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和小伙伴去九都一带进行乡村文化考察,早晨迟起,匆匆忙忙赶到上车地点,大伙儿已到齐,就差我。一上车,老乡杨老师就像看到救星说:“今天你和我一起当导游。”我一脸懵,连忙说:“不行,我是连回家都会迷路的人。”被我拒绝之后,他又邀请女诗人杨美女一起当导游,也被拒绝,拒绝的理由是她虽然去过一次但她是路痴,早不记得路怎么走了。就这样,我的老乡杨老师挑起了重担,担任此次乡村文化考察的导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云气诗滩,这算是蕉城区比较有名的一处文化景点,大伙儿基本都去过,很顺利地到达景点,下车拍照、观石、赏花,然后上车。</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本草园”,这是杨导临时起意增加的景点,我也大力推荐,觉得不错可以走走。同行的教授时间观念很强,觉得我们这样太随意,临时增减景点,恐无法按时完成预定行程。建议还是按计划行事,所以我们匆匆走了几步就前往黄鞠水渠参观,这都还算顺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18px;">下一个景点是前往云门畬家村,杨导游靠导航把司机带到了山脚下,</i><b><i>司机问:“现在应该怎么走?”杨导游非常爽快地回答:“不知道。”车上笑声一片。教授说:“杨老师当导游全靠胆子大。”</i></b>说笑归说笑,却把司机给难住了,方向盘改往哪个方向打呢?小伙伴开始猜测,眼前两条路,一条是窄小的泥土路,一条是稍宽的水泥路,大伙儿一致觉得应该走水泥路,司机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往水泥路开,可问题来了,开了一小段,发现此路不通,挡在面前的是一座房子,下车询问村民,原来这里是水电站,我们要去的云门村就在山头,但是要绕过这座山才能从另外一条路到达。司机只好在那巴掌大的地方施展他高超的倒车技术,加上我们在旁边指挥,好不容易调转车头,驶出了那条水泥路,大伙决定不去云门村了,也就在这时,<b><i>我们对杨导游的导游水平表示严重怀疑,说他说“探险型导游”。杨导表示很受伤,说自己半路出家能导成这样已然不错。大伙只能安慰他:“的确不错,至少上升空间很大。”教授再次强调胆大的重要性。大伙又是笑成一片。</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i></b></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到了霍童镇,接下来要去参观黄鞠故里,这下杨导声音一下子响亮起来,指挥司机该往哪里哪里开,我们又调侃他:“这回找到自信了,终于有导游该有的气势了。”我们又趁机总结了他先前导路时用的那些词语<b>“好像、大概、估计”</b>。说笑之间,车又驶入一条小巷,刚刚对他升起的一点信心又沉了下去,这回他倒是很自信,说“没错,就是这条路!”<b><i>他敢这么自信,我们自然也就不敢怀疑他,果然,不一会儿车就开到了黄鞠故里,大家表扬他“业务水平果然进步很大。”还说:“起点低意味着进步空间大。”他听了憨憨地笑。真是一群可爱的小伙伴。</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周末,去哪玩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人一起玩。今天,还是要感谢这位大胆的杨导,有导游总比没导游来得好!</i></b></p> <p class="ql-block">后记:此次考察已是两三年前的事,文章也是当时写就,纯属流水账。今日翻读旧作,当日情景仍历历在目,盼疫情早日散去,我们可以重新踏上愉快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