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法师传

山峰

<p class="ql-block">玄奘的一生是一部罕见的传奇!</p><p class="ql-block">他5岁丧母10岁丧父、13岁跟随哥哥去白马寺出家修行。</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就在佛界具有很大的名气了。</p><p class="ql-block">从27岁那年开始、他踏上西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穿过茫茫沙漠、越过巍巍雪山。</p><p class="ql-block">西域的国王与他称兄道弟、佛教的高僧与他惺惺相惜。</p><p class="ql-block">印度的帝王对他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徒步五万公里、穿越138个国家。</p><p class="ql-block">途径今天的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等地。</p><p class="ql-block">翻越了戈壁沙漠以及各大山脉高原。</p><p class="ql-block">在1300年前玄奘用脚步丈量了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到达印度之后、他潜心学习佛法、遍访名师。</p><p class="ql-block">终于在十多年后学有所成。</p><p class="ql-block">之后他便再次爬山涉水回到唐朝首都长安。</p><p class="ql-block">前后历史17年、带回了佛教经典无数。</p><p class="ql-block">贞观十九年、44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p><p class="ql-block">唐太宋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还俗。</p><p class="ql-block">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p><p class="ql-block">弘扬佛法、上书太宗、: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p><p class="ql-block">此后的生命中、他日夜无休翻译经佛经。</p><p class="ql-block">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玄奘不仅仅是一位佛教徒。</p><p class="ql-block">还是伟大的翻译家.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地理学家。</p><p class="ql-block">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一片黑暗。</p><p class="ql-block">玄奘是唯一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从偃市县坐中巴车南行约有20多分钟、就到了这个人口不多、颇为安静的中原小镇缑氏。</p><p class="ql-block">207国道从镇中穿过。</p> <p class="ql-block">玄焋故里坐北向南、分前后两院、依地势渐次升高、门口竖有赵朴初题写的:玄奘故里:碑。</p><p class="ql-block">整个布局仿隋唐风格、青瓦白墙、朱门红柱、门口额匾上书:玄将故里:为季羡林先生所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拾机而上、穿过汉白玉阙门、就进入了玄奘诞生和成长的院落。</p><p class="ql-block">玄奘当年就诞生在前院的东厢房内、这也是他父母的居室。</p> <p class="ql-block">院内还有老树、古井、厅堂以及兄嫂居住的西厢房等。</p><p class="ql-block">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原为家中的会客之处、现为玄奘纪念堂、朔有玄奘及两个弟子的彩色泥塑。</p><p class="ql-block">后院柳阴深处、安放有一尊汉白玉雕刻的玄奘坐像、慈眉慧目、光洁无瑕、寄托着家乡人民对玄奘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p><p class="ql-block">史实纪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瘾、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p><p class="ql-block">与鸠摩罗什(344~413)、真谛(499~569)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p> <p class="ql-block">玄奘故居附近有玄奘寺、寺院中还有树通石刻碑碣。</p> <p class="ql-block">玄奘墓位于缑氏镇唐僧寺西北约200米处、墓冢呈覆斗形、周围遍植挂树。</p> <p class="ql-block">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分前后两院、前院建筑为东西厢房和厅堂、西厢房主要展示玄奘只身奋斗十七载赴印度取经的动人经历和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p><p class="ql-block">后院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士、后堂为玄奘祖父母居室。</p> <p class="ql-block">玄奘(602~664年)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颖川人。</p><p class="ql-block">他5岁丧母、10岁丧父、由兄长带其到寺院出家、13岁正式梯度、师傅问他:出家意何所为?:他回答:远绍如来、近光遗法。:</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远的来说、能够完整的继承释迦摩尼佛的教法、能够让一切众生都超出轮回:近的来说:能够讲佛教发扬光大、普渡众生。:</p><p class="ql-block">这一生玄奘都未曾辜负自己本心半分。</p> <p class="ql-block">他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p><p class="ql-block">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p> <p class="ql-block">玄奘西行取经图@</p><p class="ql-block">贞观元年(627年)秋、玄奘躲在避难的灾民中、悄悄离开了长安、孤身涉险、历尽艰难、越沙漠、翻雪岭、迎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最终到达印度。</p> <p class="ql-block">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许。</p><p class="ql-block">贞观三年(629年)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各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p> <p class="ql-block">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声名大起。</p> <p class="ql-block">五年后、游离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p><p class="ql-block">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p><p class="ql-block">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p> <p class="ql-block">玄奘在印度经过六年的学习、对所学诸部经络无不精通、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特别器重他、命他向其他学生讲授《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p><p class="ql-block">他的学识受到众人的赞叹、引起了当时印度戒日王的重视。</p><p class="ql-block">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举办了长达18天的辩论大会、竟无人发论、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被尊为:解脱天:、:大乘天:名震五印。</p> <p class="ql-block">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p><p class="ql-block">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20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1335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p><p class="ql-block">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p><p class="ql-block">将入印度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p> <p class="ql-block">玄奘弟子有几千人、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p> <p class="ql-block">唐太宋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后来取回真经、受到皇帝的接见。</p><p class="ql-block">他的事迹被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铜川玉华宫@</p> <p class="ql-block">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月李世明来玉华宫休养、六月、他诏正在长安弘福寺冒着酷暑翻译佛经的玄奘法师来玉华宫避暑休养。</p><p class="ql-block">这是玄奘法师第一次走进玉华宫。</p> <p class="ql-block">玉华宫距当时的京城长安有三百里地。</p><p class="ql-block">公元648年、我们无法猜测当年49岁的玄奘法师在路上走了几天。</p><p class="ql-block">虽然山路崎岖、但比起那慢慢西行五万里坎坷路来、这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况且玄奘法师在来玉华山的途中、唐太宗不时的派人探望、一再叮嘱要徐缓行进:不得使法师颠簸劳累:。</p><p class="ql-block">而顾不上旅途劳顿的玄奘法师一定会边走边兴致勃勃地欣赏玉华山那碧峰环绕、流云飞瀑、怪石奇松的自然景象、尤其是这里的幽静、一定给他留下很美的印象、使他日后奉诏在这里设译经道场、用生命最后四年的时间、译出佛经14部682卷、并圆寂于此。</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玄奘法师一到玉华宫、唐太宗便在玉华殿召见了他、关切地询问法师的身体、说法师长长途跋涉、一定劳累了、应好好歇息。</p><p class="ql-block">玄奘听后、十分感激太宗皇帝对自己的关心、君臣交谈非常融洽。</p><p class="ql-block">此合、玄奘便在玉华宫一边休养避暑、一边翻译佛经、一直到当年十月、随唐太宗由玉华宫返回京城长安。</p> <p class="ql-block">在玉华宫期间、唐太宗多次会见玄奘法师、玄奘法师谦㳟朴实、博学识广、才华横溢的高尚品德、深得唐太宗的敬仰和爱慕。</p><p class="ql-block">他想起皇宫内保存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百金云水磨衲袈裟、认为只有玄奘这样的高僧才配披用、遂遺使回长安取来、在玉华宫玉华殿举行隆重仪式、把这件袈裟和一吧珍宝剃刀赐给了玄奘法师。</p> <p class="ql-block">玉华宫内玄奘纪念馆、以举世名著《大唐西域记》为题材、再现唐玄奘印度取经史实。</p> <p class="ql-block">公元659年的秋天、60岁的玄奘来到了玉华寺、玉华寺在今天陕西省铜川市附近的山谷、风景秀丽、优雅清静、太宗皇帝去世之后、高宗下诏、将皇家郦宫改为寺院、就是在这里、大唐的高僧玄奘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在玉华寺、玄奘决定翻译规模最大的一部佛经、大般若经。</p><p class="ql-block">大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梵语有20万颂、汉文至少在数百万字以上、翻译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由于数量太过庞大、弟子们建议删繁就简、但是玄奘坚持秉承原文、一个字也不能少翻。</p> <p class="ql-block">玉华寺中的玄奘、再也没有踏进过繁华的长安城。</p><p class="ql-block">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佛经翻译上、经卷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你们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努力一点、不要害怕辛苦、在玄奘的一生中,他第一次流露出担忧之情、多年的劳累、使他的体力出现了衰竭的征兆、他已非常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p><p class="ql-block">四年时间过去了、庞大的大般若经终于全部翻译完成。</p><p class="ql-block">公元664年、正月初三、玄奘应弟子们的请求、又开始翻译新的佛经、勉强翻译了几行之后、玄奘慢慢的放下了经卷。</p><p class="ql-block">:这部经卷与大般若经相仿、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用完、再也无法翻译、死期已至、不远了:。</p><p class="ql-block">他平静得告诉弟子们、归期将至。</p><p class="ql-block">玄奘就此停止了他19年之久的佛经翻译事业。</p> <p class="ql-block">19年的时间、玄奘一共翻译佛经47部、1335卷、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p><p class="ql-block">玄奘翻译的佛经、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全部超越了他的前人、后来者更是难以企及。</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翻译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绝后、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人。</p><p class="ql-block">然而玉华寺的玄奘、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在他亲手督造的石窟、玄奘最后一次礼佛、对于一个僧人而言、生命的目的在于实现圆满、圆满的标志就是成佛。</p> <p class="ql-block">自从踏入佛门以来、玄奘一直遵循佛的脚步、片刻也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10岁踏入佛门、13岁正式梯度、27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p><p class="ql-block">19年孜孜不倦的学习、19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安详的离开人世。</p><p class="ql-block">长安的皇帝闻听噩耗、一连数次感叹、朕失国宝矣。</p><p class="ql-block">唐高宗不胜悲痛、以至于罢朝数日、拫据皇帝的意见、玄奘的遗体运抵长安、暂时安置在慈恩寺的翻经堂。</p><p class="ql-block">玄奘所翻译的经书、也全部交付慈恩寺保存。</p><p class="ql-block">《三藏法师传》记载;遗体停留在慈恩寺期间、玄奘的弟子数百人痛哭不已、京城的僧侣和百姓也前来吊唁、每天都达到上千人。</p><p class="ql-block">公元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但是、他的葬礼既不简单、也不安静。</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500里内送葬者一百多万人。</p><p class="ql-block">斯人己逝、留给世人的是绵绵不绝的懐念。</p><p class="ql-block">大唐的皇帝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苦海方阔、舟楫遽沉、暗室犹昏、灯炬斯掩。</p><p class="ql-block">根据玄奘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东边的白鹿原。</p><p class="ql-block">据说唐高宗从皇宫的高处因望见玄奘的坟墓而经常伤心。</p><p class="ql-block">五年之后、高宗皇帝下诏、将玄奘的遗体迁至于长安南边的樊川。</p> <p class="ql-block">玄奘大师手迹铭文石雕金刚座(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是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玄奘在印度礼拜摩揭陀国佛成道时所坐过之物。</p><p class="ql-block">他在玉华寺译经期间、请石匠仿制此物、并造释迦佛像一躯、随手将自己亲笔题记: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20个字刻上金刚座。</p> <p class="ql-block">玄奘佛足印毁于上世纪中叶、残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玄奘法师释迦佛造像记》楷法精妙!</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玄奘大师手铭文迹石雕金刚座(真迹)</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护国兴教寺&gt;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三藏法师长眠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p> <p class="ql-block">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顶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p> <p class="ql-block">唐末、兴教寺因战乱被烧毁、唯一幸存的是玄奘和他两位弟子的舍利塔、东边是玄奘上座弟子圆测的舍利塔、西边是玄奘另一位上座弟子窥基的舍利塔。</p><p class="ql-block">玄奘弟子有上千人、怎么唯独这两人能享有此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传说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就在慈恩寺内潜心译经、尽管他不分昼夜的工作、然而单靠他一人何年何月才能译完600多部经卷呢?</p><p class="ql-block">于是玄奘决心物色几个有志于佛学研究的人、能将自己的事业继承下去、一天玄奘安上散步、偶然遇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少年、经询问、得知他是唐开国元勋尉迟慕之侄。</p><p class="ql-block">玄奘决心收他为徒、太宋知道后、赐他道法名窥基。</p><p class="ql-block">他聪慧好学、刻苦钻研佛经、很快学会了梵文、他不但成为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而且撰写了多部佛学著作。</p> <p class="ql-block">三塔呈山字形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防木结构楼阁式砖塔。</p><p class="ql-block">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高21.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二层以上塔心实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p><p class="ql-block">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卷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p> <p class="ql-block">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三级、底边长二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他另一个弟子圆测(东)</p> <p class="ql-block">窥基原名尉迟洪道、是尉迟敬德的侄子、17岁出家拜玄奘为师、唐太宗赐他法号窥基。</p><p class="ql-block">他聪慧好学、很快就能帮助翻译经文、50岁时、去世在译经院的书案旁边。</p> <p class="ql-block">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p><p class="ql-block">随遺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继承人之一、临终前、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p> <p class="ql-block">游览寺庙、我自己并不是为了烧香祈福、也几乎是从不叩头膜拜、更多的是在于想身临其境地对这种历经千年依然没有消失的佛家精神进行感悟和体会、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进行洗礼反思、在对自己心灵进行一次净化。</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不断地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干扰、自己依然能够克心慎独的旅程;人生、就是一场修身、修心的远行。</p> <p class="ql-block">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知不知足、快不快乐那都无所谓、似水的时间、总会将一切带走、冲淡、消融不过、时间虽然消磨了很多的人和事、但还是有一些人和事在未来被人所提起、就像这三座砖塔、历经千年风雨、虽然塔体斑驳、依然屹立不动。</p><p class="ql-block">我已经是第四次来到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说;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p><p class="ql-block">鲁迅则尊其为:中国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有人称他为:唐三藏:这主要是因为他精通三本藏经《经藏》《律藏》《论藏》得以称名。</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p><p class="ql-block">全院有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党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大遍觉堂@</p><p class="ql-block">是专门供僧人早晚通经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玄奘法师的铜像、这尊铜像高3.5米、重5吨。</p><p class="ql-block">:端严若神美丽如画:就是对法师的形容现在看法师也是慈眉善目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值得一看的是在铜像前面的这个镏金小塔、在从下往上数第二层里供奉的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这是2000年从南京迎回来的。</p><p class="ql-block">在殿堂四周是用汉白玉雕刻的、分别是&lt;弥勒上升经&gt;弥勒中升经&gt;还有&lt;弥勒下升经&gt;</p><p class="ql-block">分别叙述了弥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讲的是释迦摩尼佛祖给弥勒授记现在是弥勒正在兜率内院讲经说法、未来说的是56亿7千万年之后弥勒将成佛。</p><p class="ql-block">大遍觉堂内整个这个顶叫做千佛绕毗卢中间的这五个梵文意思是东西南北中代表了五方神。</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光明堂@</p><p class="ql-block">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40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般若堂@</p><p class="ql-block">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收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雁塔@</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p><p class="ql-block">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增高、在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前后共改建了5次)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层25.5米。</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建塔时、作为慈恩寺主持、高僧玄奘曾经亲自设计、指导和督导施工、他还亲自担运砖石建塔。</p><p class="ql-block">两年后、一座高五层的土心砖塔建成了、这就是最早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禇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p><p class="ql-block">石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初建只有五层、当时由于是砖表土心的缘故、质量不好、四五十年后便逐渐出现坍塌现象。</p><p class="ql-block">到了唐代武则天年间、由武则天带头、各王公大臣共同响应、施舍了大量钱财、重新营建了大雁塔。</p><p class="ql-block">此次修建后、把大雁塔建到了十层。</p> <p class="ql-block">此后若干年、大雁塔又因经历兵火战乱的破坏、上面三层遭到损坏。</p><p class="ql-block">于是、后人在塔的七层收顶攒尖、在塔体外又包砌了一层砖。</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后人所见大雁塔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重修后的大雁塔塔身是用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砌有拱门。</p><p class="ql-block">这种楼阁式砖塔、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从低到高、而后又变低的过程、最高的是武周时期、达到了罕见的十层、一般佛塔都是奇数层、只有这个曾经是偶数层。</p> <p class="ql-block">专家称大雁塔下恐藏千年地宫、内藏玄奘珍宝。</p><p class="ql-block">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p><p class="ql-block">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恩塔下的地宫内。</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p><p class="ql-block">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p><p class="ql-block">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p><p class="ql-block">大雁塔每层都放了一件稀世之宝、其它宝物与经书疑似藏于塔底地宫。</p> <p class="ql-block">塔下有一座珍贵的石碑、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是唐太宗为玄奘所译经典撰写的序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是极其珍贵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内所展示的玄奘当年从印度带回的贝叶经(复制品)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贝叶经是刻写在处理后的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当时的印度人造纸张极为稀少、玄将带回的经书均为:贝叶经:。</p><p class="ql-block">有657部经卷全为贝叶经文、存留下来的不足20片、每片都价值连城、蕴含着不朽的佛力!</p><p class="ql-block">大雁塔珍藏的贝叶经、据说全世界认识的不足十人。</p> <p class="ql-block">玄奘当年从印度带回的万余枚佛舍利、但大多数下落至今无人知晓、现存只有数枚佛祖舍利供奉于大雁塔第三层。</p><p class="ql-block">专家推测;这些珍宝就埋葬在尚未发掘的地宫中。</p> <p class="ql-block">由于玄奘大师顶骨舍扱其罕见、可以说《西游记》里无数个妖怪惦记的唐僧肉。</p><p class="ql-block">只有每年农历二月初五、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的这一天、向大众开放瞻仰玄奘大师舍利、同沾法喜、共浴佛恩。</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是对佛文化的阐释。</p><p class="ql-block">它建于大慈恩寺前、雄伟高大的玄奘雕像似乎正在以: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和入世的积极姿态、面对广大信徒大众讲经开示、宣扬教义、向人们传达的佛法的神奇与生命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雁塔古刹佛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阐释。</p><p class="ql-block">花岗岩铺地面和水面过桥展现了南广场的庄严与肃穆、园林绿化地勾勒出一副唯美朴朴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南广场玄奘雕像与大唐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长安高楼林立、追寻古老的记忆唯有大雁塔与慈恩寺周边小小的一方。</p><p class="ql-block">烟花三月的长安、繁华似锦、漫步在慈恩寺路的街头、想起孟郊当年曾在这里授过鹿鸣宴:一日看尽长安花:。</p><p class="ql-block">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那方匾额后面、旋转法师曾在这里译过经。</p><p class="ql-block">帝王将相来过、才子骚客来过、还有那些芸芸黔首也来过。</p><p class="ql-block">历史书有名的、无名的都来过……、他们如今都化为尘土、但脚下的黄土知道、他们曾经来过……。</p> <p class="ql-block">绿草如茵的公园正中是一方释迦牟尼雕像、莲花池上气定神闲。</p><p class="ql-block">站立地方望去是雕像的侧影、雕像的背景是高高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土地、每一步踩下都是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从沣京到镐京、从汉长安到大唐的长安、长安浸透在汉民族灵魂的最深处。</p> <p class="ql-block">给中国200年能造一个纽约!</p><p class="ql-block">给美国2000年也造不出一个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