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史记》第1005581学员班的一名学员。来自高平的王天刚。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读圣贤明我心"。</p><p class="ql-block"> 从小接受中华文化之教育熏陶,也知道读圣贤书,做圣贤人的道理,但这些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灌输和影响。爱国学,读圣贤仍然停留在少年的憧憬和向往阶段,直到两个月前,我才真正有幸成为一位每天能诵读圣贤文章,聆听圣贤教诲的一名小学生,也从此拥有了一个读圣贤书的学习空间和一帮可亲可敬的学友。在此,我衷心感谢尹校长王矿长两位挚友的厚爱与帮助,感谢两个月以来共同读书交流,让我成长的学友们。谢谢你们!短短两个月的读书学习,我如沐春风,如临甘露,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说到学习心得,在此我讲两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明白了一个"理"。即凡事求内求己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自诩自己是个感性良善之人,善良、正直、守信,热爱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当自己付出善良而得不到回报时,就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当以真诚待人而收之于敷衍时,就怀疑真诚之价值,当遇困难求助于人而反馈以漠然时就倍生失望,当遭遇不公平对待时就抱怨生活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相信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遇到过。总之,当遇到人生途中诸多难题而束手无策时,和善、知性的我会陡然变得困惑、烦躁、多疑、抱怨,整个身心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结果也只能让时间来慢慢抚平这些所谓"心灵的创伤",事实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当然没有。不仅沒能解决,反而日积月累,导致许多错误观念的形成,还自我安慰,美其名曰"看透了人生"。其实却已到了怀疑人生和活着的意义的绝境边缘。</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圣贤告诉我,每个人心中都有千万宝藏,要不断学习修炼,挖掘内心宝藏,存天理致良知。之所以自己有困惑甚至抱怨,就是因为不懂得挖掘自己内心的宝藏,是因为有小我贪图之心,无鸿鹄奉献之志。当你能够做到摒弃私欲,胸怀大志,度己心至清明,依道行之,一切烦恼便烟消云散,且光其大道,与光同尘。</p><p class="ql-block"> 二是开启了一个“律”,自律的“律”。圣贤告诉我们,要想挖掘自己内心之宝藏,即致良知,离不了一个“修”字,如何修?圣贤这样讲: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而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欲致良知,则对照圣贤要求,从自律开始,修正错误观念及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方为正途。</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人从作息时间角度把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猫头鹰型,这种人晚上兴奋,习惯于熬夜;另一种是百灵鸟型,早睡早起,正常作息。我属于前者,喜欢熬夜,当然早晨也起不来,且不说上述分类是否恰当,但我这种作息确实不符合科学,更与“一天之计在于晨”之观念背道而驰。在过去的几十年,受其害深矣,盼改之切矣!</p><p class="ql-block"> 从参加“530”晨课学习以来,我“迟睡迟起”这一顽疾开始有了改变,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做到了按时参加学习。从开始的强迫、他醒、自醒,到现在的自觉自律,其中滋味悠深。好的习惯形成,带来的是一系列好的变化。我想,虽然只是个小小改变,在我却意义非凡。是圣贤对我的召唤,是圣贤唤醒了我沉睡的心。</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我们能与圣贤相遇,是我们的幸运。愿我们心手相连,共同恭读圣贤书,聆听圣贤之教诲,早日遇见那个真我、大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