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下,教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和辅导工作?

梦想成真

<p class="ql-block">  近日,全国多地疫情反弹,疫情防控气氛紧张,反反复复的疫情使得学生们的正常成长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面对疫情下中小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状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 1、 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对情绪易感性较高和心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学校领导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老师,以及时干预,预防危机。</p><p class="ql-block"> 2、 定期与学生开展心理访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记录。必要时,谨慎使用心理量表或心理绘画分析、房树人、心理沙盘等投射测验手段细致摸排全体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出现以下表现的学生给与高度关注:过度担忧、焦虑,恐惧、无法感觉安全感,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心,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感觉孤独、无助,感觉空虚,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变得退缩或孤立,睡眠状态恶化。做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应对,及时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指导及心理服务。</p><p class="ql-block"> 3、 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心理关爱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困惑,提高学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客观的思维模式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p><p class="ql-block"> 4、 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类相关知识。疫情的反复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反复思考疫情内容、过度在意身体变化等适应性不良表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权威媒体报导,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和行为变化,遇到问题及时求助。</p><p class="ql-block"> 5、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丰富强化心理技能类内容。通过系列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疫情期间的身心变化,了解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是疫情期间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度敏感和紧张,要允许自己脆弱,并可以通过哭泣、写作、倾诉、运动、音乐、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达到自我疗愈的</p><p class="ql-block"> 6、 加强自身对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以个人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学习热情。通过不断的学习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准确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病毒无情不及师生同心。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请一起携手并肩,用专业精神、专业方式传递关爱、传递力量、传递信心,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安全!</p>

学生

心理

心理健康

疫情

教学

自身

学习

教师

过度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