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地考察记</p><p class="ql-block">文/谢青海</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0 日,四子王旗文化旅游文物局组成达林太(副局长)、巴雅拉夫(文物所所长)、张富春(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谢青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特日格乐(司机)等一行五人的考察小组,在达林太副局长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位于四子王旗东八号乡与大黑河乡两乡交界处的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地。一行人驱车从四子王旗旗府乌兰花镇出发,向西南行驶约半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东八号乡白音敖包村委会驻地,首先进入村委会的“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博物馆”通过村支书的解说,对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而后来到白音敖包村委会东北侧1.5公里处的塔底村遗址和“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纪念塔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塔底村遗址现存房屋、院落、城围子的大概轮廓仍然依稀可辨,在遗址上还发现有废弃的碾盘和磨盘,以及古井等。“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纪念塔遗址位于公路北侧200米的台地上,还能辨别出纪念塔基础痕迹,在遗址上发现很多碎石和古代青砖碎块等遗迹遗物。</p> <p class="ql-block">在白音敖包村委会“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博物馆”参观。(谢青海摄)</p> <p class="ql-block">考察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纪念塔遗址(谢青海摄)</p> <p class="ql-block">航拍的塔底村遗址(巴雅拉夫摄)</p> <p class="ql-block">之后继续驱车来到白音敖包山南坡上的两块大白石旁,经询问当地知情人得知,这就是清代史书上记载的著名的“乌湖克图朝鲁”。实地考察发现,近年来在这两块记录清代历史的大白石旁建起很多滥埋滥葬的近几年的坟墓,严重破坏了历史遗址,将会影响游客观赏。</p><p class="ql-block">从这里再度开车向山顶驶去,虽然道路颠簸难行,最终还是将车辆开到了记录着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历史的会盟敖包下面。一行人爬上敖包山顶时,眼前出现了一座毁坏严重的古代巨大敖包遗迹,给人一种痛心的感觉。在考察中发现,主敖包东南侧4米左右的地方另有一堆黑白石混合的较大石堆,经考察人员仔细辨别,在石堆里面还参杂着一些古代青砖碎块,这里应是敖包的祭坛所在地。同时还发现左右两翼山梁上另有多个小石堆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考察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敖包(巴雅拉夫摄)</p> <p class="ql-block">航拍的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敖包(巴雅拉夫摄)</p> <p class="ql-block">而后,考察人员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进一步核实查找清代会盟主会场和乌兰察布泉水河,继续驱车沿去往土格木村的柏油路,向西南方向行驶近5公里路程,来到了大黑河乡碱卜子村。经一番咨询调查后,在村庄西侧南北流向的乌兰察布泉水河边,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乌兰察布红色土质的古代“察布地”,考察人员真是兴奋异常,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考察人员实地考察乌兰察布泉河岸边的乌兰察布地(谢青海摄)</p> <p class="ql-block">航拍的乌兰察布地方(巴雅拉夫摄)</p> <p class="ql-block">考察人员依据实地考察的收获,对比各类历史资料的记载,简单总结此次考察的成果如下:</p><p class="ql-block">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白音敖包又写作:白彦脑包、巴音敖包。清代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卷四百七中写作“富峪”蒙古名巴颜鄂坡,在旗(编者按:乌兰额尔济坡)西(编者按:蒙古习惯方位)一百五里。会盟白音敖包位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白彦敖包村北山,该山呈雄鹰北飞状山体,山体正北独立山峰为制高点,也是雄鹰头部位置,敖包就修建在主峰顶上。敖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7336°,北纬41.41959°,海拔高度为:1548米。敖包基座直径约30米,基座上有围墙,东有阶梯入口,直径约8米的主敖包位于基座西北方围墙内,主敖包东侧至入口处排列有两座直径约3米的小敖包,主敖包西侧至入口处弓形排列有四座直径约3米的小敖包,从敖包的整体形状看,应属更早的古代萨满(博)祭天场所,十七世纪70年代在首次五部七旗(注:首次会盟有土默特旗)会盟的基础上,后来正式设立乌兰察布盟的时候将原有敖包改建为四部六旗会盟祭祀敖包的。</p><p class="ql-block">白音敖包山的敖包左右两翼山脊上各有数量不等的小型敖包,东翼山梁北部山体已经被采矿挖掘大半,已辩不清敖包痕迹了。主敖包腹部山梁上还有一座敖包废墟,主敖包前4米处有一白石垒砌,上面铺设青砖的5米见方的祭坛,白音敖包山阳坡处的两块白色大石头,蒙名曰“乌湖克图朝鲁”(注:另有典故)。主敖包山阴处半坡和三道梁顶都有若干石堆。</p><p class="ql-block">据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馆藏蒙古游牧图之“四子部落旗游牧图”标注,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的主会场在此敖包正南偏西约5千米处的乌兰察布源泉河畔,也因此得名“乌兰察布盟”。清澈的巨力更河从白音敖包山前自东向西流淌约5千米与乌兰察布河汇流后转向北,流经巨力格太(今巨龙太)汇入塔布河。会盟敖包正东偏南2千米的台地上曾有乌兰察布会盟纪念铁塔耸立,铁塔正南二百米处是钦差大员驻地,因卫队和随从众多,故形成一个小村落,村落外围有夯筑的土围墙,后来的人们习惯称其为塔底村或城卜子。</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随着大清国的垮台,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并召开了蒙古国那达慕大会,封时任乌兰察布盟盟长,四子部落旗札萨克勒旺诺日布为亲王。次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为了拉拢内蒙古各部,防止他们倒向蒙古国,故将乌兰察布盟四部六旗官员全部集中归绥城办公,将清代会盟制度改革为会议制度。乌兰察布盟盟长四子部落旗札萨克勒旺脑日布又被封为亲王。至此,四子部落旗勒旺诺日布成为双亲王,原郡王旗升格为“四子部落札萨克多罗达尔罕卓里克图双亲王旗”,从1912年后开始简称为“四子王旗”沿用至今。1918年勒旺脑日布亲王用原会盟地乌兰察布源泉河一带的40公顷土地,换取乌素图召却尔计喇嘛位于归绥旧城九龙湾街的一处三排房屋的大院当做驻归绥城王府。至此原乌兰察布盟会盟地变为农耕区,会盟白音敖包因此废弃。</p><p class="ql-block">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因缺乏炼铁原矿料,随将会盟纪念铁塔拆毁送东八号公社熔炼锻造成耕地犁铧用于耕作。从此,记录着清代乌兰察布盟会盟历史的会盟纪念铁塔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化为铁末融入了乌兰察布贫瘠的土壤中了。</p><p class="ql-block">四子部落多次参加爱新国及后来的大清主导的会盟。如:本部或随宗主旗参加的会盟(呼拉尔)、行政盟制下的乌兰察布盟(漠南蒙古六盟之一)会盟(即四部六旗会盟)。时间又分为四段,即天聪五年(1631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九年(1670年)乌兰察布行政盟会盟(楚古拉干)、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乌兰察布行政盟第二次会盟及以后每三年一次的会盟。</p><p class="ql-block">康熙九年(1670年)乌兰察布行政盟的会盟,又称四部六旗会盟。康熙三年(1664年),茂明安部落旗完成迁徙以后,乌兰察布行政盟业已大体形成。清廷理藩院的下属机构经近四年多的勘查,最后选定每旗的一处地方为会盟之地,上报给理藩院。</p><p class="ql-block">康熙八年(1669年),理藩院左侍郎达哈塔赴实地勘定后,确定在四子部西南道劳乌湖克图(油脂石)附近的白音敖包山的主峰上封堆乌兰察布盟会盟敖包,选定会盟敖包西南五千米的乌兰察布泉河边一段红土坡地为会盟地。</p><p class="ql-block">乌兰察布盟名称的由来:《清史稿》(卷六十)称:“四子部、茂明安部、乌喇特部、喀尔喀右翼部,统盟于乌兰察布。盟地在四子部落境内,归化城南(实为北)百二十里。有五蓝叉拍山,即此。”</p><p class="ql-block">《大清一统志》称:“盖地有乌兰察布山,归绥北百二十里,就是乌兰察布会盟之地”。</p><p class="ql-block">《绥远通志稿》“卷一下册”记载:“……并由清廷指定以乌兰察布为每年会盟之地。盖地有河,名乌兰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实则河名乌兰察布,而地名乌湖克图也”。</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记载,不难看出以下三点可以确定:首先,会盟地在归化城以北一百二十里处的四子部落旗的旗界内;其次,会盟地有山有河;再次,会盟地就在乌湖克图一带。</p><p class="ql-block">实则,乌兰察布山指的是白音敖包山上的乌兰察布盟会盟敖包。乌湖克图是指白音敖包山阳坡的两块大白石的蒙语名称(注:此处历史文化遗产遭破坏严重,再不加以保护,将会消失殆尽了)。乌兰察布泉河是位于白音敖包西南五千米处的南北流向的河流,该地因是红色土质,原有地名为乌兰察布,故用会盟地名作为盟的名称。</p><p class="ql-block">清代会盟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型会盟。会盟期间朝廷派钦差大臣主持会盟事务,宣读朝廷圣旨,听取各旗工作汇报,商讨全盟政务、军务、商业、民事等诸多方面的大事。在盟会期间还有祭祀会盟敖包、召开大型那达慕、商业物资交流活动和佛事活动等等重大活动,使会盟活动成为传达圣意,统一民心,凝聚合力,搞活经济的大型盛会,每次会盟时间至少也要持续半个月左右。</p><p class="ql-block">另据史料记载,从1918年开始乌兰察布盟会盟制度有了变化,依照民国政令,迁往归绥城在“乌伊两盟联合办事处”进行每年一度的盟务大会。四子部落旗勒旺脑日布亲王用原会盟地乌兰察布源泉河一带的40公顷土地换取乌素图召却尔计喇嘛位于归绥旧城九龙湾街的一处三排房屋的大院当做四子部驻绥远城王府。至此原乌兰察布盟会盟地变为农耕区,会盟白音敖包废弃。</p><p class="ql-block">关于会盟地“乌湖克图朝鲁”的传说故事:相传,圣主成吉思汗在汗乌拉山进行完祭天祭苏鲁鼎仪式出兵伐金,首站路过白音敖包山前的巨力更高勒河饮马时忽然看到山顶出现两只白鹿直奔下山,走到半山腰看着成吉思汗的大军站立不动,许久后忽然变成两块巨大白石。成吉思汗认为这是此战必胜的瑞兆,便默默感谢长生天相助,待我日后大业成功之时比来此感谢。</p><p class="ql-block">之后的伐金之战势如破竹,逢战必胜。在战争结束后,成吉思汗派国师专程来此地在白音敖包山上建立一座萨满(博)敖包,每年祭祀长生天。</p> <p class="ql-block">清代四子部落旗游牧图上标注的乌兰察布盟会盟地位置(说明:此图是按照蒙古族习惯方位绘制的)</p> <p class="ql-block">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地布局平面示意图(谢青海绘制)</p> <p class="ql-block">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地钦差大臣居所(塔底村)平面示意图,城围子外应还有护卫队军帐驻扎(谢青海绘制)</p> <p class="ql-block">编者根据亲眼目睹古塔者口述绘制的清代乌兰察布盟会盟纪念塔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实地考察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敖包绘制的平面示意图(谢青海绘制)</p> <p class="ql-block">清代乌兰察布四部六旗会盟敖包简易复原图(谢青海制作)</p> <p class="ql-block">考察心得:</p><p class="ql-block">此次四子王旗文化、旅游、文物、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的共同考察行动,虽然收获多多,但通过几次考察很难全面了解清代乌兰察布会盟的辉宏历史全部信息,也因撰文者水平有限,在文字描写方面难免出现不妥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便于今后修改完善。</p> <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谢青海,男,四子王旗人,中高职称,内师大蒙文系蒙汉双语专业毕业,退休教师。爱好历史文化研究、摄影、户外、写作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