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扑马螂,是一件令我们小时候特别高兴的事情。还记得:那时候马螂特别多,一到阴天或雨后,大片的马螂就会聚集在一起超低飞行。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从家里跑出来,双手举着一个半秃的竹扫帚,伸长脖子,高仰着小脑袋瓜儿,来回奔跑着扑马螂。 </p><p class="ql-block"> 马螂虽然多,尽管大家也很卖力气,但半天也捕不着一个。可好不容易捕到了一个,放在哪里呢?不能总在手里捏着吧,因为还要继续捕马螂,衣服上又没有口袋儿。那时候孩子们的衣服上都没有口袋儿,一是布票紧张,衣服上再加个口袋儿又得费不少的布,二是小孩子们爱胡乱往口袋儿里装东西,什么卡拉瓦块、破铜烂铁、废纸草棍儿等等,都是孩子们的“宝贝”,用不了几天,口袋儿就会被磨出个大窟窿,所以哪还有家长会给孩子的衣服上安口袋儿啊。其实,就是衣服上有口袋儿也不能把马螂放在里面,因为不是被闷死就是会飞走。这时候聪明的我们就会把扑到的马螂放在嘴里,用唾沫粘住它们的翅膀,这样马螂就飞不了也死不掉了,而且还不耽误我们继续捕马螂。有时一个孩子嘴里可以衔十多只马螂。这些童年趣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当时,虽然普通的马螂较多,但像红马螂,我们那时都叫它“新媳妇”,就特别少,偶尔逮着一个就高兴的不得了。至于大个的绿马螂——“官儿马螂”,那就更少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普通的马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被蜘蛛网住的马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媳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官儿马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蜻蜓幼虫脱去外壳蜕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蜻蜓点水”,产卵水中</span></p> <p class="ql-block"> 马螂,是家乡的土语,其实它的学名叫蜻蜓。蜻蜓是地球上100多万昆虫中的一种。2019年,我有幸在江苏省镇江博物馆看了一个名为《虫虫的世界——常州博物馆馆藏精品昆虫展》的展览,看到了各类精品昆虫标本300多种800余件,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其中关于蜻蜓的介绍和蜻蜓的标本,也让我领略到了蜻蜓家族的多样性与神奇。据说,蜻蜓是一种古老且种类较少的昆虫,它最早可追溯到3.2亿年前,全世界约有5600种蜻蜓。我国的蜻蜓种类仅有280多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我在江苏镇江博物馆拍到的蜻蜓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 过去,只知道蜻蜓是益虫,是捕食苍蝇、蚊子、蠓虫等害虫的能手。但看过展览后才知道,原来蜻蜓还有食用价值。蜻蜓中部分种类的稚虫和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很好的高蛋白食品。其中,红蜻蜓稚虫粗蛋白平均含量为58.82%,比猪肉、牛奶和鸡蛋等食品的粗蛋白还要高,这真是我原来没想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