心,绿树红花分外养眼。校园内还布置了很多雕像和题刻,犹如春风化雨,默默滋润着莘莘学子。</p> <p class="ql-block"> 鲁迅曾于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厦大任教,时间虽短,留存丰厚:他讲授和编写了《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创作故事新编《铸剑》《奔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约17万字,还作了5次演讲。如今的厦大校园,不但有鲁迅纪念馆,还有鲁迅的花岗岩雕像、鲁迅广场;厦大校门、校徽、证书及公函和信封上的“厦门大学”全是鲁迅手书,连《厦门大学报》的副刊《波》和中文系的文学刊物《鼓浪》都沿袭了鲁迅在厦大时帮学生创办的文学刊物刊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雕像</p> <p class="ql-block">仰望天空的学子</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附近的 《建盖大小旦山寨城记略》碑,是研究清代蔡牵起义的珍贵史料。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蔡牵率领台湾起义军从海上攻打大小旦清军防地。次年,为加强防御,闽浙总督王德向厦门商家募款修建大小旦山寨城,并立此碑记述这一事件始末。</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穿越狮山的芙蓉隧道,建于2005年。它西起学生食堂,东至学生公寓,全长1.10千米,净宽8米,净高4.5米,主要供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有中国最长的文艺隧道之称。</p> <p class="ql-block"> 隧道两壁的涂鸦很有意思,都是厦大师生的创意之作,吸引无数文艺青年及游客来此观光。</p> <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毗邻的胡里山炮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现存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兼具欧洲风格和我国明清建筑神韵,史称“八闽门户、天南锁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德国制造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三面环海,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厦门环岛路,西起厦大和胡里山炮台,东至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全长43千米,路宽44一60米,双向6车道,1999年9月30日正式贯通。</p> <p class="ql-block"> 鹭岛黄金岸线上的休闲步道,紧挨着环岛路,与大海、沙滩、鲜花、绿树串联起胡里山炮台、音乐广场、曾厝垵浴场等各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打卡 ”。这里依山绕水,天风椰韵,扑面而来;碧海金沙,青屿白浪,一望无际;金门、大旦、二旦,星星点点,列列在目。古老的渔村里,蹦哒着银光闪烁的鱼,靠泊着红漆斑驳的船;现代化的桥梁上,时见婚纱新人,甜蜜留照;金色的沙滩上,游人簇簇,玩沙嬉水,笑容像浪花绽放,欢语和涛声合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音乐广场,美妙的“鼓浪屿之歌”回荡耳边。音乐雕塑长250米,于1998年9月建成,被列为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 曾厝垵,全称“曾厝垵文创村”,离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和环岛路都很近。</p> <p class="ql-block"> 民宿建成仿古巨船,外墙像打孔纸带,真是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还有鹭江的鱼和船,融自然和人文于一体,有中国最文艺渔村之誉。</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晚霞融金</p> <p class="ql-block">水天一色,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如诗如画,似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 深夜的曾厝垵是属于民谣和酒吧的,年轻人在低哑的民谣声线下,用情感和故事下酒品茶,共享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美食是曾厝垵的另一个标签,五街十八巷中,遍布各式各样让人直流口水的小吃和琳琅满目的水果。</p> <p class="ql-block"> 演武大桥位于鹭岛南侧海域,为环岛路组成部分。北起鹭江道海军码头,南至环岛南路白城,全长2.8千米,跨径1.83千米,双向6车道。2003年9月建成通车。大桥建在古演武池、演武场遗址,故以“演武”命名;结构上采用鱼腹式梁,椭圆型墩,实现了景观和交通的有机结合,是世界上最贴近海平面的桥;远看如白鹭振翅欲飞,似波浪此起彼伏;近观若巨龙腾空;像鲸鱼跃水……。大桥旁边美仑美奂的双子塔就是世茂海峡大厦,曾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它占地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A塔地上64层,B塔地上55层,高度均为300米;裙房6层,地下3层;是集酒店、写字楼、SOHO办公,以及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p><p class="ql-block">(全景图由友人提供)</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步行街,也很值得一走。它位于市区南部的繁华闹市,全长1198米,宽15米,一头连着笑迎五洲客的宾馆大厦,一头连着锚泊万里船的碧波大海,是厦门的商业中心。两旁的骑楼绝大部分为上世纪20代华侨返乡建造,是厦门建筑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街上商店一家紧挨着一家,来雅百货、巴黎春天、华联百货、金鹭首饰,光华药店、黄则和花生店;还有书城、茶庄、琴行,宾馆、南音、戏剧、电影、南北干货、东西名产、麦当劳、肯德基、咖啡吧……,总共300多家。不管你想买点什么,想吃点什么,这里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鹭江夜游,主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几艘“成功号”古风游船专线运营。游船从</span>和平码头出发,途经鼓浪屿、演武大桥、国际邮轮中心、火烧屿、海沧大桥、厦门船厂、东渡集装箱码头、再返回和平码头。最好在夕阳西下时出港,华灯璀璨时返回,<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船上一路欣赏鹭江两岸晚霞和夜景,领略厦门城市建设风貌;一边</span>品尝波光茶饮,<span style="font-size:18px;">聆听船头提琴演奏和</span>随船歌手演唱,一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赏功夫茶艺和成功小剧场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p> <p class="ql-block">火烧屿,燕子尾,夕阳胜火,云水彤红</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格外幽静</p> <p class="ql-block">海沧大桥和东渡集装箱码头</p> <p class="ql-block">厦门船厂的巨型门吊塔吊也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的演武大桥</p> <p class="ql-block">美仑美奂的世贸大厦</p> <p class="ql-block">鹭江沿岸的漂亮建筑</p> <p class="ql-block">国际游轮中心一带美景</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覆鼎岩上的郑成功雕像</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八卦楼的大穹顶</p> <p class="ql-block">鹭江上的醉美倒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