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盘龙山 吉晓武

大风居士

<p class="ql-block"> 虎踞龙盘是一个峥嵘的让人骨寒肤冷的词语,在它的意蕴里,定然是地势险要的再度诠释。即便不是,也是万象峻拔,别有天地。这应该是一种精神在外物上的绽放,是一种集体心理对文化追求的地理认同。所以,在中华大地上,龙盘虎踞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布局,更多的是文化心理的构建。代表的是高贵的根源意识,是图腾在历史长河中的基因延续。似乎龙的传人,理应就生活在虎啸龙吟的天然环境里。有这样的文化意识做底,在丰富多变的地域图标里冠名为“龙”的山系,山峦,就枚不胜举了。武山盘龙山就是这种文化心理在地理上的一次腾跃。</p><p class="ql-block"> 决定去盘龙山走一遭是一个风挟着料峭,天布着阴云的初春日。一路驱车,一会九曲盘绕在山腰,一会又驰骋于山脊。在高低起伏,蜿蜒盘旋中感受着一条巨龙穿云梭雾的矫健与灵动。而我实在摸不清这条龙的轨迹。我一直在问,我们现在走的这是不是盘龙山呢?同行者告诉我,这就是盘龙山。我觉得这样在车里颠簸,实在不足以窥其容貌,还是下车看看。车在一个转弯处停了下来。在呼呼地刮过山岗的风声里,我们一边下车,一边不禁裹紧了衣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很大。高处的寒意侵袭着我们。我回身看看我们走来的地方,只消失在茫茫的雾霭里,远处的山只是一片薄薄的剪影,仿佛投在屏风上的灯光的影子。远处的树更是一片模糊,像屏风上污渍斑痕。天空低垂着,与高低起伏的山梁紧紧摩擦出一条柔软而充满弹性的曲线。近处的树仍旧沉睡,没有一星半点绿意。它们安静的仿佛是从一个高处的梦境里伸出来的潜意识,让一条龙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巨大的风像碌碡一样滚过路两旁堆积起来的干枯的蒿草上。这风似乎就一直这样滚动着。我想,这应该就是一条巨龙蜿蜒游走时的留在大地上的速度,是在有力而柔软的身姿里迸发出来的拂延万里的气势,是苍茫与大气赋予一条山脉应该有的雄浑与辽阔。这混芒的山峦忽而拱起脊背,似乎就在瞬间腾跃,忽而塌腰潜伏,如同游走在浅水。这其实就是一条龙应有的外形,加上有苍茫的时间在推远着天地之间的无限辽远,就让一个伫立的人更加滋生出“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感叹来。</p><p class="ql-block"> 此刻,只有这条丝带一样的路是清晰的。它是一条龙从头至尾传递感觉的神经,或者是一条龙埋伏在柔韧躯体上的灵魂线索,让每一个寻求龙影的人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变化里感受“神龙行九天”的炫丽。我回过身来,向前走去。同行的人说,坐上车走。我觉得应该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山梁的每一寸距离。是它们让一个灵异的神物将一个地方民众的心理渴慕以大气和磅礴腾跃于大地之上。</p><p class="ql-block"> 翻过一座梁,山势陡然直下,又向左拐,带着凌厉苍劲的力道戳进在苍茫的雾霭里。我站在原地,在呼啸的风声里,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是此龙根本就既不见首,又不见尾!只留下一颗心脏在探寻的道路上击打着时间的回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道山脉没有高峻峭拔的地方。应该就是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形。而恰恰就是这样敦厚质朴的样貌,让一条龙孕育着浑厚之外的本色之美,粗拙而不丑陋,窈窕而不妖娆。那些层层梯田,在远观者的眼里,就是一片一片的龙鳞,在岁月的抚摸之下,带着温厚的人性之光。我想着,那些梯田就是在一片片的龙鳞之上摇曳出粮食的丰裕,以此告慰生活在此的一代代的人们。他们是有福的。他们祖祖辈辈将自己的生命轨迹深深刻进一条龙的肌肤,同时,又刻进自己的骨头里,最后,又刻进延续不断的文化命运里。这是一条带着集体记忆的巨大财富,有人性的人间之真,又有龙性的超凡之圣,而养活性命和精神的五谷杂粮就在这二者的大交融里散发出让大地震颤的浓浓香味。</p><p class="ql-block"> 同行者说,前面那些异军突起的山峰就是鲁班山系。是的,鲁班山有秦岭的余韵,自然险绝,但在此刻,它们却已然成了一条龙逍遥酣畅于天地间的陪衬。在我看来,那些舔着铁青的天空的群峰,就是汹涌波涛,那些滔天巨浪就是这条龙的寄形之所,无论是游龙夭矫腾挪,还是狂澜迭起,都是一曲撼天震地的大歌。</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寄情于现实和想象的激烈碰撞之时,有一辆三轮车从弯曲的山路上驰来。看到我们,车速明显减慢。我们打招呼,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刚从地里劳动结束的农人。闲谈之中,农人说出了有关盘龙山的传说。他说,这条像龙一样的山脉横跨榆盘镇,蜿蜒到渭河边,呈饮水的姿势。它雄风飒爽,似乎饮完水后就会腾空而起。古代人是很信风水的,那些风水极佳,能够出帝王之地的所在,被人们称为“龙脉之地”。相传华夏大地上共有百条龙脉,可是被刘伯温斩掉了99条,因而保住了大明的300年(虽然只有276年)江山,因而刘伯温也得名“斩龙狂人”。而这条有着帝王之相的龙也在被斩之列。所以,现在还可以看到鲜红的血迹。我问在哪有血迹?农人说,就在龙头的地方,具体位置就是城关镇杜楞村那儿。那个地方我知道。从远处看,也真能看到一座连绵的山急剧而下,在树林掩映之中靠近滔滔渭河。而那山通体是红色,在其他黄土地貌的比衬之下,果然如鲜血横流。当然,客观的讲,那只是一段丹霞地貌,我也不追究是什么时候将刘伯温斩龙脉的事情附着在这座山上的,但从此山的名字,以及这样一个兼容历史和传说的故事而言,已然可以看出武山大地灵杰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大地以及大地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包括一座山。因为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还是一方百姓精神意义上的寄托,就像这座盘龙山,当它的名字从武山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带有几分自豪的。也像我,当我顺着这条龙的脊背感受大地隆起的豪迈与雄壮时,我就似乎看到了,一个崛起的县城已然有了龙的精神,腾空只是期待中的壮阔景象。</p>