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游翠华山</p> <p class="ql-block"> 时光倒流几十年,中国人还没有什么旅游的概念,每个城市中可游玩的地方只有可怜的几个。西安东线有兵马俑、华清池,西线有乾陵,南边秦岭七十二峪什么的都还没有开发,只有翠华山、南五台两个景区。因而翠华山是几代西安人比较熟悉的地方。所以当我报名翠华山旅游时,丈夫态度就很勉强:不是都去过了吗,怎么还去?而南京和西安的家人们却反响热烈,纷纷回忆起年轻时一起爬山的经历:轮流抱着只有两三岁的外甥女爬上爬下,在湖里游船时还差点翻船⋯⋯那时我们多年轻啊!如今外甥女的女儿都上小学了,时间都去哪了?大家不由得感叹。</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翠华山几乎象一座野山,门很简陋,路是沙石小道,也没开发山崩区这样的精华景点,感觉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学院的老师们又带留学生们来了一次。那时翠华山已修起了气派的山门,开发了山崩石海景区。但还没有景交车,湖周边小摊小贩挺多。印象中这里景色不错,但管理有些混乱。</p> <p class="ql-block"> 这次翠华山之游首次享受到了景交车的便利,不过十余分钟车程,却免除了几公里的爬山之苦。第一站便到达了核心景点:山崩石海区。</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地上,不缺青山,不乏绿水,然而放眼中国乃至世界,象翠华山这样撼人心魄的天崩地裂的景观却是十分罕见的。据介绍,翠华山山崩遗迹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体量达3亿立方米,崩塌体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因而翠华山有“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称。面对满山滚落的巨石,可以想见当年天庭震怒,电闪雷击、地崩山摧、狼奔虎突的可怖的天灾画面。最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自然用自己的鬼斧神功雕刻出了这天地之间的雄伟奇观!</span>这些奇峰孤石或倾斜,或翻覆,或独立,或相依,如利刃,如断壁,如伐如斫,如削如劈。我们仿佛步入了"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的洪荒时代,这里难道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破天惊之后</span>女娲炼石补天的现场吗?</p> <p class="ql-block"> 这些巨大的奇石,每一块放到城市中都能单独成一景观,而这里却是石海,几座大山都布满了奇崖怪石,任人观赏,真是太奢侈了。难怪这里20年前就被评为了国家地质公园、四A景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地质公园。数十所大中小学、科研院所将这里设为了地质地学教育和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大山之中,可谓一步一奇观,一步一惊叹。在这样瑰丽的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人类的语言实在是贫乏得可怜。</p> <p class="ql-block"> 在其他大山中十分珍奇的一线天景观,这里却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就到了著名的冰洞风洞,几十年前山崩石海景区还未开发时,这两个洞已是必游之地了。记得当年是爬陡峭的沙石路上来的,两个洞不相连,且都小小的,印象不深。如今两洞已勾连为相通的大洞,并与周边的山崩景区连为一体,洞内修起了石阶,形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30余米,高15米的深洞。洞口是由</span>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缝隙,洞内是狭长的三角形。我们仅在里边走了几分钟,寒气似乎已渗透了骨髓。据称夏季洞内外温差可达到20℃以上,是个天然的大冰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我并未在风洞中感受到风,也未在冰洞中看到天然冰。洞壁边垒放着有明显人工凿痕的整齐的冰块。年轻时来两洞参观时,洞虽小,但似乎有风也有冰,更名副其实一些。不过年代久远,记忆也不可靠。据传冰洞中以前是有天然冰的,受汶川大地震影响,翠华山部分山体滑落掉入太乙池中,破坏了冰洞这种条件严苛的自然现象。此后翠华山冰洞便不再自然结冰了。不知真实与否,暂且一听。但至少说明:翠华山的山体运动从未停止,仍在不断变化之中。</p><p class="ql-block"> 而早在古时候,翠华山就有着藏冰的习俗。严冬腊月时,村民将结冰的湖水敲下来藏于冰洞,在三伏炎夏时将贮藏的冰块运往长安城。在表现清朝皇宫的电视剧中见过这样的情景,所以应该可信吧。</p> <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地离开山崩石海区,我们来到了天池边。这里是翠华山最经典的景区。天池是一座堰塞湖。山崩之时,破碎的山体、乱石滑向河谷,宛如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流水,在海拔1100多米处形成了一个高山湖泊。汶川大地震时,我们都目睹了堰塞湖给山下人民造成的威胁,数百官兵们奋战多日才疏通了水道,解民于倒悬。而翠华山的堰塞湖却是一块瑰宝,是秦岭72峪唯一的一处堰塞湖,有“秦岭明珠”之称。可以说因为有天池才有了翠华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天池湖面不大也不小,我们本来没勇气绕湖漫步的,但导游说,有队员绕湖三周呢,这鼓舞着我们迈开了脚步。春末夏初,天清气朗,和煦的阳光照得山上的树叶新鲜翠绿,湖光映着山色,碧绿得宛如一块水头十足的翡翠。当年的天池湖岸就是土坡,如今修了步道,围上了白色的栏杆,好像给这块碧玉镶上了银边,周围还点缀着几处精致的亭子,衬得湖景分外清丽动人。</p><p class="ql-block"> 一小时左右,我们已完成了绕湖一周的“壮举”。在湖边一入山口,见到一片平地,上立一警示牌,说明此前这里是一座背山面湖的宾馆高楼。前几年在保护秦岭的运动中被拆除。旁边还有一座宾馆也已围了起来,等待着被拆除的命运。经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秦岭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这是令人欣慰的事。</p> <p class="ql-block"> 爬了山,游了湖,我们肚子也饿了,于是向湖边的农家乐街走去。以前湖边的摊贩们被集中迁到此地,统一修建起整齐的店铺。我们一路走,一路犯起了选择困难症,直到路尽头,才迈进最后一家店门,迎面见到导游海盗在店中刚用过餐,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导游之选,必不会错。</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最喜欢的驴窝的地方。这个旅行社从不带旅客购物,就连用餐也不介绍餐馆,只指给团员一条街,进哪家馆子完全由游客自主决定。导游吃饭也是自掏腰包,不与商家做交易。驴窝不会象别的旅行社一样,游客不用一半儿的时间被封在商店里,不用花冤枉钱买那些买回去就后悔的假冒伪劣商品,不用听导游或虚情假意,或威逼利诱的聒噪,把充裕自由的时间回归旅行本身。驴窝收费不廉价,但公道透明,除交通服务费外,门票、景交车、索道等费用都在景区售票处明码标出,同时大家都能享受到团队的优惠价格。算下来比自由行还要划算。在我参加过的众多国内旅行社中,能做到这点的,唯此一家!参加驴窝的旅行就像跟一个单纯磊落的人打交道,放心、交心。游客即享受了旅行社开发的新奇的线路和便利服务,又体验到了自由出行的自在,因而驴窝稳住了一大批忠粉。</p><p class="ql-block"> 驴窝看似佛系,但不意味着他们少作为。这是一只生机勃勃的年轻团队,带队的导游都是精壮能干的小伙子,客服多为年轻姑娘,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这几年疫情反反复复,多少旅行社趴了窝。驴窝却象打不死的小强,愈挫愈勇。国外去不了,就多开发国内线,出不了省就开发省内线,哪怕离不了市,也把本市周边游做得风生水起,四面开花。不少线路都是驴窝首发,有些还是免费免门票的美丽清静的野山野水。驴窝顽强地活下来了,还活得不错!我退休后,一要感谢新晔舞蹈让我保持了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情,二是庆幸遇到了驴窝,让我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不曾丧失旅行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店主是位50多岁的大婶,热情能干。我们点了凉皮、葱炒蛋、啤酒、米饭。大婶转身出门去屋边菜地里割了把葱叶进来。嗬,还真是从菜地到餐桌无缝衔接,真够新鲜啊。十多分钟后,菜就上齐了,其间大婶还时不时出来给顾客售卖饮料香烟等物。问大婶为何独自经营,大婶儿说一个人忙得过来,儿子、儿媳都在山口拉顾客呢。刚在山口的确遇见几位村民在拉我们去他们自家的餐馆用餐呢,不知其中是否有大婶儿的家人。大婶儿叹了口气说:唉,现在客人来吃饭要去拉呢!可以想见,跟在蓝关一样,今天翠华山也只来了三大巴游客及零星散客,分散到偌大的景区里,实在是太过冷凊了。其中前来用餐者更是寥寥。这家店连导游总共只有5位客人,但比起大多数空店来,生意还算是兴隆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若无疫情影响,翠华山四季风景各异,游客络绎不绝。就连旅游淡季的冬日,也因此地优良的划雪场,而变得格外热闹。但愿疫情早日过去,翠华山繁华重现。</span></p><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发现墙上挂了几张大人物的照片,问是怎么回事?大婶自豪地介绍谁谁哪年来视察,某某何时来访问,并强调只来了她家,别家都没去。大婶儿也太低调了吧!我们若不问,这样的大事件她竟一句也不提。我们问她何不把照片摆到门外去,保证能招揽来众多食客。大婶嚅嚅地说:唉,风吹雨淋的,照片都要弄坏了。其实我觉得大婶儿是还没有学会商人的精明,而始终保持着山民的朴实善良。这照片若摆到外头,势必对其他店铺的生意造成影响,这大概才是大婶儿有所不为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大婶儿在翠华山土生土长,从前山民们分散住在山里头,后政府将他们迁出来。他们靠山吃山,春天去山里挖药材,秋天去山里采山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本以为自己也能靠水吃水一把呢。许多店外都打着鱼菜系的招牌,但看菜单上鱼的价格却十分昂贵。原来店里的鱼并非来自顾客想当然的天池,那湖里少许的鱼是一些善男信女们从店里买了去放生的。是了,如天池成了养鱼场,就无法保持如此清澈的水质了。说着话,我们</span>耳边始终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原来是厨房的水管一直没关。大婶儿说那就是山泉水,从家中经过向山下流去,不需关水笼头,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自来水呢!美丽的天池吸引来无数游客,常年不断的山泉水带给山民生活的便利。谁说他们不是靠水吃水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几样菜总共花费60多元,着实不便宜,可想到除了那把葱和这山泉水,一应食材皆是从山下翻山越岭运上来的,就觉得值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时间充裕,我们选择徒步下山。这山道不同于上山的车行道,是专供游客行走的步道,叫做十八盘,其实它何止十八个盘,用百转千回形容也不为过。如此盘来盘去,山道的坡度就大大降低了。路面上铺的不是柏油也不是水泥,而是就地取材的石块,形状各异的石块用水泥勾缝,结实而美观,这样的路走上百年也不会坏吧。石头表面未经打磨,踩上去涩涩的,天然防滑。一路走下来轻松安全,极度舒适。想起蓝关下山路的艰难,明白了景区优于野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下山的风景亦毫不逊色。有古树参天,有花木扶疏,有溪水潺潺。下到半山的时候,见到了著名的鹰崖瀑布,但没有水,不知是自然枯水还是人为断流。瀑布下方的水渠边一群工人正在施工,他们挥舞铁锤试图将渠中的几块巨石敲碎搬走。陡峭的山坡上上不来任何大型机械,只能用这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维修。水渠上有好几处坍塌和破洞,明显是遭遇了暴雨洪水的冲刷和巨石滚落的撞击,千疮百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望之触目惊心。</span>李白写蜀道之难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我们脚下不是蜀道,而是秦楚道,在古代它同样难于上青天。今天我们能如履平地般行走十八盘,全拜我面前当今之壮士所赐啊。</p><p class="ql-block"> 地质学家分析翠华山经历了三期山崩,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780年。据《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但眼前的景象告诉我们:翠华山的山崩运动从未停止,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山与石同样是有生命的,有来处,有归途,只是它们的生命远比人类长久得多罢了。</p> <p class="ql-block"> 下到半山的时候,见到了著名的鹰崖瀑布,但没有水,不知是自然枯水还是人为断流,因为瀑布下方的水渠边一群工人正在施工,他们挥舞铁锤试图将渠中的一块巨石敲碎搬走。陡峭的山坡上上不来任何大型机械,只能用这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维修。但见不长的水渠上有好几处破洞,明显是遭遇了暴雨洪水的冲刷、巨石滚落的撞击,破损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李白写蜀道之难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我们脚下不是蜀道,而是秦楚道,在古代它同样难于上青天。今天我们能如履平地般行走十八盘,得拜我面前当今之壮士所赐啊。</p><p class="ql-block">地质学家分析翠华山经历了三期山崩,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780年。据《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但眼前的景象告诉我们:翠华山的运动从未停止,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山与石同样是有生命的,有来处,有归途,只是它们的生命远比人类长久得多罢了。</p> <p class="ql-block"> 最下方的景区叫碧山湖,湖较小,与天池比显得平平无奇了。</p> <p class="ql-block"> 倒是山脚下的一处被遗弃的院落引起了丈夫的关注,大约是他的职业敏感度使然,他的目光总是投向这些充满年代感、历史感的建筑物。铁栅栏门没锁,只是用一只折断的登山杖别住了锁环。我们推门进去,面前一派破败景象,屋里丢弃的桌椅、橱柜甚至还有一辆自行车,无声展示着昔日主人的生活工作的痕迹。一个个房间门头上还挂着各科室的牌子,厨房砖砌的高大烟囱上爬满了青藤。对面另一座建筑上挂着东风仪表厂的牌子。这厂子不知何时已人去楼空,惟余满目疮痍。丈夫搬把破椅坐在院当间,发着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 在我给丈夫拍摄的有限的照片中,他一身军绿色的衣服使其形象跟岩壁"完美"贴合到了一起,简直就像穿了身隐身衣。这和我的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向他提起这个发现时,他笑称:"咱多低调啊!"其实我的装束是摄影师的要求,尤其是在夏日的大山中,背景一片葱笼,若我的衣服缺乏色彩就会遭到嫌弃。然而如今天这般鲜艳也受到批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够了,过了也不好。有时我觉得摄翁之意不在人,在乎山水之间也。就象中国山水画,风景才是主体,人从来都是点缀。不过能成为他镜头中小小的点缀,也觉得是一种幸福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