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br>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br> 孩子从一出生,首先面临的教育者是家长,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br><br>我们要不断地修正自己,毕竟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我们也应该坚持学习学习国家政策方向,顺应时代,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稳,以后才能站得更高,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孩子的成长成才需要家庭文化的滋养熏陶,需要父母改变教育观念,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认真思考教育的本质,共同托起孩子的明天。<br><br>孩子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去呵护,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影子,我们要共同遵纪守法,共同快乐学习,见证你们的成长! ——家长适当放手两不管三不惯的原则<br><br>1、孩子能独立完成——不管<br><br>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管<br><br>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大包大揽,哪怕是孩子明明可以轻松掌握的小事情<br><br>比如穿衣服、叠被子、打扫房间。这种我们自以为是的爱,只会打击孩子 独立自主的积极性,使得孩子无法掌握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成为 "啃老族"、“巨婴”。<br><br>所以,各位 家长不要心疼孩子,学会放手,那些孩子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们瞎操心! 2、孩子能够承受的事情——不管<br><br>孩子小的时候, 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不同意,就开始哭闹、撒娇,于是 家长立马缴械投降, 第一时间就会安慰孩子,甚至是让孩子放弃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孩子 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遇到困难就会逃避退缩,难以有出息。<br><br>所以,各位家长不要心疼,在孩子承受范围内的挫折、事情,家长就不要过多地安抚孩子, 让孩子独自面对,感受挫折。你能帮孩子一次,还能帮孩子一生吗? 3、孩子不尊重他人——不惯<br><br>现在的 老人都格外亲孩子,导致很多小孩变得一点儿都不尊重长辈,对长辈没大没小、毫不客气,喜欢跟父母顶嘴、满口脏话。这种行为一定不能惯!<div><br>一个不尊重长辈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别人,将来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很容易吃亏,也不招人待见。<br><br></div><div><br></div> 孩子撒谎推卸责任的行为不惯,孩子天生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犯错了以后, 会因为担心被父母责骂,而出现撒谎、推卸责任的状况。这是我们必须给孩子纠正的坏习惯。一旦不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 今后撒谎成瘾,今后很难取得很大的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做错事情不可怕”,且能够在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给予鼓励。 4、孩子触碰底线——不惯<br><br>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是一样适用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犯错、喜欢玩闹不是什么要紧事,所以每当孩子闯祸的时候,都会充当保护伞的角色,并且对兴师问罪的人们说:“犯得着和孩子一般见识吗?孩子犯错,家长要立规矩,见什么就要什么:有些孩子见不得别人有个什么东西,别人有自己就要有,有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个玩具,回到家就开始哭闹,闹着要让父母给自己买,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心软,因为这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般,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哭闹能够让父母妥协,那么下次他依然会这么做,因为很少有孩子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家长要教给孩子:爸爸妈妈给你买东西是疼爱你,但是你不能拿这个威胁爸爸妈妈! 5、孩子没有责任心——不惯<br><br>孩子撒谎推卸责任的行为不惯<br><br>孩子天生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犯错了以后, 会因为担心被父母责骂,而出现撒谎、推卸责任的状况。这是我们必须给孩子纠正的坏习惯。一旦不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 今后撒谎成瘾,今后很难取得很大的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做错事情不可怕”,且能够在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给予鼓励。 教育孩子讲究适度,我们上面所说的 “两不管、三不惯”,不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还是改掉孩子的坏习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给孩子 喘口气的时间,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诚意,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这样会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是爱的港湾,学校是知识的海洋,家校携手共进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快乐、美好、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