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锦湖分园“双周论坛”第六期

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锦湖分园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切实增强教师业务能力,2022年5月11日长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锦湖分园开展本学期第六期教师发展“双周论坛”活动。</p> <p class="ql-block"> 环节一:主题分享</p><p class="ql-block"> 本次“双周论坛”活动由吴洁老师主持,潘欣老师主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主题分享、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专家点评。</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潘欣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建构与实施》。</p><p class="ql-block"> 一、生成课程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二、如何构建生成课程</p><p class="ql-block"> 三、范例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环节二:小组讨论</p><p class="ql-block">  全体教师围绕潘欣老师主题分享的内容分成三个小组讨论。重点思考主题分享后的收获,建议和困惑并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意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环节三:汇报交流</p><p class="ql-block">  小组讨论完成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次论坛的收获,并提出小组成员的共同意见与困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组:小班组</p><p class="ql-block"> 朱曼曼老师代表小班组老师发言认为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素材及必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着它是否能真正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资源的生成性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所有空间场所和时间序列中,潜在着各式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p><p class="ql-block"> 建议:潘老师可以举一些实例分享生成课程的开发和利用。</p><p class="ql-block"> 困惑:教师如何厘清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组:中班组</p><p class="ql-block"> 倪瑶佳认为生成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 建议:希望潘老师可以结合视频案例播放讲解,这样更清楚明白。</p><p class="ql-block"> 困惑: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怎样合理分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组:大班组</p><p class="ql-block"> 杨玲老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就会非常热衷于这件事,不断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在生成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和探究愿望。</p><p class="ql-block"> 建议:潘老师讲解时多结合生成课程的主题案例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困惑:如何有效回应大班幼儿生成性问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环节四:专家点评</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潘欣老师在听完每组教师代表发言后,对于老师们提出的困惑以及建议作出了解答! </p><p class="ql-block"> 1.对于小班组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预设性课程是生成性课程生成的基础,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的深化和升华,生成性课程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是教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运用于实践、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与中介,并在实践中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对于中班组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生成性课程是留给有充分预设计划教师的一种“奖励",一种“意外"收获,次数相对较少,但很有价值,它应该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与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生成的原则和规律,不能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熟视无睹,也不能让生成的课程“无边无际”。其中分配的“度”,需要老师结合具体的课程情况有效分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对于大班组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回应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幼儿的创新学习莫定基础。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在与幼儿同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幼儿,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在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方面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与了解,老师们将会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稿人:吴洁</p><p class="ql-block"> 审核人:倪瑶佳</p>

课程

生成

教师

老师

幼儿

班组

建构

分享

困惑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