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王仁裕《玉堂闲话》 </b> 甘肃天水是一座掩映在群山之中的小城,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称秦州。麦积山,这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就矗立于此,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麦积山的名字由此而来。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佛像有1600年历史,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现保存有石窟194个,泥塑石刻像7000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 在千年的尘埃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传承着这些佛像的生命力,创造了一种凝固不朽的美。 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 古人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尽南山柴,修起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的工程艰巨宏大。 公元734年石窟经历了一次特别强烈的地震,因此部分石窟已经损坏,而且还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麦积山石窟现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参观石窟的路线是从东崖到西崖的单行路线。东崖的第9号和第4号窟水平超赞,特别是第4号窟散花楼,惊喜不断,其他的经典基本都在西崖。 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惊险陡峻为世罕见。 远观东崖第4窟散花楼 第13窟<b>东崖大佛,</b>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 西崖保存下来的洞窟有万寿堂、天堂洞等,雕塑以及神像整体形态都非常庞大,有些可以达到两三吨重。 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b>西崖大佛</b>,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br> 东崖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最为精美。 <b>第9窟</b>位于东崖东部,一字排开分布有7个佛龛,每龛各供一佛,开凿于北周(557-581)时期。 洞窟内现存造像19身,除正中一龛内为一佛二弟子,其余各龛都为一佛二菩萨,但第5龛、第6龛右侧菩萨已缺失。 石窟的佛像真实地反映了先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追求。他们将美丽和信仰倾注在这灵动的泥塑之中,佛、菩萨、弟子、供养人这些雕像被赋予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b>千佛廊</b>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 走过一段编号168的北周留存下来的楼梯,手脚并用爬上去,穿过千佛廊,才能来到赫赫有名的散花楼第4窟,出场很隆重哦。 第4窟又称<b>散花楼,</b>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约八十米。 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 登上七佛阁前廊凭栏倚立,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撒向空中,你就会看到美丽的纸片纷纷扬扬、徐徐飘落而下。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据说在此散花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 七佛阁雕刻非常的精美,特别是柱子上的莲花花瓣浮雕,很多栩栩如生的石胎泥塑神像。 龛与龛之间都塑有一护法像,共计八身,称为“天龙八部”。 散花楼两端,有两具身高4.2米的金刚力士,骨骼健壮、肌肉突起,造型夸张。一个双拳紧握,嘴唇紧闭,双目怒视。 另一个手拄金刚杵,双目怒张,阔口大开。强悍无比气势逼人,塑作技艺高超,是金刚力士中的杰作。 在金刚力士的上侧也各有一小龛。 散花楼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 每龛各供一佛。 诸龛的门楣上悬挂了四块匾额,分别为“西来圣人”、“菩提场”、“慧光普照”和“是无等等”。其中“是无等等”成为明星门匾,很多文创以此为题。 石窟的雕像有大有小,最大的整体可以达到16m的高度,最小的只有10cm左右。 <b>第5窟</b>在东崖西侧最高处,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具有“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 西崖大佛造像正中立佛高12.2m,左侧胁侍菩萨除裙裾尚存外,其余部分已全部剥落无存,石胎外露。 跣足立于升腾的卷云之上,体姿挺拔飘逸。 <b>第121窟</b>佛龛右侧的一组,菩萨和弟子双肩相互轻靠,面带甜蜜的微笑,似乎在悄悄地耳语,这便是著名的“窃窃私语”。 泥塑的佛像注视着芸芸众生,讲述着世纪兴衰变迁的故事。 佛教塑像就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到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 它们所表现的虔诚,拥有如凡人一样的真诚和愉悦。 后秦的剽悍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丰满夸张、两宋的写实求真……每一种美,都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b>仙人崖</b>位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现存有北朝、宋、明、清等朝代的塑像197尊,壁画87平米,明、清两代建造殿宇27座54间。 以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而闻名,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凹凸的飞崖间。 仙人崖是明清时期石窟的代表,在甘肃天水,寺庙景观十分常见,但与自然崖体直接相容的非常罕见。 这些石窟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更能丰富其气韵,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相融的深度美感。 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这里也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 仙人崖的特别之处在于丹霞地貌陡峭崖壁与石窟、寺庙的结合,分布在5座不同的山峰上。 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组成,知名景点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 景色是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 罗汉堂为明代建筑,主佛两侧塑十八罗汉。 仙人崖有珍贵的早期塑像,明清建造的殿宇、铜佛,还保存有佛经、石刻等。 我们差点就要放弃这个景点,因为它还是相当像我们南方的景色,有山有水有树的景色,陇上江南,的确名不虚传。 可惜好端端的诸多佛像,剩下了很多的空缺和遗憾啊!南崖上西崖下,我们在整个仙人崖景区走了两个小时的样子。 大名鼎鼎的仙人湖。盈盈闪闪的一湖山水,闪烁着、倒映着、吹拂着、波动着,两岸的景色湿润而明亮。 一道横在两山间的大坝,丹崖碧水相映成趣。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交融产生的美,向来为人们所喜爱。 麦积山石窟风景区保留有大量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每一位来到麦积山景区的人,都会被那悬崖上的那些洞窟所震撼。 <p class="ql-block">为了胖虎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我们带着老妈妈从武汉到西安,到胖虎学校接上他,驱车前往甘肃天水,游玩了天水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回程去了陕西宝鸡法门寺等景区。</p> 一路向前,沿途的风光值得欣赏,但不用留恋,下一站会有更美的景色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