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5月12日上午,在新南桥村部听了一堂乡村振兴的文学课,说是文学课也可以,但又结合了乡村振兴。余艳给我们带来了《新山乡巨变》的书籍,讲述了她自己在清溪村蹲点写作的故事,同时讲述了乡亲们创业的网络销售故事。</p><p class="ql-block">作家余艳很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热点话题,又结合了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很有新意,也很契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切中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p><p class="ql-block">在周立波先生当年写下《山乡巨变》的乡村,从环保、产业、人才等12大“痛点难点”突破,借助“互联网+”转变传统农业方式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前后八个月,她采访了200多个人物,行程9000多公里。扎在益阳、扎在清溪村,她用笔墨再现了大清溪这个深具文化内涵和智能智慧的“山乡巨变第一村”。</p><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李炳银说:余艳的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和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虽然文学的体裁不同,但是因为都是在清溪这个地方生长出的文学根苗,所以,它们相互之间总是有许多相互联系。正是因此,余艳在自己真实观察记述清溪今天的真实生活人物表现时,巧妙地把小说《山乡巨变》的内容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参照,不断在历史的回望中发现今天的改变和发展进步,如同在一个今昔时间隧洞中的穿行,明暗清晰,冷暖自知,很好地表现了发展“巨变”这个核心的主题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余艳是一个热情投入的作家,有很强的追求精神,富有进取意志和实干作风。听她的文学课,你感觉到一种力量。她反复说要为人民创作,要到人民生活中去,这对于我们是很有启发的。</p><p class="ql-block">我翻看了她书后附的曾经采访名单,即可感到她用心用情用力。这次创作《新山乡巨变》,余艳直达现实社会生活鲜活的现场,在时代变革的前沿沉浸扎根,用心仔细地观察感受和理解。又在清溪发现中国农村最新的时代表现,写出了农村“巨变”的内在向往和时代助力情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清溪的新奇生机和繁茂的景象。很有现实建设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新山乡巨变》是我们看到的真实书写现代智慧乡村、数字化农村农业的作品。所以,这部作品在视野和文学思考的边地和内容表现等方面,与此前许多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品有突出明显的区别,会给人新的见闻和内容思考。一个用手机协助种地,用先进机械、无人机耕作的农民,是很有新意的。</p><p class="ql-block">之前,著名作家谭仲池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了清溪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说着,邓旭东打开手机,让我看他制作的宣传清溪村变化的视频。我看了之后,颇为感动于他的用心。“你看过小说《山乡巨变》吗?”我问他。“看过。”接着,邓旭东绘声绘色地口述了一段小说中对邓秀梅的描写:“她穿一身青斜纹布制服,白底蓝花的衬衣领子露了出来,披在棉衣领子的两边。棉制服右边的上口袋佩一支钢笔,插一把牙刷……剪短了的黑浸浸的头发在脑门顶上挑开一条缝……墨黑的眉毛,又细又长,眉尖差不多伸到了鬓边。从打扮上看,老倌子猜她是一个干部,带着敬意地问道:‘同志你进村去吗?’‘是呀,到清溪乡去。’”</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惊讶。不只是邓旭东,贺书记对我说:“我们村很多青年都在读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湘江一夜》等。我要求党员带头读书,弘扬红色文化和山乡巨变的创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刚从荷田深处采摘莲蓬归来的中年汉子,从我们身边走过。贺书记指着他的背影说:“他叫邓日光,今年46岁了,原来家里兄弟多很困难,最近几年他在村中盖了一栋擂茶馆,现在已经富起来了。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办起了10多个擂茶馆,已经成为一个特色产业。”</p><p class="ql-block"> “去品一品他的擂茶吧!”贺书记提议道。</p><p class="ql-block"> 邓日光的擂茶馆整洁宽敞,窗明几净,有近百个座位,都是一色的原木桌椅。不一会儿,一碗碗香喷喷冒着热气的擂茶,就端到了我们面前。我向邓日光请教擂茶的制作方法和功效。</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腼腆而质朴的汉子。说到擂茶,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擂茶的主要配料是黄豆、茶叶、芝麻、玉米、绿豆、花生米和炒米,按照顾客的需要,另配生姜、鱼腥草、盐和糖。喝擂茶,有明显的解渴、充饥、去湿、散寒作用。历史上,清溪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从资江码头运过来的丝绸、铁器、煤油、火柴都是经过这里,再运往湘中各地;而湘中地区安化、新化生产的黑茶,又从这里运到资江码头上船。那时候,过路至此的人们,都喜欢歇一歇喝几碗擂茶。现在,清溪村的擂茶已成了一种地道的特色茶饮,引得游人纷纷前来品尝和采购。邓日光夫妇俩开的擂茶馆,每天的收入达数千元。</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看,边听边思,眼前这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山川秀美、乡风文明的现实图景,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p><p class="ql-block">邓日光的擂茶馆,就盖在周立波故居前荷塘边他家的自留地上。故居门前,人来人往。周立波离开世间已42个年头,但至今,他的身影和声音还在乡亲们的心中闪现回荡。乡亲们知道,先生并没有走远,他还会回来看他们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在乡镇工作十多年,对农民农村的情况很熟悉,如何扎根人民,创作与时代同步的作品,这堂课,我很有启发,我想,我也要写写我的乡村生活,和我们浏阳的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在听课的时候,农业农村局的负责人还发来信息给我,对我进行了一番鼓励,并期待我写写浏阳的乡村故事。浏阳著名作家欧阳稳江也说要我攒劲写。我知道,他们对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因为他们都知道我在乡镇工作多年,对乡村的情况很熟悉。但是,我知道,自己虽然出生在农村,工作在乡村十多年,但是要真正把乡村的生活写好,却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浏阳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彭晓玲也说,其实,我们浏阳的乡村故事和创业故事很多,以后我们要多策划、多挖掘这些故事,要形成更为系统的创作思路,要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呼应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新南桥村离城区很近,我去过两次,这里的风景优美,特别是有一条水杉树的网红路,我多次在抖音上刷到过,很漂亮,配上时尚的音乐,听起来看起来真的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新南桥村于2004年由原新南村、青山村、新湖村、裕塘村4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2946亩,山林23468亩,山塘38口,有60个村民小组、1376户、5686人;工业以烟花鞭炮、素食加工为主,农业以蔬菜水稻、烤烟,养殖牲猪、黑山羊为主,有大小企业及专业合作社10余家。</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新南桥村党总支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民生为本,新建“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方便村民办事、就医;投入400万元完成村级主干道提质改造18公里,实现村组公路全面硬化,道路亮化覆盖面达60%;累计投入780万元完成基本农田改造700亩;建设标准果蔬、彩色水稻种植基地400亩;积极引导130余户村民外出开办蒸菜馆,每年直接经济收益达4000余万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该村确定“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制定《新南桥村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目前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已建成并正在试种百合、玉竹、牡丹、芍药、罗汉果、湘莲等品种;有一位退休的机关干部告诉我,他退休后就义务为村上当顾问,给他们提供一些发展的新思路。我问他到这里多久了,他说退休十多年了,在这里当顾问也四五年了,我看他精神很矍铄,一定是这方水土给予了他的青春力量。</p><p class="ql-block">该村流转土地510亩,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彩色水稻观光基地,培育规模合作社3家,村集体经济稳步上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完成改厕 34 户,加强河道污染巡查力度,亮化网红水杉道,打造摄影、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他们通过举办“FUN学营”免费培训班,新南桥村第二届摄影大赛,策划了村级文艺晚会,筹划出版《走上新南桥》旅游手册,新南桥村乡风文明持续向好。</p><p class="ql-block">我在村部看到了他们的摄影作品展示,非常有时代特点,这里的山水美如画,这里乡亲们快乐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创业故事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他们启动建设新南桥完全小学,完成村部整修,投资220万元建成中医药文化屋场(康桥屋场)。投资60余万元拓宽硬化裕塘片主干道1.4公里拓宽硬化,投资40余万元维修加固河坝1个河堤4处,新增便民服务点1个、居家养老中心1处,我可以想象,这里的群众生活一定很方便,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在新南桥村,有一个新型农民,他在这里租了1000多亩农田,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新农人生活。</p><p class="ql-block">他叫陈和礼,男,农民,高中文化,1986年9月出生。自费读了浏阳2016年秋季行政管理专科班。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他有一种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已的创业梦,也为当地农户树立了致富典范,带动了广大农民创业增收。</p><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通过隆平高科一位研究生朋友介绍,引进云南乡村一种紫香米进行试种,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讲解与推广下,村民对彩稻的种植方式以及彩稻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的了解。2016年将彩色稻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为150多亩,并种植一块有特色的“佛”字紫香米艺术彩稻,引起当地热烈反响。合作社通过此次艺术彩稻种植,把传统农业跟旅游业完美结合,打造出当地佛文化一特色,并自行注册商标,做出特色产品,成立“连理枝”农产品贸易公司,注册商标“连理湘”。2016年10月底,他将自己的产品通过户联网销售平台进行统一销售,同时在微信平台上推广众筹紫香米。从生产加工至收益通过农博会进入市场价为60元/公斤,达到一定的收益性并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也开创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2017年通过文化产品跟旅游结合,打造出一镇一品特色文化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公司于当年被评为浏阳市十佳诚信网商和A类示范单位。</p><p class="ql-block">2020年,他又在新南桥村选择了水稻种植,在这片土地上奔走,他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踩着月光,青春在这片土地上挥洒。</p><p class="ql-block">他根据新南桥村的自身情况,依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选择优质稻种子。近年来湖南提出“名优湘米工程”,要求加快优质稻米开发步伐,他抓住这个契机,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加快乡村优质水稻产业开发。</p><p class="ql-block">他创立了长沙市连理枝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公司年轻的团队结合浏阳及周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创建了网上贸易平台“连理枝商城”,年网络交易额达到1300万元,其单位于当年被评为“浏阳市十佳诚信网商”和“A类示范单位”,并成为“湖南省认定单位”。2022年还被授予“产业振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新南桥村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像和礼这样的有为青年,他们正在蹲守乡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乡村这片土地上,不负青春,不负时光,谱写一曲动人的乡村振兴之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