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疫情下逆行的宾县一中教师 <h3> “ 疫情一夜卷宾州,教师无畏敢逆行”。正当大家都畅想在“五一”小长假到户外看桃红柳绿,赏碧水蓝天的期待时,一直觉得离自己很远的疫情却在4月28日的夜晚突降宾州城,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县政府于4月29日下午果断对全县居民按下“暂停键”。古老的宾州城因疫情的突降而怆然失色。</h3> <h3>然而,疫情并没有因全城的静默而静止。随着呈阳病例的增加,部分密接人员被紧急送往哈市隔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外来支援宾县抗疫的医疗队不断加入,急需配合医护进行核酸检测的扫码志愿者。为尽快、尽早打胜这场保卫家乡的攻坚战,县政府在5月2日紧急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征募核酸扫码志愿者。疫号就是命令,王立忠校长亲为总指挥,立即成立了援疫领导小组,李彦贺任大队长,宋慧生为组长,宋云昊为副组长。并组建首批由一线教师和行职教师共20人组成的援疫小组。荣幸而自豪的是,这20人中恰有我存在。</h3> <h3>下午,我校的20名扫码志愿者在宋慧生组长带领下前往县政府西配楼去进行核酸扫码工作培训。天公不美,所有志愿者如时在16:30分到达培训会场,却因培训教师的腾讯课堂软件因西配楼网络的不支持无法打开,无奈只能是各学校指派一名教师到台前现场录制扫码操作视频,依此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宋云昊勇担培训之重任。</h3> <h3>5月3日,我们这些在视频指导中出炉的志愿者,早早起床儿,与自己匹配的医生对接后在5:00点准时到达指定的工作地点,却又因地点儿变动被紧急召回到龙湖社区调配工作。在龙湖社区领到任务后的教师,上午8:00左右我们这些昔日里在他人眼里只会教书的教书匠,放下粉笔,穿上防护服,瞬间儿成了它日自己眼羡口赞的“大白”,完成医护身份的转变。就这样肩负起为家乡而战的责任,淡定而从容的奔向、冲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键时刻,人民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向党、向人民彰显自己的大义与担当。</h3> <h3>目光所及皆华夏,宾县一中首战的志愿者被龙湖社区委分到龙湖湾、水木清华、和泓山水等17个封控区作战。就这样,在大家还不懂“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区别下,在大家还不懂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的状况下,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好防护时,仅凭在视频掌握的扫码步骤开始配合医生核酸检测,从开始的怯手,紧张,这支高素质化的教师队伍很快就娴熟的进入工作状态。</h3> <h3>大家有条不紊的操作着“开箱”、“选管”、“扫管”、“封箱“步骤,严谨配合着医生工作。因封控区都是被封在家的隔离人员,我们一单元接着一单元的逐楼、逐户的一层一层的爬楼,一家一户的敲门,生怕遗漏一人。不知不觉中明显感觉到后背潮重,汗水与因爬楼大口大口喘着的粗气相交融,令防护面罩雾气蒙蒙,看不清台阶、看不清楼层标识,就这样如同攻克堡垒似的一步一步的前行着……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与宾县人民医院的高子迁医生完成了龙湖湾小区五个封控单元的120人核酸检测。可是,当我脱下防护服时,高医生惊讶的问:“你是志愿者?”我说“是”。“志愿者怎么冲进了封控区?有没有点儿医学常识?……”在明显感觉到高大夫那参杂着愠怒的语气中我愣住了,同时也坠入小不爽的漩涡。</h3> <h3>然而这小不爽儿很快便被全体战友圆满完成6078人核酸检测的战绩而掩埋。有道是自古征战无坦途,大道苍苍,何其幸?何其殇?为蒙疫的家乡尽快恢复往日喧嚣,为姊妹兄弟能正常的行走在为生计而忙的路上,前方何畏,唯愿酣畅淋漓的斗一场,破疫霾,让学生早日回归课堂,以学报国,泱泱华夏,唯富,唯强!</h3> <h3>在龙湖社区工作两天后,因一中团队超强的执行力被调换到文化社区继续作战。文化社区是宾县最老化的居民区,不但楼房简陋,破旧。楼道狭窄、昏暗。主要是居民百分之八十都是留守老人和少量的留守学生。偶尔瞥见有几个中壮年或年轻人,都感觉是凤毛麟角似的“珍禽”一般。而且大多数老人都行动滞缓,反应迟慢。无疑提重了每个人的工作负荷。但我们一中人,就是一群敢打硬仗的队伍,我们耐心而细腻的在这场硬仗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几日下来,与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建立起良好的革命友谊和友情。</h3> <h3>世上没有天才,天才都是时代催生出来的。时代不缺英雄,英雄却应时代而生。王立忠校长心系疫情,运筹帷幄,不语自威,巨臂猛挥,前方和后方成一线,已将身心付众生。跨逾焦虑,以梦为缰。为确保一线教师平安无恙,李彦贺校长和宋慧生主任昼夜不停的奔忙,即使是队员需要一包纸巾,也会驱车逆行在路上,取、送防护用品,备餐、酒精、手消、剪刀、胶带……那夜儿,那晚儿,在校园昏暗灯光下,站着欲睡的李彦贺校长那疲惫的状态,惊落多少人热泪两行儿。</h3> <h3>强将手下无弱兵,好帅之下无孬种。援疫领导班子忘我工作的状态如同“催化剂”,感染和激励了每一个志愿者。壮心已似红炉火,绽落火花化热能。刚到一中工作的杨建华老师在检测中主攻爬楼的封控区,只想让年龄大的老师尽量少爬楼。当他在封控区扫出“红码”,思想上略有些儿波动时,还是我们的李校长为消除其顾虑摘下口罩与其交谈,事后杨建华无不感慨的说:选择来宾县一中工作是自己做的最漂亮、最值得、最正确的一件事!</h3> <h3>工会主席刘成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安排好线上授课工作,全身心逆行而上,砥砺前行,“愿将大爱还乡友,尽弃热血报春晖。”不愧是宾县一中的正高级和特级教师!</h3> <h3>王志强在爬楼时不慎崴脚,脚踝肿起鸡蛋大的一个包儿,贴上膏药,外裹绷带,不顾队友反对坚持工作,只轻言慢语的说一句:我坐着做全民核酸,我多做一个,大家就少做一个。</h3> <h3>张明慧奋战闲暇中,总是不厌其烦的分享做好防护的各种技巧和小常识,让正在为疫而拼的每一个“陀螺”在不经意间儿增添了作战的信念,更让人感到心暖暖的。</h3> <h3>刘文斌、黄影冬两位教师年近六十,两鬓霜染,尚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虽老神犹在,不破楼兰誓不回”的无语誓言。</h3> <h3>张宏宇、赵艳玲因身体不适被援疫领导强制休息,可她们稍稍调整后,又重返援疫战场。陈雪,曲继红、焦丽华、赵娜一洗日常寡言谦让的性子,在援疫的路上不让须眉,在结束“管控区”,就冲进“封控区”的作战中彰显“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壮年”。。</h3> <h3>丁志忠、王强、王福春倾己力,尽己责一直奋战在一线儿,何为可歌?何为可泣?如此深情义举,举县芳春。我们来了,在这场援疫的抗疫中,全体一中人心系家国情怀,越来越多的教师争先恐后的投身到抗疫一线,学年主任付振东、杨威,一线教师丁世富、李萍萍、冯国敏、王勇等先后加入,给援疫小组增添了有生力量。援疫小组成员也由最初的20人增加到43人、47人……而且,队伍不断的还在壮大、壮大……</h3> <h3>5月8日,病例平稳在“零增长”,终于看到了曙光。得知消息后,每一位参战教师和社区志愿者都双眼潮湿,这胜利来之不易,这一天是“母亲节”,养育我们多年的宾州城,终于在你自己生日到来的这一天,给予了我们一份心安的厚待。“暂停键”还没有开启,没有人停下脚步,仍在继续核检,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坚信,被疫情困扰多日的宾州城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疏柳衔黄,粉蝶追芳。援疫工作已接近尾声儿,在这场护佑家乡平安的善行善举中,一中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以王立忠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的这支队伍,是一支凝聚力极强,团结、友爱、敢打、敢拼、生死无畏、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的高素质化队伍。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一中所有参战的教师,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却早已在这场护佑家乡的义举中“化雀成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