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钓翁的美篇

华夏一钓翁

九一年黑山书法展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六日,黑山县书法协会在县文化馆三楼展厅举办了书协成立之后的第一次高规格的展览。是由县保险公司赞助的。</p><p class="ql-block"> 在展览之前书协于正月十五在一高中先举办了个笔会,算是这次展览的筹备会吧。参加的人员有主席李硕夫先生,副主席赵立人先生,秘书长张学铭先生。其他人员:一高中书记王泰权、校长蹇魁忠,还有一高中的三位年青教师:贺振彪(现锦州某区书协主席)、刘伟(后来做过黑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另一个不知姓名。社会方面的有:原一高中书记杨贯一,原北关校长杨加兴,原档案局副局长闫志明;原县保险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植杨,还有:方秀明、耿俊岭、史宝华、郝广涛、李福华、孙兴明、苏红日、锦州第二师范一个姓崔的老师。此次活动三个议程:一是增补蹇魁忠、闫志明二位先生为黑山县书协副主席,增补林植杨为县书协理事;二是由李硕夫主席做书法讲座;三是笔会。上午进行前二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结束后,林植杨先生宣布保险公司决定赞助书协500元钱搞一次书法展。要求是每位作者必须有一幅宣传保险内容的作品,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群情振奋。李主席代表书协向县保险公司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第二项议是李主席讲座,他在开讲之前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由我主讲,然后由苏红日做补充。听到他这么说我当时有点懵逼了,由我补充,在这些前辈面前我怎么补充?那天与会的我年龄最小,先听他讲吧。他讲了一个多小时有关笔法及创作中常见的问题,然后就让我来讲。当时我正读《草法金针》这本书,是由黄忠龠、黄宝驯夫妻所著。里面的干货挺多,我结合这本中给大家分享了“印印泥、锥画沙”。当时我很崇拜在锦州服兵役的张坤山,那时他的作品集36元一本,我毫不吝啬地买了。他有些作品学绍兴书法家徐生翁,字写得即丑又拙而又生辣。我把他的学书方法说给大家:每一天临习二到三本字帖,行书、楷书、隶书;或者草书、楷书、篆书。(二十年后我对张先生有了新的认识了,书法与其他艺术同参禅一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在你心中永远的艺术家不能说没有,终生不淘汰的可能不多)</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讲完这些学书方法后,下面的反应各不相同,尤其是上年纪的那几位。而我师傅明显是赞同不住点头,他老人家观念始终不落后,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杨加兴老爷子直和旁边的人打听我的来历,(人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见到一个生人首先要刨一下祖先。多余,古人说英雄莫问出处!)我大约讲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就上厕所了。那时一高中的厕所还是楼外露天的那种,离笔会的楼挺远。郝广涛先生和我同去的,我第一次见到他。上次书协成立举办的展览中拜观过他的篆刻作品,而我从学书的那天起就是书法与篆刻同修的。一路上共同的爱好谈了不少关于篆刻方面的话题。我问他和省里、市里的篆刻家们有无联系?他说和王丹有来往。回来后闫志明先生正在讲授他在无锡书法艺专学习时专家们给他传授的知识。说实在的,我当时对无锡艺专的大多数教师并不感冒。</p><p class="ql-block"> 上午时间差不多了,去一高中教师食堂吃饭。看起来蹇校长下了不少功夫,菜很丰盛。酒水也很充足,白酒、啤酒、果酒都有,而我当时滴酒不沾。王泰权书记和蹇魁忠校长敬酒时只喝了一小盅葡萄酒。</p><p class="ql-block"> 下午开始笔会,我带来的是二只加长的长锋羊毫。不少人看我的笔有点新奇,都围了过来。先写一幅四尺对开的对联:文章史汉有新法,金石周秦生古香。那时行楷书正学徐生翁,兴明和我是同龄人且心高气傲。但他当时肯定不了解徐生翁,看到了我的作品后,就用颜体楷书写了:老老实实四个字。这次认识了孙兴明,他后来曾经二次有恩于我。(第一次是九六年,记得九月初我给省书协聂成文主席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了一幅作品,目的是想参加省书协每年一次的临帖班。聂老师收到信时临帖班已经结束了。那年暑假在兴城举办的,当时兴明参加了。九月十六日兴明给聂老师打电话,说是黑山的。聂老师就想起我了,于是就问他说:黑山有个农村的小学教师,写的挺好,名字记不清了。当时兴明一想可能是我,就问是不是苏红日?聂老师一下想起来了,就说对,就是他。十八日省书协首届探索展在辽阳工商局招待所评选,你让他多带作品来辽阳一下,但不一定选上。当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兴明放下电话连中午饭都没有吃,借个摩托车就来四间乔家小学找我。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给大帅写信了?那时辽宁的书法人都称聂老师为大帅。我说是,他告诉我原尾。我已经吃完了饭,当地连个小吃部却没有。我只好领他去商店,买了几瓶啤酒一斤干豆腐。女主人还奉献给我们她家二颗大葱,好像是他喝了二瓶,我喝了一瓶。然后他就回黑山了。我九月十八日几经周折到了辽阳,带去的二幅作品都选上了。这个后面我还要另文详述。第二次帮我是九九年的暑期,我想租房子办书法班。那时我二眼摸黑,谁都不认识。兴明再次伸手相助,帮我租下了文物管理所三楼的二室。我在这里一住三年。人这辈子有二件事儿一定要做,一是报恩、二是……。这话不是我说的,有一部网络小说《捡漏》,写的真好。《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而这本书知识量是《红楼梦》的n倍。挺长的不到4700集,我现在是正看第三遍呢。)</p><p class="ql-block"> 有点扯的太远了,接着说笔会。我的第二幅作品写的是草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那时我正临《书谱》。当时蹇校长到我面前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哎呀,这个写的跟别人不一样啊!吃完饭李硕夫主席就没来笔会现场,我写完二幅作品被贺振彪老师他们挂在事先挂好的铁线上了,大家陆续有写二幅也有写三幅的。方秀明和耿俊岭二位先生有事吃完饭先走了,我记亿中他俩没写字。这时李主席回来了,只扫了一眼挂在上面的字。说了一句话:满屋匠气呀。然后一指我的草书作品,就这个是书法呀。他写了一幅魏碑,内容我记不清了。结束之前他做了总结讲话,嘱咐大家回去后准备二到三件作品,其中有一件是与保险内容有关系的,写好后交到文化馆张学铭老师处。然后我就骑车回安家河了。</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就着手创作,写了一幅:参加保险利国利民的四尺条幅,用祭侄文稿的风格写的;另外二幅是四尺对开,分三段写的是史记中的《管颜列传》的局部、另一个是主席的《沁园春雪》。送到文化馆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p><p class="ql-block"> 事有凑巧,五月二十六日这天下午,我到新华书店给学校买书。文化馆和新华书店彼邻,前面的大展标很醒目。书法展,我就上了三楼。当时展厅里人很多,正对门的墙边放着一长排沙发。我师傅和一位白发戴着前进帽的老人正说话呢。李主席也在场,他是看作品呢。我和他们打了招呼也开始观看作品,那天有不少县里领导都在场。我主要是找徐连文老师和张毅的作品,遗憾的是徐老师没有拿作品。我看到了张毅的作品,写的是《书谱》加点章草味的四尺条幅。为什么找他的字呢?正月十五笔会的时候李主席私下对我说:我问过徐连文,苏红日和张毅谁写的好?徐先生说张毅写的好。这话我记在心里了,所以特别留意张毅的作品。当我看到了张毅那幅字一下子明白了:徐先生好眼力,佩服!的确是写的比我灵气。更主要是受当时省内的一些名家的影响,当,那时辽宁人都写《书谱》。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真的是比人家差呀!回来后没别的,找差距之后继续练吧!</p><p class="ql-block"> 听说这批作品是在锦州裱的,全是纸裱,而且把作品还都染色了。真的是很好!</p><p class="ql-block"> 过几天去我师傅家,老人家告诉我说,那天坐在他身边的是张仃先生。那也是建国后张仃先生唯一一次公开回故乡,也是最后一次。当时张仃老先生对我的作品评价很好,尤其是他的秘书和女婿好像是比张先生对我的赞誉之词更好。听了师傅的话,我没高兴起来。跟他说了张毅的事儿,我师傅对张毅没什么印像。那天主要是我师傅给张仃先生介绍参展的作者,老人家介绍我时肯定说我和他的关系。这是人之常情,张仃先生夸我或许是盛情难却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很长时间没有张毅的消息。直到2017年在葫芦岛的黑山藉书法家王大可先生建立群里看到了他,加了微信。现在他在北京卖字,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更加佩服张毅了。能走出黑山到北京发展,并且还能挣钱真的是很了不起。有时往外迈出这一步很难,当年魏哲先生如果没有江南之行后回来的变法,弃魏晋而专攻明清,也就没有后来的魏哲了。纵观辽宁书坛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成名书法家,至今不衰的有几人?艺术家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上面就是黑山第一届书协领导人举办的唯一一次书法大展。以后黑山书协到九九年,没有举办展览。再次展览是一九九九年国庆节,那时张树人老师已经调到文联任常务副主席。黑山文联在二所大餐厅举办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黑山书画展。我的草书王维《终南山》诗获一等奖,奖品是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五十六个民族纪念邮票一套。</p><p class="ql-block"> 以上五篇文章,是黑山书法第一个时期的事儿,本人记忆力平平不一定准。望知情者随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歇一段时间写第二个:张树人时期。这里我准备写三篇文章:一、张树人时期,二、实话实说的裱师刘利,三、杜志宇先生。</p><p class="ql-block"> 容我再读读书,手头上的货都卖的差不多了。再进点货然后来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