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6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一行,包括准备去穿越四姑娘山的小分队五人:七彩狼、湘驴、大驴、老驴和专门赶来参加穿越的小憨驴,顺路去四川的王总夫妇,租乘坐老朋友刘总的越野,从兰州出发,计划用两天时间,从兰州到四川理县。</p> <p class="ql-block">甘南在一些人心目中,是一个贫穷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地方。其实不然。甘南既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也有影响很大的伊斯兰文化。它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也有壮美秀丽的山川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满大街都是戴着小白帽的回民。甘南也是我国回民聚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窃以为,大马路更名“大羊路”似乎更贴切些。</p> <p class="ql-block">甘南的草原有它自己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草原绵绵,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甘南草原既不像藏北阿里草原那样天低云白,极目万里,也不像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样风吹草低,富有诗意。</p> <p class="ql-block">自由自在地品尝着无公害、纯天然牧草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相形之下,甘南牧场虽然没有阿里的粗犷,也没有呼伦贝尔的豪放,它却有几分小家碧玉的感觉,一样迷人,一样可爱。</p> <p class="ql-block">由于甘南草原比呼伦贝尔纬度低,比阿里海拔低,所以草场质量比较好,是个非常好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路应该说是比较好走的。作为甘川两省的交通要道,却因为相互间的经济往来不十分密切,所以,车辆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大路朝天。</p> <p class="ql-block">草原景色。</p> <p class="ql-block">途中风光。</p> <p class="ql-block">途经尕海。</p> <p class="ql-block">尕海湖尕海位于碌曲县西南的尕海乡境内,距县城53公里,海拔3479.7米。</p> <p class="ql-block">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2万亩,尕海湖碧波荡漾、纯净无比,是甘肃省第一大高原淡水湖,丰水季节湖面为一万多亩,枯水季节为七千多亩,水最深处约五米。</p> <p class="ql-block">尕海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草茂盛,是许多珍稀鸟类南迁北返的落脚点和繁殖基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6-9月,湖畔千姿百态的各色野花绚烂开放,是尕海最美丽的时候,也是观鸟圣地。</p> <p class="ql-block">尕海草原也是亚洲最优良的草场之一。每年夏季,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气候凉爽宜人,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路上就能看到右侧的尕海湖。我们停车前去拍了照,但是因为我们被网拦在了离湖很远的地方,只能拉近拍照,所以拍出的照片很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尕海离今天的目的地郎木寺已经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风景依然那么动人。</p> <p class="ql-block">蓝天青山岗,绿草白毡房。高山桃花源的感觉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抵达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军用地图上。因为这里是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枢纽,又是从青海去甘肃的要塞,古时就有“南番中心”之称。</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南属川北若尔盖县的辖区,川北名寺格尔底寺就坐落在这里。镇北则是甘南碌曲县的领地,有赛亦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一镇分两省,不仅语言有差异,而且习俗也有区别,甚至连两省居民的住宅和寺院的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山峦重叠、翠柏长青、湿地汩汩,是白龙江的发源地,海拔3800米左右,山口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条件相对较差。</p> <p class="ql-block">相对川甘藏的大景观、大景致,这里算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过它距离兰州市仅有380公里,且有公路,驱车一天从容可至,且沿途风光可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小镇,很绝。一镇跨两省,以白龙江为界(其实白龙江在此仅是一条不到两米宽的流量很小的小溪),白龙江的西北一侧属甘肃省管辖,白龙江的东南一侧属四川省管辖。属甘肃省管辖的地面叫“郎木寺镇”,属四川省管辖的地面叫“纳木寺镇”。其实“郎木”与“纳木”对于藏语来说都是一回事,是音译的两个不同汉字,只是为了行政区划易于区别而已。</p> <p class="ql-block">关于郎木寺的地理环境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金盆养鱼”。这是因为它的东南面是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郎木寺便处在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带。</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作为现在的地域名称,藏语全称是“德合仓郎木”;又因为分属甘肃省和四川省管辖的“德合仓郎木”地面上都有寺院,所以又分别叫“德合仓朗木寺”和“德合仓纳木寺”。坐落在郎木寺镇地面上的寺院叫“赛亦寺”(也译为:“色止寺”、“赛驰寺”),坐落在纳木寺镇地面上的寺院叫“格尔底寺”,两座寺院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不知道“郎木寺”不是寺院名,而是地名。但是这里确实有两座著名的藏传佛教的名寺(当地还有一座清真寺)。不知是人们想当然,以讹传讹,或是寺庙有意推波助澜,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现在,郎木寺几乎成了两座寺院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郎木寺大酒店。不要被名称唬住,其实就是一个招待所。当然,在这里,这就是高档酒店了。</p> <p class="ql-block">安置完毕,我们去格尔底寺溜达,——赛亦寺稍远,又在背着夕阳的山窝里,光线已经不行了。</p> <p class="ql-block">太阳还没下山,天还比较亮,但是,寺院已经关门了。我们只能在寺院周围转转。</p> <p class="ql-block">格尔底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进了山门,是格尔底寺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俯瞰郎木寺镇。</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位小女孩(在我身后)挑水上来。3900米的高海拔对于当地的孩子来说,影响还是挺大的。见她挑得气喘吁吁,我接过水桶,帮她挑回家去。——记红点一个。</p> <p class="ql-block">格尔底寺,当地人称其为“四川寺院”(由此推断,当地人称赛亦寺应该是“甘肃寺院”),全名叫“达仓纳摩格尔底寺院”,系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的寺院之一,辖有18座分寺,现有僧人500左右。</p> <p class="ql-block">格尔底寺是四川省西北部的藏传佛教大寺之一,在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藏区有一定影响。寺内供奉着第五世格尔登活佛的肉身灵体,这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但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p> <p class="ql-block">眺望“甘肃寺院”赛亦寺。</p> <p class="ql-block">四川一侧的格尔底寺地势比较开阔,景色要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格尔底寺东南面,远处是一座屏风似的高山。</p> <p class="ql-block">高山上是一排凸起的红色石壁。</p> <p class="ql-block">红色石壁在夕阳柔和的光线照耀下,红得像一排火,红得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格尔底寺的坡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阴影渐起……</p> <p class="ql-block">太阳落山了。</p> <p class="ql-block">拉起“行走中国公益俱乐部”的队旗,来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风水轮流转,这回轮到赛亦寺这边了。落日余晖映红了西边的云朵。</p> <p class="ql-block">小憨驴。</p> <p class="ql-block">王总夫妇(侠驴和胖驴)。</p> <p class="ql-block">湘驴和七彩狼。</p> <p class="ql-block">大驴和老驴。</p> <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是第一次到郎木寺来,但是因为时间有限,要赶路,明天一早将要离开,所以这次只能是粗粗地看一眼,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不过,临走时,我已经把它列入旅行目的地之一,准备以后再来,好好滴欣赏一下(此愿望若干年后已经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