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绝对与政治无关。</div><div>本篇展示的是在美国看到的从摩托到汽车、自行车的各类车型。从这些各具特色的车身上,可以看到制作者的奇思妙想与极其活跃的求异思维,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div> 美国的摩托车品牌主要有哈雷戴维森、胜利victory、印第安纳、杜卡迪、KTM。前三品牌是从1903年开始生产的。据说,这款摩托车的价格比一般小轿车要贵多了。 不少老人喜欢骑行。 这类摩托车价格在3-5万美金之间。这一辆车也挺豪华的。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车手风驰电掣地在疾驶的车流中穿行,在高速公路上比小汽车还快。(追随法拍摄。) 这是一辆山地越野赛车。追随法拍摄,景物被虚化。 不知道为什么把扶手设计得这么高,看着挺别扭的。 这位女车手见我拍照,微笑着向我招手致意。 色彩漂亮的电动摩托车。 挂着行李拖车的正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是老头,后座上的老太太在拍摄沿途风光。 骑着倒三轮摩托车结伴出游的女士们。 宾馆前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手是一位老太太。 白色的倒三轮摩托车。 军警骑行的三轮电动车。 微型倒三轮摩托车。 家庭出游的轻便型四轮车。 供残疾人乘坐的倒三轮电动车,其座椅可手动调节。 这种残障人专用的电动车还是比较小巧便捷的。 概念车。骑者凭身体倾斜方向控制速度与方向。近年国内也发现有了类似车型。 卧式人力三轮车。笑容满面的车手似乎显得悠闲而惬意。 从背影上看,这辆车与前者差别不大,但两个罗圈腿似的车轮有些令人不解,莫非这样的设计会令车身更稳吗? 这样的三轮车只装上这么小的塑料筐好像不怎么搭配。 这样的残障车很普遍,是否与战争有关?看看下图似乎能找到答案。 这一位应该是越战归来的伤兵,因为他身后的女人明显是越南人面孔。 供人们休闲、锻炼的蹬地式踏板车。 假日的早晨与傍晚,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喜欢玩刺激的青少年在专用的场地上,用这种小巧而又结实的山地车,做各种惊险的高难度动作。 前面带有舒适宽敞车斗的自行车。 挂有篷布的童车,应该是晴雨相宜而且舒适的。 这种挂拖斗的自行车很方便拆卸的。 这前后两个孩子都保护得很好,车身也很紧凑。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车把手设计得这么高。前后轮一小一大而且间距大。 这款情侣车倒是很有人情味。 前面的小座椅设计得很舒适,后面应该是妻子的位子。一家三口外出兜风应该是很温馨惬意的。 这对老夫妻的情侣车后面加有一副扶手,车身也矮一些,像是专为他倆量身定做的。 这种车的刹车是靠腿脚顺时针踩踏制动的,我试过,很不习惯,纯属玩具车。 依靠站立的双脚轮换踩踏形成惯性动力行走的踏板式自行车。它的初速度很费力,但加速后形成惯性,不仅速度快,而且很省力。 这是一款很古老的自行车,前后轮直径反差巨大,踏板没有链条,由于力矩大,估计骑起来很费力。 这车应该是从欧洲传过来的,西人追求个性,这一系列风格迥异的车型足以证明。<br> 超市里名目繁多的车型。“存在总是合理的”,老美喜欢运动、自由奔放的性格使然。 周末骑着跑车结伴而行的车队。 这款有靠背的自行车重心偏低,不知道长途骑行会有什么感觉? 居里安是英国人居住的小镇,这种十八世纪的四轮马车专为游客体验服务。 这是当年英国人强占美洲大陆留下的欧洲风情,更是一道充满血腥的历史印迹。 这种体型小巧的马与车,是古老的小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黄昏时分,华灯初上,不见行人,疲惫的老马拉着华丽的古典式马车悄然归去。 存放在银行博物馆的四轮马车,散发着古老的贵族气息。 制作精良的四人脚踏式观光车。背景是著名的科罗拉多岛跨海大桥。 位于圣地亚哥的房车展入口处。 这里展示着各种款式价位的房车,供人们选购参观。 标价5—20万美元的房车,丰俭由君。 每辆车的前窗玻璃上都标有价格,人们可以随意上车观赏。 这辆标价20万美金的豪华型房车,车身两侧均有拓展与收纳功能,加大了房车的使用空间。 车身左侧有可伸展的活动厢房。 右侧也一样。 还备有8平米左右自动伸展收纳的遮阳棚。 卫生间,车内设施功能齐全完备。 宽敞明亮的客厅。 厨房与吧台。 不同车型,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格局。 老美的洗衣机也很大。 据说,车内的各类家具均在价格之外,需另行购置。 拖着轿车的房车。 停泊在海边度假的房车。 每逢假日,海边景点都停满各式房车,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支起遮阳棚的房车。 在国家森林公园里露营的房车。 一些孤独的老人以房车为家,车开到哪里那里就是家。 这是位于上图左侧的另一辆简陋的房车, 通过交流,车主人敞开车门让我拍摄。他们都是善良友好的独处老人。与他们交流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停泊在海岸边的水陆两栖观光车。 马场里运送马匹的专用车。 超大型箱式货车。 圣地亚哥的轻轨车站。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线路。18美金的月票可以在轻轨与公交车之间任意转换。 为了提高月票的使用率,我与几位来自国内的朋友接连数日在各线路上茫无目标的穿行,反正所有车上都旅客不多,即便上下班“高峰时间”也是如此。 各路公交车均设有自行车固定支架,极大方便了上班族与假日旅行的人们。 火车与轻轨车箱里都可以停放自行车。或许与日常乘坐列车、轻轨的旅客不多有关。 从停放在公交、轻轨交换枢纽站台备有晴雨罩的自行车来看,系统、完善、人性化的城市公交,对自行车族的这种无缝连接与宽容,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备有残疾人专用升降梯的校车。所有陆地公共交通车辆——包括所有停车场——都备有残疾人专用车位。 各路公交车均备有残疾人专用升降梯。 停车后,司机会离开驾驶台为残障人细致入微地做好迎送服务。 这是驾驶员为残障车前后拧紧四根紧固带。估计在公交车运行规程里会有明确规定。 公交车到站后会自动向人行道倾斜并放下接驳翻版。 一般乘客会很自觉地等待残疾人完成上下车动作后,才依序上下车,从未见过拥挤争抢的现象。 遇有残疾人上车,轻轨车司机揿动升降梯开关为残疾人服务。 由于靠近墨西哥边境,警察会携缉毒犬上车巡检。 海边的游艇拖车。 宾馆使用的接驳车。 这辆没有引擎盖的老爷车居然也能上路,实在令人称奇! 三番的有轨电车正在爬坡上行。这种车型有些古老。 洛杉矶的观光大巴。 富人的黑色卧车。我注意到:主人是黑人,司机是后面那位拉开车门的白人。或许,这是个例。 白色的超长卧车。<div><br></div><div>后记:本篇纯属纪实性图片集,仅供存照纪念并与亲友们分享,请勿作过度解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