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郑大一附院院史办<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巴丹弱水<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陈明望<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李 静<br></span>2022年5月14日</h1> <h1> 提到李明俊这个名字,对于你来说也许很陌生,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其实李明俊教授,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1927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早年先后参加过共产党和国民党,官至国民党少将军衔。两次留学海外,曾任湘雅医学院教授、内科主任、湘雅耒阳分院院长、二级教授,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教授。</h1><h1> 李明俊教授湖南省长沙县人,字静渊。操着一口很难听懂的长沙方言,却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在湘雅时用英语讲课10余年。他扎实的英语的功底,来自1919年至1920年湘雅医学院英语补习班和雅礼大学两年的预科英语学习。</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俊(1901.04.28~1988.04.09)</h3> <h1> 李明俊教授穿衣打扮非常讲究,总是西装革履。即便是在“破四旧立四新”中山装、军便装盛行的年代,他仍然习惯穿翻领款式的服装,洁白的衬衣领子总喜爱翻在外套外,格外扎眼。</h1><h1> 李明俊教授有两个特别传奇之处,传奇一: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他是1925年秋在湘雅医学院上学期间,经曾任中共长沙市委第一任书记李亚农革命烈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全国入党的人数也屈指可数,他是建党之初入党的老党员之一。</h1><h1> 传奇二:李明俊1920年9月至1922年6月在雅礼大学医学读预科,1922年9月考入湘雅医学院读本科,1927年6月湘雅医学院(第七届)毕业时,就以优异的成绩在中国通过美国的考试,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h1> <h1> 李明俊教授传奇的一生,经历过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1926年国共合作期间受共产党派遣,在联俄联共形式下加入国民党(当时允许跨党),任国民党长沙市第24特别区党部常委。<br> 在时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建国后任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领导下,以国民党身份和湘雅医学院学生会主席身份开展学生和工人运动。组织了湘雅工会和湘雅护士工会,举行罢工罢课,与洋人作斗争,驱逐了湘雅医学院不称职的两名美籍教授,还发动了长沙市几千人学生去湘雅校园宣传反对基督教示威游行。<br> 1927年5月21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市发动反革命军事政变(即马日事变),对共产党员进行大屠杀。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明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被迫逃亡乡间避难,后于1928年春东渡日本留学躲避。<br> 李明俊在日留学期间,其岳父迫于县政府压力在未告知本人情况下,擅自于1928年6月代他向国民党长沙县政府登记,并在1928年6月13日《湖南日报》登报声明“脱党”。1929年秋李明俊由日本留学归国后,迫于湖南省政府布告“凡马日事变后脱离中共者,须向各自县政府进行登记,不予追究,否则严惩。”曾托在国民党长沙县政府任职的亲戚疏通关系,并到国民党长沙县政府例行登记自首。<br> 李明俊教授自嘲“由于立场不稳,斗志不坚”,导致中途脱党,酿下大错,悔恨终生。<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俊致湘雅张效骞院长的信</h3> <h1></h1><h1> 因日军进逼长沙战事迫近,1939年7月在湖南省耒阳县寿佛殿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分院,医治抗日负伤官兵。1939年7月至1944年6月,李明俊任湘雅医学院副教授兼耒阳分院院长。此信是李明俊院长致湘雅医学院院长张孝骞教授的信函。</h1><h1> 1944年7月,李明俊奉湘雅医学院令,卸任耒阳分院院长,借调到重庆陆军医院任军医监(少将军衔)、内科主任,救治抗日官兵。日本投降后于1946年7月晋升教授,返回湘雅。</h1> <h1> 李明俊虽上世纪30年代末即为副教授,按常理说应收入颇丰,生活无虑。可他却入不敷出,时常捉襟见肘,靠借债度日一生贫寒,活脱脱鲁迅先生笔下穿长衫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形象的再现。</h1> <h1> 他祖父是个晚清的读书人,父亲出生40天后祖父就去世了,当时家中靠祖上留下的约200石的田租生活。到他父亲20岁时家族已经破落,十口之家仅剩下田租48石。以后依靠大哥种田、开乡间染坊,二哥(1935年去世)开百货店小本经营,小弟初涉投机棉纱生意勉强维持全家生存。<br> 1927年26岁时结婚,夫人与其同岁,湖南省立第一女师毕业,成家立业后即与父母脱离经济关系。由于男尊女卑的缘故,夫家对儿媳妇和三个孙女毫无感情,所以与父母家来往甚少,每年只有一两次做客式的拜访。三个孩子是姥姥帮助带大的,所以与岳父母家过从甚密,融洽无间。<br> 马日事变后被迫去日本自费留学路费是由大哥和妻子凑款,学费用借款还债方式筹借的,契约毕业后用工资分期偿还。<br> 抗战前妻子是小学教师,抗战后辞职照顾家。抗战八年东跑西奔,为还债时常囊中羞涩,生活仅能维持最低水准。<br> 留学美国虽然是公费留学,但由于连年战乱通货膨胀,加之三个孩子上中学学费、生活费占很大一部分支出。至到1949年解放后妻子重新工作,在湘雅医学院幼儿园任主任,生活条件才逐渐有所改善,1950年才还清医院互助会借款。父亲1952年82岁时去世,母亲1954年85岁时去世,1953年后才略有一点积蓄。<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俊(中年时代)</h3> <h1> 李明俊教授高高的个头,长瘦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一副传统知识分子的样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于1950年9月冲破重重阻力依然回到祖国。</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任命李明俊为临床内科教研室主任文件(1956.09.07)</h3> <h1> 1956年9月7日,河南医学院(56)医组字第47号文件:“任命李明俊教授为临床内科教研室主任”。</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任命李明俊为内科科主任文件(1957.08.11)</h3> <h1> 1957年8月11日,河南医学院(57)医干字第195号文件:“原第一内科、第二内科合并为一个内科,撤销第一内科及第二内科,免去第一及第二内科原科主任,任命李明俊教授为内科科主任”。</h1> <h1> 李明俊教授早在1935年,就是中华医学会委员。河医选贤任能,慧眼识人,1956年9月他调入河医的当月,就委以临床内科教研室主任的重任。到任不足一年,兼任中心检验科主任,合并了原有的第一内科和第二内科编制,直接出任大内科主任。</h1><h1> 他不仅把教书当作神圣的职业,更是把育人当作全部的人生。他对下级医生和学生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书写病历要求极其严格,以治学严谨著称。一次他在翻阅病历时,发现河医20期毕业的某住院医师病历书写极不规范,抓住病历直接扔出窗外,责其重新补写。他不仅具有从事内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阔的眼界,还熟悉传染病学、细菌学和病毒学领域。</h1><h1> 他加盟河医,使内科诊断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和内涵,给医院增添了澎湃的力量。他把在海外学到的新理念新技术传授给年轻医师,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h1><h1> 湘雅医学院小儿科学邹荫方教授,是1948年6月与李明俊教授一起在美国密希根大学留学并朝夕相处的同学,又是在湘雅医学院时交情深厚的挚友,可谓是情同手足的兄弟。</h1> <h1> 1952年独立建院后的河南医学院儿科学因缺乏教授师资,经过与湘雅协商,达成调一名河医的住院医师赵祥文(曾任湖南省儿童医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去湘雅作为交换条件,1954年湘雅同意暂借调邹荫方教授来我院代课。</h1><h1> 李明俊教授加盟河医后,他一心一意为医院谋发展,招贤纳士为医院引进人才。通过他的不断撺掇和劝导,1958年8月成功使邹荫方教授携夫人,同是美国密希根大学留学时的同学,湘雅医学院妇产科学朱绮霞讲师举家由山水洲城长沙,迁往郑州西郊当时设施还未全部竣工、杂草丛生的医学院团聚。</h1><h1> 邹荫方教授调河医后任小儿科主任,开创了我省儿科血液病学的先河。妇产科朱绮霞教授在60年代前期,始创了全国首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h1><h1> 次女邹湘,1982年考上了父亲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承父业,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父辈未竟的儿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2011年郑大一附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退休。</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俊与院领导在开封龙亭前留影(1957)</p> <h1>左起:医院院长徐鹤皋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张静吾教授、医院副院长孙生桂教授、医学院院长芦长山、内科主任李明俊教授</h1><h1><br></h1><h1> 也许是医学院快要迁郑了,对汴京城依依不舍。也许是人类真有第六灵感,能预感不久的将来将要在疾风暴雨般的反右运动来临时退出历史舞台,留下这张与院、校级领导一起最后的合影。</h1> <h1> 李明俊教授工作之余不喜欢文艺和戏剧,却酷爱围棋。据其棋友原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主任赵庆夏教授回忆:前期博弈棋输先著自叹不如,后期对垒势均力敌逐胜多输少。李明俊教授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被引进河医的,时任河南医学院院长芦长山,就把陪教授下棋当作一项任务布置给赵庆夏去完成。</h1> <h1> 李明俊教授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看英文版的医学新动态,所以他通过阅读了解国外医学前沿。他从不过问政治不看报纸,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br> 李明俊教授与解剖教研室主任李瑜如教授家,是同住在河医22号的邻居。有次他曾问过李瑜如:市委书记是谁?省长是谁?李瑜如说报纸上新闻天天宣传呀,他说我从来不看报纸。<br> 据听过李明俊教授上过课的河医31期学生、耳鼻喉科董明敏教授回忆:“李教授在我读大学期间他给我们上过大班课,讲课很投入,他黑板上写的都是英文,他的英语比国语强。经常有一位年轻的讲师帮他写中文版书,他讲课时我们主要是看他的助教的版书学习。”<br></h1> <h1> 拂去岁月厚厚的风尘,敞开心底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不容忘却的历史,一帧帧与世长辞的历任内科主任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浮现:朱德明、张静吾、王好礼、徐鹤皋、王伯欧、魏太星、李明俊。不能忘却的记忆,你们是引领河医内科砥砺前行的力量。<br> 他为人耿直,性格豪爽。旧知识分子所持有的文化性格,毫不讳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个性鲜明的秉性,酿造了他悲剧性的历史命运。1957年大鸣大放时侥幸逃脱没有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7月,作为“漏网之鱼”在劫难逃。<br> 才当了11个月的内科主任,终因被扣上了右派分子帽子而遭罢免,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当过内科主任的缘故。<br> 1962年8月30日,河南医学院党委曾决定给其平反,摘掉右派的帽子并上报河南省委,此刻恰遇庐山会议后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批判彭德怀的“反右倾”运动,摘帽平反因故搁浅,这一拖就是23年,至到1985年5月10日,对于错划为右派才给予彻底平反。<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俊(老年时期)</h3> <h1> 李明俊教授一生坎坷,半世沧桑。自1956年入职河医后接二连三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都因早年“脱党自首”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运动的对象,最终也没能躲过文革的厄运。右派分子还未摘帽,文革爆发后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剥夺医生看病的权利,和“牛鬼蛇神”一道打扫厕所卫生,在候诊室叫号。在劳动改造之余,仍然从事大量的医学文献翻译工作。<br> 据相关材料显示:1967年2月26日晚,民兵连集合牛鬼蛇神时,在门诊楼(五一楼)四楼走廊,李明骏遇见同是右派去集合的妇产科护士孙燕,他对她说“孙同志,我现在真想死”。</h1><h1> 人只有逼到绝望,才会有想死的念头。可以想象李明骏当时是何等的心力交瘁,子女又不在身边,精神上承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br></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文革中他还被诬陷为叛徒,说他1929年秋由日本留学回国后,向国民党长沙县政府登记自首时“出卖党组织,出卖同志”。怀疑他出卖过雅礼大学预科同学、参加南昌起义原红八师政委柳直荀革命烈士。柳直荀即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里面李淑一的爱人。</span><br></h1><h1> 李本人就“脱党”声明登记一事,曾在1951年9月镇反运动,1955年8月29日肃反运动时,分别向湘雅医学院党委和湖北医学院党委坦白交代过(本人原话如此),并得到党组织通过。在文革中又向河南医学院革委会坦白交代过三次。1979年1月15日,河南医学院党核心组审查落实,纠正冤假错案,不实罪名给予平反。</h1><h1> 李明俊教授育有三个女儿,长女李世祺,1931年出生,解放军46军文工团,参加过抗美援朝。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毕业,后随丈夫到驻美大使馆工作。</h1><h1> 次女李世雅,1933年出生,1959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留校任历史系教师。</h1><h1> 三女李世宽,1937年出生,1958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太原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工作。</h1><h1> 长女婿马北强抗美援朝回国后转至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工作,历任副处长、正局级军官。曾任中国驻美联络处秘书,驻美大使馆工作。</h1> <h1> 他的亲朋好友:一是共产党高官,二是知名教授。李维汉(中央统战部部长)、李承干(国家计量局局长)、李穆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张孝骞(湘雅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曦(医科院微生物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凌敏猷(湖南医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刘泽民(湘雅医学院一级教授、张仓祥(湖北医院院院长)、王肇勋(湘雅医学院教授、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等,都是他的生前好友。<br> 李明俊教授在十年浩劫中虽然深陷囹圄,仍然相信组织会正确给他一个公正合理的结论,一个人负重前行,一没有让好友伸手相援,二不向组织提及女婿任驻美外交官给予照顾,而是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清白。<br> 时间缓缓流淌,流年氤氲过往,歌声早已飘远,过去的岁月不会被风干,你那低沉宛转的旋律,仍然在我耳畔起伏回荡。<br> 也许你走的太远,太远,远的连《笃行致远90载,风雨兼程救世路》一书中竟把你内科主任的名字给遗漏。也许是遗忘,也许真的很多人不认识你。退的退,走的走,你曾经的同事所剩无几。<br> 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篇。你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河医一附院,如今已经日新月异发生了沧桑巨变,遥望你消散的背影,你的身影越走越远。<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