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喜欢刀。看古典小说、听收音机中播讲的古典评书,都会被书中诸多英雄手里那“削铜铁如泥”的“宝刀”所深深吸引。虽然我听到的故事主人公不是诸葛四郎和魔鬼党,但也会为那些争夺宝刀的英雄们的命运和那宝刀的最终归属牵肠挂肚。可坐在学校教室的课桌前,只是希望自己用来削铅笔的刀能快一点。那时我手里的削笔刀总是没有其他同学的锋利,心里很羡慕别人,也曾为此自卑过。偶尔借用别人的削笔刀时,心里会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刀才好。</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参加了学校的课外航空模型活动小组,用一些木片做飞机模型。我们航模活动组的辅导员老师指导我们,把废锯条在电砂轮上打磨出一个三角形的刀刃,再用磨刀石把刀刃磨得飞快,然后用两片适合自己手掌大的木片把打磨成刻刀的锯条夹在中间做成刀柄,只露出三角形刀尖的部分,木片的内侧还要剔出适合锯条厚度的凹槽,中间用万能胶水粘牢。待胶水凝固后,用细砂纸把刀柄仔细打磨光滑,在刀柄靠近刀尖的地方,还要用尼龙线整齐的缠绕一下,最后再刷上桐油,就作成了一把锋利、漂亮的刻刀。那把刀除了在航模小组活动的时候使用,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也用来削铅笔、做手工。这可引来同学们不少羡慕的目光。有的同学甚至还私下里求我帮他做一把这样的刀呢。</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上初中一年。那时,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参加了“造反团”的学长们腰间别着匕首。学长叫它“刺攮子”。对参与“文攻武卫”、“捍卫红色政权”,我很茫然,但是学长腰间那缀着红绸子、闪着耀眼白光的“刺攮子”,对我可极具诱惑力。有一个学长,看到我经常求他拿出匕首给我把玩,就答应我用四条热带鱼来交换。向饲养热带鱼的同学要四条呢,同学养的鱼太小,学长不屑一顾;到鱼市去买吧,个头够大的四条热带鱼要两元钱。那时候的学生没有多少零花钱的,买鱼必须向家长要钱。我如实告诉了父母,但他们坚决反对,并警告我不得再有类似想法。我无奈,只好悻悻作罢。</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我到了生产建设兵团。铲地时,为了少挨累,要用刮锄板把粘在锄头上的泥土刮下去。我按照想象的《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上的赵子龙从夏侯德背上夺到的“青虹”剑的样子,用废铁板在农机排的电砂轮上打磨了一把宝剑形的刮锄板挂在腰间,很神气。可我经不住同宿舍一个天津知青的软磨硬泡,答应了他用三天给我打洗脚水、我洗完脚再给我倒掉的条件,换走了我的“青虹”剑。麦收时,要人工用镰刀为“康拜因”在麦田里打出一条足够宽的道路,以便于机械作业。一个老农工给了我一把镰刀,上面有一个数字“8”,是当时很有名的8号镰刀,钢口好,磨出来后不但刀刃锋利,而且很耐用。这镰刀为我在割地时着实省了不少力。割地结束后,我把镰刀头从刀把上解了下来,用布条把刀头小心翼翼地缠起来放好,待明年割地时好用。第二年,连长把我调到水房子烧水。又到了割地时,有人知道我不用再下地了,找我要那把镰刀,我推说已经还给人家了。可对方不相信。一些人还在背后猜测、议论我一定是已经把镰刀送谁谁了。一个被大家误认为接受我镰刀的上海女知青不甘忍受这“诬陷”,气急败坏的找到指导员要求“平反”。指导员还曾找到我了解情况,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大家对我的猜测没有冤枉我,我确实把它偷偷送给了另外一个女知青。</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我发现,不知为什么,我的女儿也喜欢刀。她不仅经常把我的各种刀拿出来玩儿, 还好几次问我要瑞士军刀作为生日礼物。我按照规格及价格的档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满足了她。女儿喜欢的瑞士军刀,只是那种适合女孩子使用的精致系列,这个系列的级品是“口袋冠军”。她考上大学那年我送她的生日礼品就是这款,她至今还在用。我所钟爱的则是“铁人冠军”,那可是瑞士军刀中的鼎极品。据说,美国国家航天局为宇航员都配备了这款军刀。</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地摊上买带有自锁装置的卡簧刀,在中俄边境的口岸集市上买欧陆风格的短刀和蒙古刀,在塘沽的大市场上买瑞士军刀(当然是水货),在正规的大商场买德国“双立人”牌的水果刀,但我最向往的,是新疆的“英吉沙”。英吉沙是新疆喀什地区一个小镇的名字,当地以生产一种阿拉伯风格的短刀而著称于世。刀的名字也被人们称为“英吉沙”。这种短刀是用维吾尔族传统工艺冶炼、手工打制而成。在新疆,随处可见很多维族人腰间都佩挂着这种兼做日常生产工具、餐具、防身武器的短刀,并视其为最可信赖的朋友。正宗的英吉沙不但异常锋利,而且刀身的线条独特,刀柄镶嵌着打制成适合手握住的磷铜护板,多饰以羚羊角和红、蓝宝石,再配上小牛皮的刀鞘,极具西域伊斯兰情调。它历来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携带的礼品之一。因为是手工打制,产量很小,所以英吉沙的真品很难买到,到新疆的游客尽管都喜欢带上几把,但基本上买到的都是与英吉沙真品铺子合营厂的产品。而且这刀属于管制刀具,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有允许当地群众随身佩带的特殊政策,可作为游客乘坐火车和飞机时还是不允许携带的,只能托运或邮寄。</p><p class="ql-block"> 我久有去新疆的夙愿。除了要游览天山的风光、观赏维吾尔的歌舞、品尝大西北的水果、领略正宗的烤羊肉外,最主要的就是想买一把英吉沙。前些日子我和妻子休假,准备到新疆一游。远在上海的女儿听说我们要去新疆,在电话中告诉妻子不要忘记提醒爸爸给她带礼物。妻子问她要什么,她说:爸爸知道。我终于来到了喀什。站在喀什的民俗“一条街”上,只见满街都是卖民族乐器、刀具、紫铜茶具、羊毛毯、羊绒披肩、皮具、水果、面食、奶制品、牛羊肉的店铺,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造,前店后厂,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传统的民俗店铺、流动其中维族服饰的当地人和休闲旅游装束的中外游客、满街诱人的烤羊肉的香味、隐约传来的弹奏“热瓦普”的美妙音乐,融汇成西域丝绸古道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异常艳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妻子在卖披肩的店铺内早已眼花缭乱,虽经反复挑选仍没有个准数。我趁她和店主为一条巴基斯坦披肩讨价还价的当而,走进隔壁一家标注“正宗英吉沙”的铺子。虽然我自喻“久经商场”,但听着店主用生硬的普通话汇声汇色的介绍,看着满屋子琳琅满目摆放着的各种款式、各种档次的“英吉沙”,确实令我目不暇接,不免也是眼花缭乱。这时的我,就象女人在选购护肤品,金钱的一般等价物概念极其淡漠,挑啊,选啊,买啊,掏币子吧。握着我向往以久的英吉沙,眼前闪现出阿拉丁、哈里发、辛伯达、阿里巴巴……这些阿拉伯勇士的身影,仿佛置身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蒙太奇和意识流中。我感悟到:人们喜欢刀,是因为刀是打天下的,它本身就意味着进取、开拓、与敌人决一死战,;一把好刀可以历经磨练、愈磨愈利、宁折勿弯、永不卷刃;它似乎能够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它同时能够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纯得使人宗教似的向往,又美得叫人产生热恋似的追求。难怪瑞士军刀的广告语这样说:“很少有男人不喜欢刀。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出于天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