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春天

笠翁视点

<h3>  花丛掩映的角楼。</h3><h3> 春天来了,大内紫禁城里,一片花红柳绿。宫花映衬着殿堂的红墙黄瓦,美艳绝伦。</h3><div> 为了不错过紫禁城的大美春光,我时刻关注着京城的各种花讯。除了进宫实地考察外,还从网上下载了热心网友制作的故宫赏花地图,经过认真推算,终于拍到了梨花和海棠两个盛大的花期。</div> <h3><p>  座落在故宫紫禁城城墙四角上结构精美形制独特的角楼,它具有三层重檐,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美轮美奂,举世称奇。<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围绕着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相传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皇宫时,要求督造大臣在皇宫城墙的四角上,建四座美丽的角楼,并要求每座角楼都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督造大臣向工匠们传达了皇帝的圣旨,并限期建成。 这可难坏了众工匠,谁都没见过这种复杂结构的建筑。期限一天天过去,众工匠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正当大伙着急的时候,外面一位走街串巷卖蝈蝈的老人,挑着很多蝈蝈笼子叫卖,一工匠为</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解闷</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买回一个,没想到,这重重叠叠精巧复杂的蝈蝈笼子,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于是角楼照此便设计出来了。据传那位</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卖蝈蝈的</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老人,就是木匠祖师爷鲁班显灵。</span></p></h3>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始建,至乾隆元年建成。<div>    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落南端寿康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可通慈宁宫。<br>    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寿康宫以北二进院的后殿为寝殿,额书:“长乐敷华”。<br>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礼问安。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太后首居于此,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薨世后,乾隆帝仍于每年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div><div> 寿康宫东西配殿前有两株古木梨花,初春绽放时洁白如雪,晶莹剔透。<br></div> 寿康宫后三进院内的丁香花 紫禁城后廷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明永乐十八年建,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更名承乾宫。清沿明㓡,顺治朝曾重修。<br>    承乾宫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曾居于此。<div>  承乾宫院内亦有古木梨花,非常遗憾,因承乾宫今年未开放,故只能隔墙眺望。</div> 延禧宫的丁香花。 慈宁花园的丁香花。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曾一度作为太子东宫。因系太子观政之所,故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br>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br>    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乾隆朝和珅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光绪朝李鸿章任文华殿大学士。<div>  文华殿前有一片海棠,其最早的植于清末,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古木枝杆虬劲,繁花似锦,煞是好看。</div> 文华殿前的拍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