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学研讨是引领学校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平利县城关第四小学三年级组开展了语文“听评研讨课”活动,同级组和无课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轮听评研讨课活动是在“双减”政策下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年级三位教师课前都认真研读教材,教学环节设计完整、清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梅冬芳老师执教的是《习作例文与习作》,梅老师结合“交流平台”,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单元习作例文,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选择一个要写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在《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中,梅老师通过完成表格的方式,呈现出铅笔的梦想,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确例文想象的思路,最后让学生仿照例文发挥想象,说说铅笔还可能有哪些梦想。</p> <p class="ql-block"> 《尾巴有一只猫》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提示常规思维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反着去想象就能实现,并拓展学生展开想象仿说。</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选择一个题目编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想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陈华老师执教的是《肥皂泡》,陈老师先是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思路,再细读第3段做肥皂水吹肥皂泡,学习准确使用动词和连接词并条理清晰地复述这个过程,然后品读肥皂泡的美丽,最后让学生写一写肥皂泡会飘向哪里,带着怎样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环节多,其中品读肥皂泡的美丽时,师生互动,感知肥皂泡的美丽,通过实操让学生在课堂上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借此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吹泡泡的过程,以及泡泡的形状样子。</p> <p class="ql-block"> 李丽老师执教的是《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中李老师先出示一些会变化的动画人物,突出“变”字,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李老师注重字词的学习,扫清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利用阅读,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实现从初读到品读的过渡。通过第1——4自然段的学习,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想象的神奇,从而提出“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很好的对接课文,让学生大胆想象写一写。</p>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语文组老师针对此次活动开展评课讨论,主要从教学状态、教学技能、教学手段和课堂氛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与授课教师展开互动式的评课交流,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 在评课议课后,语文组教师就“如何上好习作课”进行了深入研讨。作文是难教的,如何把作文课上好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难题,经过研讨,大家都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进行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并予以记录下来,这样就列出了习作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而以点带面,从部分到整体,化零为整,进而化难为易,最后妙笔生花!</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吴校长对语文老师们提出殷殷嘱托,她表示: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通过对习作课的研讨,相信老师们更加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细节不容忽视。在今后,老师们定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潜心研究,找到开启学生习作之门的金钥匙,使我校作文教学绽新颜,结硕果,共同为我校作文教学质量提升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听评研讨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常态化,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大家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研路上开花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