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区“延庆乡亲”文保队《红色文物故事会专栏》100期主播刘士红051期《擅打伏击战的王亢团长》欢迎大家收听!

缘🎤心 刘士红讲解员

<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延庆区文保队新闻信息管理员主播 刘士红</p> <p class="ql-block">(原稿来源于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官方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延庆区文保队负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9月11日,密云、丰宁、滦平的4000多名日伪军步兵、骑兵配合,对平北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发动了78天的大“扫荡”,妄图消灭、驱逐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摧毁新生的抗日政权。11月28日,在丰滦密军民的打击下,日伪军的“扫荡”最终失败,只得分头撤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团1营营长王亢得到下营村民兵的密报,驻扎在下营村的日军铃木大队哲田中队准备从白马河川撤往密云。于是,王亢决定在冯家峪村南边一里地的南湾子伏击这股日军。王亢把1连埋伏在河湾西岸的小山北侧,负责卡住敌人的退路;3连埋伏在河东的沟口,负责拦腰截击敌人;而他自己则站在河湾南边峭壁上一颗松树下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5日清晨,哲田中队进入伏击圈,王亢举起手枪,“砰”的一枪把一个骑马的军官击落马下。枪声就是命令,战士们一齐开火。哲田中队都是老鬼子,战斗力很强。经过短暂的慌乱,日军散开队形,伏在河边堤坝下、大石头后边进行顽抗。一队日军还向河西的小山发起了两次冲锋,结果被1连战士击退。从河东沟口冲击的3连,受到日军重机枪火力封锁,前进受阻。1连连长鲁智华见此情形,冒着弹雨滚下山坡,猛然跃起抓住滚烫的重机枪枪管,踢倒机枪射手,自己也中弹牺牲了。下午4点,增援的日军赶来,王亢下令部队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家峪战斗击毙哲田中队长以下90多名日军,开创平北抗日根据地消灭日军新纪录。但王亢在胜利面前却高兴不起来。这一仗,1连连长鲁智华、指导员冯汝霖、3连连长刘若海等67名指战员牺牲。战友的鲜血和生命使王亢陷入深深的思考。经过几天的认真总结,王亢向10团团长白乙化做了汇报,总结了三条伏击战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伏击敌人时,战斗命令以暗号为好。如以枪声为命令,等于先向敌人报警,敌人会过快地占领有利地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伏击阵地尽可能靠近敌人,各分队要分段包干射击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予敌以严重杀伤后,再收缴武器,避免无畏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4日,10团团长白乙化在密云马营西山战斗中不幸牺牲。不久,王亢接过白乙化的旗帜,就任10团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中旬的一天,王亢团长获悉驻下营村的21名日军将沿着白马河川开往冯家峪村,他决定在东西白莲峪沟口——一条两山夹一谷的险要之地设伏,好好实践一次他总结的伏击战经验。他命令1连的两个排埋伏在沟两侧的山上,尽量靠近道路,另一个排埋伏在山脚下的拐弯处,2连埋伏在路东的台地上,3连为预备队,而他自己隐蔽在路东的一个小山上指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点左右,日军进入伏击圈。王亢团长把鸣枪为号改为旗语指挥,机枪射手按照事前的布置分段扫射,步枪射手几个人共同瞄准一个日军,分工包干。两分钟内,21名鬼子还来不及散开就被全歼,而10团无一人伤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胜仗后看到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伏击战中学习打伏击,这就是王亢团长指挥艺术不断提高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延庆区文保队 刘士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