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令我震撼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城市见证了整个历史。”</p><p class="ql-block"> ——威廉·贝根《致佩特拉》</p><p class="ql-block">这个令19世纪英国诗人震撼的玫瑰红城市,就是约旦的佩特拉古城,位于红海和死海之间,是古老东方文明和希腊建筑风格相汇交融的产物,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就是一座从岩石中雕琢出来的城市。这里的岩石色彩斑斓,有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整个城市废墟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玫瑰般的色彩。我们从首都安曼出发,驱车南行260公里,来到神秘壮观的佩特拉古城。</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佩特拉古城如同炼狱,天气炎热,光照强烈。一进入景区,好友们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整装出发。</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城的建造者是一支阿拉伯的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尤以公元前3世纪修筑的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古代的佩特拉以中东商业中心而著称,是埃及、叙利亚乃至希腊、罗马之间的贸易市场和中转站。公元10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吞并了纳巴泰王国,并使之成为阿拉伯半岛的一个省。在罗马人占领佩特拉的200多年中,佩特拉再次繁荣昌盛,至今仍然保留了一些罗马时期的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3世纪起,因红海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6世纪,佩特拉经历了几次大地震,震坏了大部分地面建筑,拜占庭便遗弃了佩特拉。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片废弃的空城。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佩特拉成为叙利亚到埃及或阿拉伯半岛驼队经过的落脚点。12世纪后,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p> <p class="ql-block">1812年,一位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的年轻英籍瑞士探险家化装成一名穆斯林,进入了这个阿拉伯世界的禁地,从而使这座神秘的都城重新为全世界所瞩目。电影制片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路卡斯合作,曾在佩特拉实地拍摄了影片《印第安纳·琼斯和法柜》,让人们更多地领略了古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隐藏在幽深曲折的峡谷中,被群山环绕。进入古城的路分为两段,脚下的大道是第一段,约1.2公里长。路边一块块巨大的方石吸引了我们,据说,在佩特拉大约有25个这样的巨大方形石柱,是权贵的坟墓,或是为当地人信奉的神灵而建,年代大致在公元前50年~公元后50年间。</p> <p class="ql-block">大道的两侧山岩上还开凿了许多山洞。有些岩壁上雕刻着神龛,或是有人居住的山洞痕迹,这给峡谷增加了神秘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这座方尖碑墓穴与众不同,是公元1世纪初纳巴泰人修建的一座具有埃及特色的墓葬群。上面直接在岩石上凿刻了5座墓葬,顶部有4个高7米的方尖碑,中央嵌一石雕;下面为两层结构,各由6根立柱支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岩壁上有以纳巴泰语和希腊语题写的纪念碑文,</span>由于风化严重,原貌已难辨认。</p> <p class="ql-block">在佩特拉景区里有很多贝都因人,他们在这主要是为游客提供骑马、骑骆驼和兜售纪念品。我们一路走一路听到贝都因人喊着camel或horse,以招揽游客乘坐他们的骆驼或马匹。</p> <p class="ql-block">大道终点连接一个狭小的入口,它是第二段通道的起点。西克峡谷小道是进入佩特拉古城的唯一通道,因为细长蜿蜒,也被称做蛇道,长1.5公里,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2米。西克峡谷成为一道守卫佩特拉古城的天然屏障,佩特拉的精华部分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峡谷高百米,两旁峭壁耸立,犹如利斧从天上劈下的一道深深的裂痕,人称“一线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极为险要。</p> <p class="ql-block">站在峡谷中,仰望天空,似乎浩瀚的宇宙突然变得十分渺小。</p> <p class="ql-block">蛇道曾是石铺路面。2004年一家伦敦的建筑公司在此设计建造了一条造价200万英镑的游客过道,但仍保留着少部分石铺残段。</p> <p class="ql-block">“山间铃响马帮来”,马车不时从峡谷中穿过,车夫大声吆喝。我们没有选择坐车,就是要看看这千载难逢的独特风景:主人公穿过沙漠中的神秘峡谷,来到阿拉伯人隐居的城市,凭借刀法震慑了他们……,卫斯理小说中曾经有过的情节,多像此情此景啊。</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天然的岩石右方酷像人脸,尤其那个大鼻子惟妙惟肖,下方两个妙龄少女在歇息,有趣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穿着长袍,围着围巾的阿拉伯妇女和可爱的儿童,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岩石经过风的侵蚀,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孔洞和形状,峡谷不时能看到各种造型各异的奇石怪壁,眼前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貌似大象的象鼻山,还有人说看上去更像个大鱼头。</p> <p class="ql-block">岩石酷似神龛无神像。</p> <p class="ql-block">蛇道两侧石壁下部依山开凿出了水蛇般的大水槽,纳巴泰人通过大水槽把泉水引入神殿墓室上方的储水池中,供佩特拉城中居民使用,大水槽同时兼有泄洪作用。</p> <p class="ql-block">石缝中的白色植物,虽已枯萎,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着不屈姿态,随风摇曳。</p> <p class="ql-block">在峡谷蛇道中间,有一块巨石,上面长着一棵长青树,根植于石缝之中,彰显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峡谷岩石含有二氧化硅等元素,在风雨、水流的作用下,在大自然的造就下,形成以赭色和红色为主、夹杂了蓝、黄、紫、绿等不同色彩的奇石怪壁,阳光照射下五彩斑斓,光怪陆离。</p> <p class="ql-block">纳巴泰人信奉神灵,蛇道内留下不少遗迹。峡谷中间有一块巨大的方形石块,其面向佩特拉城的一面被雕刻成了门楼形状,门楣处雕刻着方形螺纹状的图案;“大门”中央置放了一高一低两块长方形石块,高的石块上部也雕刻着与门楣上相仿的图案,这就是祭拜纳巴泰人主神Dushra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在两边峭壁上,也不时能见到镶嵌在岩石上供奉着纳巴泰神的壁龛。</p> <p class="ql-block">这组岩壁上的壁龛是公元3世纪建的,中间壁龛刻着大祭司Sabinos Alexendros的塑像,脚下还有两只狮子;左边的壁龛内供奉着纳巴泰人信奉的三块并列的长方石神,右侧壁龛内的半圆形雕塑代表Dashara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元前100~50年创作的一组大型写实性雕塑,长达10米左右,刻画了行进中的骆驼商队:商人穿着宽松的衣服,左手持一棍棒,右手牵着骆驼,后面还跟着一头小骆驼;这组雕塑证明贝都因人与骆驼有着数千年的情结。</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见到的只是商人的下半身和几对骆驼脚,却不难想象当年商队满载货物,风尘仆仆、意气风发地进入古城的情景。可惜这一组人牵骆驼的大型雕塑,由于砂岩的硬度不是很高,加之两千年的风化及遭致地震的破坏,不能窥其全貌了。</p> <p class="ql-block">西克小道弯曲狭窄处,崖壁也显得特别陡峭。两边峭壁千仞,悬崖高耸,头抬起来仰望天空呈一线天的景观,两侧笔直的峭壁几乎在头顶碰在一起,给人以底部宽上面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幽深的峡谷犹如时光隧道,带领我们不断前行。峡谷越走弯越多,游人也越来越多,似乎在预示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终于,在沉醉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后,转过弯来,芝麻开门,眼前突然出现了人类建筑的奇迹,峡谷小道尽头,一座高大的神庙在视线中露出了一角!</p> <p class="ql-block">这座恢宏的神庙凸现于陡峭的山岩,玫瑰色的石质带着高贵与神秘的气息,使人精气凝神,<span style="font-size: 18px;">瞬间仿佛穿越到了远古的神秘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蛇道尽头,视野豁然开朗,令人震撼的画面陡然展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围被陡峭山石所环抱的宽阔广场,正面是一座巍峨壮观的石雕宫殿,这就是</span>“宝库”卡兹涅神殿了!</p> <p class="ql-block">卡兹涅在阿拉伯语中即为“宝库”之意。相传很久以前,一批神人在广袤沙漠的神秘峡谷中,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并在里面藏了无数的珍宝。谁能找到它,便可成为富豪。人们一批又一批地前去探查,但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始终没人想到,这里就是曾收藏过许多珍宝之地!</p> <p class="ql-block">纳巴泰人于公元前1世纪凿成了卡兹涅神殿,它是纳巴泰王国阿拉塔斯三世国王的陵墓。这座陵墓高43米,宽30米,整个陵墓完全是从陡峭的山石中开凿而成的,工序由上而下,先削平半山腰,再开凿石窟,最后才建神殿,工程浩大,凿工考究,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卡兹涅神殿分上下两层。底层有6根直径约2米的科林斯大圆柱支撑着前殿,构成堂皇的柱廊,十分雄伟壮观;立柱两边的人物雕塑,为骑着马的狄俄斯库里·宙斯的双生子。上层有6根半圆形的石柱依山壁凿出,每两根圆柱组成一个石龛,雕有埃及女神伊西斯、希腊女神提喀和起舞的亚马逊女战士等。大型三角楣墙中央的模糊头部雕塑,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这些雕像都是与来世有关的各种神话人物,被纳巴泰人融合在了一起,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神殿还有一些雕像因两千多年的风化已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神殿顶部为陪葬骨灰瓮。传说石头骨灰坛中珍藏着历代纳巴泰国王的宝藏,也有说是一位埃及法老曾经把宝藏藏在这里,还有传说骨灰坛里是土匪和海盗的战利品,说这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故事的真实发生地……。下层廊柱的大堂正殿,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停放国王棺椁的地方。整个宫殿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粉色、红色、橘色、深红色,夹杂些许黑、紫色,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丽堂皇,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柱子和美丽的浮雕,这些都和该地区的传统装饰风格大相径庭,据推测,这是因为纳巴泰人希望用“西方”的艺术、理念甚至信仰,以彰显他们的财富。神殿虽然没有宝,但建筑本身就是最大的宝,有关宝藏的种种传说更增添了神殿的神秘性。我们站在藏宝库前呆呆的看了很久,感受这里的千年灵气,如梦如幻,不禁对古代纳巴泰人的气魄和聪明才智肃然起敬,卡兹涅是佩特拉的精华,也是约旦民族的瑰宝,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在佩特拉古城,看到卡兹涅神殿,已经感觉十分震撼,超出想象了,甚至以为游览到此为止了。其实转过山道,道路豁然开朗,还有很多传奇在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卡兹涅神殿的北面是杰贝库沙山丘。过了卡兹涅,沿山谷继续前行,石头城边群山嵯峨,奇峰兀立。希腊和埃及的建筑风格和谐地融入当地传统的阿拉伯或犹太风格,形成了纳巴泰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四周山壁上雕凿着许多建筑物,有些简陋如洞穴,有些巨大而精致,有台梯、入口和装饰廊柱;有经典的环形剧场、残存的殿宇废墟,如同古建筑博览会,诉说着两千年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卡兹涅到古城市中心叫外西克,是一条沿峡谷而行的较为宽阔的土石路。</p> <p class="ql-block">贝多音人不懈的招呼游客骑马和骆驼,很多骑手看上去像小小少年。</p> <p class="ql-block">景区往返要十几公里,妈妈带着三个孩子不容易,还好有骆驼。哥哥带着妹妹,小男孩抓着一个围着头巾的贝多音小骑手,小小驼队,在沙地的孤烟中慢慢移动着身影。</p> <p class="ql-block">墓室是佩特拉的主要看点之一,在佩特拉有大约700多个墓冢分布在各处。街的一边排列的10多座墓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纳巴泰达官贵人的墓穴。</span>编号为825号的墓里埋葬着17个家族成员,上刻有家族的姓氏,门上的三角墙顶部是具有典型亚述风格的阶梯式山形墙,还有埃及的凹雕,门两侧的立柱是不对称的凹型设计。</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随处散落的残垣断壁、孤门独柱,在灼热的阳光下,默默无语、怆然感伤,如在回忆过去的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有明显的罗马时代印记,一核心建筑是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大剧院,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的。可以容纳7000多名观众。公元363年发生一次大地震,剧场舞台周围的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后停止使用。有趣的是剧场与墓穴为邻,也许纳巴泰人相信当帷幕拉开,墓中的祖先会和他们一起观赏表演吧。</p> <p class="ql-block">和古埃及人一样,纳巴泰人非常注重祖先的坟墓,在岩石上修建宏伟、壮观的贵族墓群,并饰以美丽的雕刻,以彰显他们祖先的身份。佩特拉墓室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卡涅兹神殿,最有名的当属皇家墓地了,其规模丝毫不亚于卡兹涅神殿,富丽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繁复的雕塑工艺,堪称建筑精品。剧场不远高耸的悬崖岩壁上凿有三大著名的建筑,即皇家墓冢群中的厄恩墓室、哥林多墓室、宫殿墓室(丝绸墓室),它们被人们誉为国王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厄恩墓室也称“瓮墓”,得名于顶部三角形楣饰的罐子。墓地居高临下,宏伟壮观,墓室呈四方形,高18米,长、宽各20米,是纳巴特人的不朽杰作。罗马人占领时期,把它改作法院,下面增设了拱形建筑,设立了司法人员的办公室和监狱,当时是罗马帝国佩特拉行政区的法院,因此后人称此地为“法院”。公元446年,拜占庭时期又改为东正教堂。法院对面是佩特拉城市中心,我们没有时间逛了。</p> <p class="ql-block">哥林多墓上部类似于卡兹尼神殿,有科林斯柱般的装饰。墓的结构比例和位置体现了唯美主义的形势,属纳巴泰马里卡时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宫殿墓外观如同一座3层的希腊式宫殿。设计华丽,宽49米,5层楼高,属纳巴泰王朝晚期的产物,两边入口上面是半圆山墙,第3层排列着18根立柱,和其它墓不同的是它并非完全在悬崖上凿刻,左侧3层以上部分用石块筑起,可惜已倒塌。因为建筑的石墙纹理多彩,犹如绸缎一般,也称丝绸墓室。</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的石头建筑和山融为一体,以山衬托宏大,以陵凸显奇绝,宏伟壮观。也得益于佩特拉这里独特的隐秘地形,才让这些建筑以相对完好的状态保存到今天。很钦佩古人的执着,在那个科技不够昌明的时代,仅凭人力就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约旦政府非常重视佩特拉的文物保护工作,把它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区。1981年,侯赛因国王颁布法令,将约旦通讯社命名为“佩特拉”通讯社,使埋没了2000多年的世界文化瑰宝名扬四海。2008年7月,通过民间组织投票,佩特拉被选为世界新的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非常大。我们参加的是经典的佩特拉单日游,游览了古城的一部分内容,精华享尽但时间有限,未来得及欣赏在迷人夕阳照耀下披着玫瑰色彩的石头城、在夜晚卡兹涅神殿广场的烛光中聆听悠扬的笛声、在晨曦中去参拜大名鼎鼎的迭格修道院……。再看一眼佩特拉,玫瑰红的梦幻都城,恋恋不舍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制作: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4年10月4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