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平碉楼群之—世界最美村落马降龙

明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降龙,一个有着独特名字的开平碉楼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之一。于21年22日下午来到了这里。进入绿树掩映的村庄,走在竹林小径中,遇见一幢幢充满西洋风格的古旧碉楼,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西洋风情,曼妙的生态环境宛如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降龙古村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5个自然村(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美的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空气清新,满眼青翠。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就藏在这古林修竹间。远眺那些罗马风格的凉亭尖顶,疑为天上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降龙古村落是一座生活着的村庄,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房屋规划井井有条,村前是笔直的道路,屋檐、墙壁都有花鸟鱼虫的装饰,精雕细刻,古仆盎然。现有村民171户、506人,80%为侨户,村旁还有大片的田地。在开平,马降龙的雕楼虽然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美的古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降龙最有气势的碉搂当属天禄楼,这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兴建的,为典型的众楼。楼高7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每到傍晚,集资户男丁均入住楼里以防匪盗绑架。第6层为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为瞭望亭。天禄楼铁门铁窗,坚不可摧,历经80多年风雨,依然纹丝不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记载,1963年、1965年、1968年开平连续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楼得以避难。碉楼的兴建主要是防匪防涝,天禄楼也不例外,在那社会动乱、土匪出没的年代,天禄楼曾是村人的“保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莞庐建于1928年,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室内外壁画灰塑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耀庐建于民国17年(1928年),坐东向西,独成院落,总占地面积368.12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第二层背面两角筑有“燕子窝”,外墙设有射击孔,顶层四面向外悬挑筑柱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培英书室建于1926年,由澳大利亚华侨黄林德出资兴建,为碉楼书室。“书室”一词体现了文化带来的“雅”与“品味”,不显俗套。书室名取意为“培育英才”,主要是供家族子弟读书之用,房主希望其后代能在此学到知识,有朝一日成为国家栋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降龙村落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一大片苍翠欲滴的竹林,而在竹林之中,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有着红褐色外墙的骏庐就掩映在茂密的古林中。骏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关崇军于1936年建造的乡间别墅,楼高四层,门框,窗边到处都是雕花绘画,门窗上立体的雕花设计做工精细,相较于平面刻花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峻庐欧式外型,二楼三楼客厅都有天井,便于在洪水来临时搬运物品。在三楼看到一座中西合璧的祭台,台下有狮子滚地球图案,示意华人富满全球,美好的预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骏庐,视野越过林海,顿觉开阔。一幢幢雕楼独立于翠林之中,背靠着百足山,依山畔水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昌庐在峻庐东面,建于民国25年(1936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四层,窗套装饰讲究。马降龙的碉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国的黄金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穿过青翠茂密的竹丛,独一无二的中西合璧建筑呈现于眼前,这就是宏伟坚固的林庐。林庐是旅居墨西哥华侨关定林建于民国25年(1936年),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窗套装饰精美。林庐内客厅悬挂着汽油灯,还有发黄的老照片,让人回想起久远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楼眺望,眼前的风光令人震撼不已。古村落的碉楼和庐都隐藏在竹林中,不时的闪现出穹顶、罗马柱、碉楼顶,让人脑海中立刻就能浮现出著名电影《卧虎藏龙》中堪称绝境的竹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堆水泥看似无奇,但却是80年前从英国进口的红毛泥,漂洋过海的建材,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平不会拥有这么多碉楼,如果不是依靠村前的潭江水运,恐怕也不会存在这些碉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居于骏庐、林庐两大楼处的 “世外桃园”里的百棵杨桃树,虽近百年依然枝叶繁茂,粗糙的枝干中,透露出一种骨气,更像一个个守卫金戈铁马的武士,与那铮铮铁骨似的清秀脱俗的竹海遥相呼应,坚守故地,捍卫一方圣地,更多了份卧虎藏龙的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独门独院的敏庐,典型的两层小洋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庐,三层小洋楼,雕梁画栋的装饰和花纹,时隔大半个世纪依旧绚丽夺目,这应该是开平碉楼中少有的色彩艳丽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茂密的树林之上,几幢有着浓郁西洋风格的上世纪碉楼随意散落着,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东楼建于1928年,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背面两角筑有射击孔的“燕子窝”,正门前设外廊。有罗马式的拱券,如今已经废弃在竹林之中,大门紧闭,门口堆积着柴草。厚重的铁门铁窗告诉大家,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八九十年前是饱受匪患骚扰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马降龙村落的特色,沿着石板路走去,村落首排房屋的造型统一式样。两廊上面竖起女儿墙,博古脊下面,是乡村工匠创作的大幅灰塑。青砖素面墙上,仙鹤、麒麟、孔雀、瑞狮、祥龙、松树、牡丹、荷花、修竹、宝葫芦以及暗八仙、额联书法,尽入工匠的刀笔下,五颜六色,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平碉楼与村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古旧而充满西洋味的岭南乡土建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碉楼已经十室九空,绝大多数屋主及其后代已经移民海外。纵观而望,开平的“非遗”项目与“世遗”交相辉映,散发出独特的侨乡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一幕幕历史往事,惊讶当年村民的勇气、智慧,感叹他们能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坚守家园。甚至在文革期间,齐心协力用生命铸成一道不可逾越的“村墙”,保存下这片神奇的建筑。午光洒照,风声飒飒,竹声沙沙,卷起让我无尽感慨的画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