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不觉,远去追慕——读《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札记

章旭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经梧说,“我没有门派思想,凡是好的,我都要学。”李经梧和洪均生是同门师兄弟,都曾拜陈发科为师,共同学习过陈式太极拳,洪均生在济南,李经梧在秦皇岛北戴河,他们都将毕生献身给太极拳事业,都传功有人,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他们的弟子都对各自师父的师恩感铭于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太极拳爱好者耳熟能详的24式简化太极拳,就是由李经梧参与国家体委组织的编定推广工作,他也是中国第一部简化太极拳科教片的演示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际著名武术文化学者、太极拳研究专家、《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编著、《随曲就伸》作者余功保说:“中国武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关于自强的学问。它以自身为坐标原点,以宇宙为参照系,以阴阳互动为变化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对于自然、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人和万物的和谐程度。所以,一位成功的武术家,必然要具备几个方面的特质:对武术规律的透彻了解;对武术核心技术的真切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质的融会贯通;对自然和社会的积极贡献。”按照他的标准,洪均生、李经梧都是成功的武术家,堪称一代宗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经梧说,对于陈、杨、吴、孙四家太极拳,余悉心揣摩了各自的劲路,受益匪浅。有的习武者认为学拳以精于一家为善,这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本人来说,吴式的粘随柔化之功、陈式的缠抖刚发之力、杨式的舒放洒脱之势,孙式的灵活紧凑之巧,余均博而采之。他还学习了弥宗拳、心意六合拳,同时擅长内功心法,由于他博釆众长,他的太极拳形成了自己雄浑圆润的独特风格,人称“经梧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是由他的弟子梅墨生在2007年元月编著的,梅墨生是著名书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画家,他深情地说:十年的天人相隔,同门弟子们都会常常忆起您的音容笑貌。重要的是,您毕生传承开拓的太极门风更加薪火日旺,后继有人。我相信这是您最高兴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极拳师父与弟子的关系亲如父子,只有师父真正的大爱无私,才会得到弟子的真正爱戴与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独有凤凰池上客——大道无言》,是李经梧的自述、太极拳的要点、要求和特点,对太极拳缠丝功的体会以及他的专著《太极内功》节要;第二部分《岩上无心云相逐——太极探理》,是李经梧的同辈好友关于他的回忆以及他的弟子对太极拳的研究探究;第三部分《别意与之谁短长——同门忆旧》,是他弟子及再传弟子们对他的回忆和怀念。全书弥散着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在现在这种金钱至上,人情淡漠的时代,这种浓情显得尤其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着这本书,我耳边仿佛响起大海边海浪拍岸的涛声,想起毛主席的诗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李经梧大师的师品高尚,以德待人,他的胸怀象大海一样豁达;他广釆众长,精于内功,拳艺象大海一样深邃纯青;他服从组织安排,从无二话,传艺不辍,弟子遍布国内外,师恩象大海一样宽厚。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他的武术造诣让人们认识到太极拳确是神明之拳,在太极拳推广和发扬上,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真正使很多爱好者体会到了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的深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