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兴起了一阵学习新课标的热潮。今天有幸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大家谈》培训活动,听马云鹏教授对新课标进行结构化分析,马教授讲解的细致入微、深入浅出,使我对新课标又多了一些深入的认识,收获颇多。马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结构化的特征、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下面我也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学习收获。</p> <p class="ql-block">一、内容结构化的特征</p><p class="ql-block">1.内容结构化的依据。内容的结构化的主要依据包括课程方案、数学课程标准和国内外改革的一些研究。2.主题结构化的整合。2022版相比2011版的新课标,主题的变化相当大,但主题的变化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整合,而是内涵的整合,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四个主题整合中,数与代数的主题整合变化最大,从原来的六个主题,整合为现在的两个主题,就是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主题由原来的四个主题也调整为两个主题,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综合与实践主题的整合,加入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知识内容融入其中,比之前内容更具体、更丰富。3.主题结构化特征。主题结构化的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其中,整体性主题整合是指相同本质的内容的整合,比如数量关系。前些天听过一节列竖式计算的课,张老师就是把列竖式的几节课整合到了一起,包括不进位的竖式计算、进位的竖式计算和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这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主题整合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探究时不断地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突破难题,自己发现总结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其次,一致性是要体现学科本质的一致性。比如数与运算,一致性不仅体现在横向(数的认识发展)上,还体现在纵向(不同运算发展)上。最后,阶段性主要包括学业要求的阶段性、思维水平的阶段性和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这三个方面的阶段性也按学段分为了一二三学段,不同学段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价值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结构化有助知识与方法迁移和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形成。核心素养是长远的发展,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表现,从主题到核心概念到学习进阶,最终达成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三、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如何实现呢?马老师介绍了三个方面: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马老师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怎样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呢?要从整体进行分析: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在这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核心概念就是度量单位的个数。还要基于自然单元形成以主题的核心素养为线索的“大单元”或“系列单元”。比如从图形的认识到图形的面积以及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可以组成大单元。怎样确定关键内容呢?马教授指出关键内容要体现核心概念还要指向核心素养。再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结构化的教学变革。</p> <p class="ql-block">整个学习过程中,马教授提到最多的就是内容结构化和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化使得零散的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立起关联。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大观念)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把一个单元分成了若干节课,把内容也分在了每节课里进行讲授,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很零散,不能实现知识的串联,通过大单元、大概念和大观念的引入,能让学生更好的把知识串联在一起,在脑海中产生知识的结构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几天我也听了好几场专家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讲座,对新课标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这些远远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和工作中,我还会多学习多研究新课标,同时在教学中多实践多反思,这肯定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条路,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