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的焦灼总会轻易地让人心烦意燥,老师的授课又总能为我们带来丝丝阴凉。 一、儒雅学者范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看到肖劲松老师的名字,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闪现出了这一句诗。或许老师的名字也出自于此呢,我在心里暗暗想道。
肖老师给我们上的是经典诵读课,听课之前我就期待许久了。因为朗读能力弱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的心头伤。语速过快,音质硬邦邦的,缺乏感染力,以致无法在学生面前做较好的示范朗读,让我抱憾已久。
肖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学者范。身材不算高大,但站立在讲台,就是一棵挺立的松柏。果然,人如其名。
他一开口,字正腔圆,难怪曾经一度让普通话蹩脚的彭红卫老师在他面前无所适从。他一朗读,声音雄浑有力,中气十足,瞬间将我们带入他的朗读情境,让我感受到他通过诵读传达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听其诵读,简直是一种享受!
什么时候我能达到哪怕只是他一星半点的水平,我想我就会欣喜若狂了。 二、不走寻常路
彭红卫老师,他给我们展现了文人不拘一格、肆意洒脱的一面。
对于自己的短板,普通话不标准,他不会刻意回避。还大大方方承认曾一度在肖劲松老师面前不敢开口说话,因为一开口就会出错。
讲到动情之处,他可以毫无顾忌自己的形象,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并用,或挠头抓耳,或配以夸张的面部表情,甚至爆几句粗口。讲到与文学作品共鸣之处,他也能毫无顾忌暴露出自己的糗事,比如和友人酒后在雨中小便。我想这是一般人不会讲更不敢讲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讲到国民阅读现状的时候,他点出了一张卧在床上玩手机的图片。然后痛心疾首地说道,他的妻子在家里就是这样。他还模仿妻子网瘾发作而求网不得时的那种坐立难安抓耳挠腮的狂躁并发症,何其逼真,令人捧腹!希望别让他夫人读到喔,否则,彭老师在神圣的讲坛上如此埋汰夫人,回家定然有搓衣板侍候。
看,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汉子!这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生活中的我们也应如此,不应在学生面前总是刻意营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偶尔展露一下真实的自己,也是极好的。 三、循循善诱者
王佑军老师今天下午的课,让我有种听不够的感觉。我想他就是我理想中的教师形象,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授课始终,面带善意的微笑,音调柔和,语速不快不慢。更可贵的是,他给我们灌输的不是那些纯粹的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将之化成一句句简洁易懂的话语,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例详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让我们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折腾”笔法,他给我们详尽讲读了曹文轩的《天空的呼唤》,那一刻我仿佛成为了他课堂中的一名学生,跟着老师的声音跟着点儿一起在飞与不飞之间纠结挣扎撕扯。最后,点儿终于是飞了,那一刻,我的眼里闪烁出莫名的泪花。我想我被感染了,这既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更是教者的魅力!
直至这一刻,他模仿天鹅的叫声还回旋在我的耳边。我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也需要这样的老师。 感谢他们的授课,让我在这热浪滚滚的日子里感受着生活的另一种“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