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感悟新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结构化分析》解读

洙边官庄小学 鲁成美

<h3>为了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内容结构化的内涵要领,切实把握新课标的内容结构化、价值和意义,提高老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5月11日上午,洙边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马云鹏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结构化分析》的专题讲座。</h3> <h3>马云鹏教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内容结构化特征:<br>一、2022版课标内容结构化特征<br>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价值与意义<br>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育变革</h3> <h3>《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内容结构化特征<br></h3> <h3>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同步出现,课标以课程方案为依据。主要依据是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义务教育从2001年开始到2011年再到2022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课程方案规定了课程的指导思想,比如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等等。课程方案提出要突出课程方案结构化,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需要进行一些结构化的变革。</h3> <h3>国内外数学课程研究,数学课程在世界各个国家教育领域中都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上历来重视数学课程改革,国外关于数学课程整合、结构呈现方式,如“数与运算”“数与计算”“模式与关系”“模式与代数”这样的方式表示,也是一种整合。国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马芯兰老师就开始研究数学内容结构化。其研究结果也是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很好的借鉴。</h3> <h3>数学课程标准大致分为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数学性质是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阐述了数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课程理念分为五个方面,其中过于课程内容2022版是这样表述的: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结构化整合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有一致的内容安排等。<br></h3> <h3>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领域从最初到现在是基本不变的。这四个领域根据学科内容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不同,综合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br></h3> <h3>结构化整合主要体现在主题层面上,基本思路如下。数与代数领域,1-3学段主题在2011版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2022版包括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整合为数与运算,意味着内容结构的变化;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整合为数量关系。常见的量放于综合与实践中。<br></h3> <h3>图形与几何1-3学段由原来的四个主题整合为两个主题。统计与概率1-3学段主题的数量没有变化,但描述方式有很大变化,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分类改为数据分类等。综合与实践主题11版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22版综合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倡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一些知识内容融入到主题学习里。这样的变化把内容放到综合实践活动里。<br></h3> <h3>主题结构化表现出来三个特征: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整体性是指相同学科本质内容整合,体现了学科本质的一致性,以数量关系来说,小学阶段的三个学段数与代数的主题都是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不同学段有不同表现方式和内容。数量关系包括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和运算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研究对象+”构成整体,如数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是数量的抽象,研究数不是研究数本身,而是研究数的性质,比如奇偶性、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等等。图形认识也不仅仅是认识图形本身,平行等特征,测量有周长面积体积等。<br></h3> <h3>二、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价值与意义<br>1.结构化突显内容的联系<br>2.结构化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br>3.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形成</h3> <h3>三、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单元整体教学)<br>1.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br>单元整体分析: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分析确定核心概念<br>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br>关键内容指向核心素养<br>3.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br>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h3> <h3>通过对内容结构化分析的认真研读,我们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我们将努力把新课标精神融会贯通到每一堂课中,希望每一位教师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h3>

结构化

内容

主题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

运算

学习

整合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